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文献研究综述

2023-06-27 07:18惠晓华
商展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惠晓华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当今,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对老龄化问题做出了重新部署:通过实施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现代养老事业和基础养老产业,进一步优化针对孤寡老人的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了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

1 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世界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法国,19世纪末,人口老龄化迅速在欧洲各国拓展。进入20世纪,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全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外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口老龄化相关概念界定的研究

20世纪之前,人口的作用更多的是创造财富和在战争中充当劳动力,因而年轻人口更能得到重视,老年人口则被视为社会和国家的负担,这一时期被称为“消极老龄化时代”(Gergen,K.J.& Gergen,M.,2000)。1950年,美国的一位学者首先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的观点。这一观点,直至约翰与卡恩(John & Kahn,1987)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人的老龄化:普通与成功》以后才被人们普遍采用。

后来,约翰与卡恩又把“成功”的含义进一步扩大到了以下三个层面:无病和伤残、体力与心智上的功能健康、参与社区活动。斯特劳布里奇等( William J.Strawbridge,Margaret,2002)提出中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功能的变化与衰老,在老化的过程中向“成功”的趋近是摆脱老龄化困境的有效出路;罗伯特(Butler,Robert,1982)首次提出了“生产性老龄化”的概念,他认为排除疾病、观念、社会环境等的不利条件,老年人也有生产率,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生活,为社会创造价值;玛蒂尔达(Matilda,1994)也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各国的退休年龄都逐渐提前,中老年人的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加,应该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从虚度光阴中解脱出来,也能减轻年轻人面临的巨大生活压力。

生产性人口老龄化表明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度已经从身体、心理健康转为经济生活参与度,并要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扶持与保障工作。“健康老龄化”是对“成功老龄化”表达方式的一种修正。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健康老龄化概念着重研究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并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基本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2002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积极老龄化:从论证到行动》一书,书中指出,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为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参与社会性活动和权益保障等最优化目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过程,是建立在尊重、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基础上,使老年群体充分且全面地实现了社会的参与。健康、参与、保障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基本内涵。因此,积极老龄化政策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处理老龄化事务的重要指导理念。

1.2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围绕经济、社会影响、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一是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力,从而使经济放缓(HalKending,2016)。通过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老龄化会对宏观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劳动力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越大,真实的GDP增长率就越低。由于总需求疲软,老龄化对通货膨胀也造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Evangelia Papapetrou,Pinelopi Tsalaporta,2020)。Belyakov(2020)等人从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在预期衰老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储蓄,减少