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以及化解路径研究

2023-06-26 12:43欧青涛宋金莹
理论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欧青涛 宋金莹

摘 要:新时代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以培养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为载体,推动公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道德追求的弱化、道德责任感的淡化、道德实践的缺失等问题。为此,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积极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的形式,构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化解教育困境,是持续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道德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3 — 0157 — 04

新时代,党和国家立足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新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立足新时代实践发展,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南和价值追求,指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需要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加以支撑。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时代课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离不开人民群众以主体力量推动国家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大学生作为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重要力量,是时代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大学生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乃至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及化解路径,构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道德素质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是持续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道德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在人民精神文明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延伸到对美好道德生活的期待。尽管近年来公民道德建设与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一些负面的道德失范现象警示我们,要正确面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严峻形势下时代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大学生道德素养升华到新境界,对于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成果达到新高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社会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新时代下,中国不仅面临着新发展阶段中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我国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道德生活的期待問题成为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的一切出发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带来了深刻变革,调动了人民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公民的道德思想和行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催化了社会公德淡化、信仰缺失和义利错位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道德问题。此外,面对中国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对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思潮、大国关系等产生了诸多影响。面对国内外环境下明显增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因素,大学生道德领域建设存在不少新的治理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正在走向开放、包容的世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迎来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以拓宽思想为伪装,重塑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对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造成严重冲击,大大地增强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难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来源于道德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品格,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兴旺发展的根本,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就无法在百年大变局中保持定力,也就无法持续推动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熔铸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精神,统筹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中重点是强化整个民族的思想品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只有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够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历史起点上引导人民充分发挥主体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引导国家道德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储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公民道德建设,都离不开以大学生为载体带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推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真正内化为人民自觉的价值追求。因此,持续深化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打造文化强国重要支撑,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培养时代新人”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神圣使命。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应着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将小我熔铸于祖国的大我之中,成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的道德素养必须立足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向新时代的实践与发展新要求,与党和人民共命运,在把握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坚定的道德自觉中紧密联系道德实践,并使之外化成为自身的道德追求,凝心聚力推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当前,时代新人正处于自身道德体系构建和完善的关键阶段,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诠释时代新人的道德信仰和使命担当,是培育出与新时代实践和发展要求相契合的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时代新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其自身成长相结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需要关注的迫切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一个时代性、历史性、现实性的课题,是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最终价值目标。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和国家立足于民族复兴使命的历史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时代新人道德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为时代新人的道德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指向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为时代新人的道德建设延展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社会责任等新的境界,并将道德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其中就是要做到引导大学生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以时代新人的发展为目标,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对传统道德思想的浅尝辄止,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经过历史长河不断筛选和传承的精神产物,中华传统道德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深厚的理论精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传统道德思想以其特有的运行机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尽管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思想的价值持肯定态度,但传统道德并未有效地融入道德建设中,其中就表现为大学生传统道德知识薄弱、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西方文化冲击等困境。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领域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变革,特别是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变革,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了诸如网络道德建设等新问题。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已不同于过往,在剧烈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塑造带来实践困境。面对本源文化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冲突和碰撞,多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就越会令人陷入对一些传统道德理念的误解与质疑之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无法快速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范式。这样不但不能增强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思想的认同,而且会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逐渐丧失对传统道德思想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削弱了传统道德引导教育的有效性。

(二)功利性看客心态,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道德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因素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必然也给价值观念带来延续和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治理迎来深层次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迎来了急剧变革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的混乱。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推崇功利性价值观并渐渐成为常态趋势,这将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责任感带来负面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知行合一的道德自觉,但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道德在价值评判中的作用,把它当作为与物质利益无关的价值观念,一旦学校课程通过便可将其抛诸脑后,并没有内化成为自身的道德追求,从而割裂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客观联系,忽视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此外,一些道德反面案例的热议加剧了大学生对道德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责任感趋于淡化,甚至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道德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催生了一系列反道德观念的产生,从而导致他们做出非理性的道德判断,最终无法能动地指导道德实践活动。

(三)高校文化与道德教育失衡,阻碍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思政课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如何,将直接关系能否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实现落地生根。面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需求的现状,一方面,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等“唯分数论”,忽视了大学生的教育规律和教学需求,德育分数只是学生成绩无足轻重的“装饰品”。高校将课程分数和竞赛证书作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主要标准,而对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坚定的道德信仰则表现得关注不够。另一方面,高校道德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纯粹学理思辨式的课程教学,压缩道德实践体验空间,致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缺乏说服力。机械式的理论灌输在使得大学生面对负面道德案例的冲击时,显然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信任,致使道德教育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应有的教育功能。此外,高校空洞的形式主义说教致使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深入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况,忽视和回避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平易近人的交流。即使通过思政课使得大学生具备丰厚的道德理论知识,但也阻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由“知”到“行”的转变。一味地增加思政课程和实践次数,并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反而会使大学生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致使大学生不能从心理上接受道德教育的理论认知和道德境界。没有充足道德规范作为道德评判理论支撑的大学生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相悖,就无法将道德信仰理论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三、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的化解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当下必须解决的迫切现实问题。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面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道德困境,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遵循大学生道德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的形式,推动大学生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从根本上化解教育困境。

(一)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

《纲要》强调,道德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增强时代性实效性[4]。新时代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在全面总结以往道德建设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在回应大学生道德建设新要求的基础之上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实践形式,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理论遵循,指明前进方向。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将道德问题作为揭露社会现实的出发点,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拥有以现实道德生活为基础且将其内化为自己精神信仰的正确的、科学的道德观,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道德和幸福的辩证统一,不仅是为个人的发展而努力,更要为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二是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精神。要创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的新时代,就要对中华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扬弃,对传统道德观的深入理解与扬精弃劣是将中华文明合理融入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手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就必须坚持道德与信仰相统一,充分发挥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三是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各个方面,转变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照了各类社会群体的道德诉求,面对当下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在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的发展中,能够起到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与治理方向的积极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作为重要的外部保证,道德环境制约着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设与发展。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道德领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诸如义利错位、道德观念缺失等失范现象。社会中充斥着以满足物质为第一要义、追求实效性和功利性的价值观念,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大学生评判价值的第一标准,忽视了与物质利益无关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难。在这种失衡的道德环境下,与物质利益无关的价值理性被边缘化,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反道德观念一步步侵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道德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落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时代拉近了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社会环境的立体化和多样化所产生的客观因素使得大学生在抵挡一些庸俗价值观的诱惑前显得力不从心,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在利益至上、关系论等功利性价值观面前被冲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正清本源出发,自上而下地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驾护航。为了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往更广、更深的维度推进,进而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树立新风正气,应当持续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导航,加之以网络、法律、舆论等层面的综合施策,深化社会道德环境问题治理,形成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风气。其次,家庭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靠老师传授,更需要家庭成员对其道德教育进行指引和助力。家庭成员应当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此外,互联网时代,具有功利性、迷惑性特点的错误思潮以多种渠道渗透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引导大学生从遵守规则的律己导向到“对他负责”的公共意识的转变是促进网络空间的净化、改善网络道德环境的重要措施。

(三)优化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主要职能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本应该通过思政大课堂进行道德知识、道德原则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于实践。但是,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呈现教学课堂抽象化、教学内容空洞化、教学实践形式化等问题,并不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高校优化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方式非常必要。首先,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突破教条主义,强化理论基础突破形式主义。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社会、人类和自然等学科,内容复杂且抽象。如果高校授课者只是照本教条式宣讲和空洞式说教,只会让学生感到鼓噪无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突破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弊端。高校应当利用清晰的事理、充足的论据来支撑教育主体,在授课中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某个观点,将复杂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理论富有情节,化深奥为浅显,给大学生以通俗易懂、实事求是的感知,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唤醒大学生道德认同。其次,维护大学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平衡。过分强调大学生个人能力,忽视其自身的道德水平,道德教育被边缘化,从而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高校应当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使得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原则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构建起除了道德知识之外的内涵、结构和意图,帮助其建构起完整的自我道德体系,从根本上打破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隔阂。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立足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旨在构建与时代、国家、社会、家庭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以促进其个人道德素养与价值观念的丰富與完善,为社会培养信仰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同时代要求相符合。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学生道德建设走向新高度、新境界。因此,大学生道德建设须在原有的成绩和实践基础之上有着更高的目标和境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遵循大学生道德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的形式,构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从根本上化解教育困境,为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积蓄青春力量。

〔参 考 文 献〕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

[3]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2).

[4]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0-28(0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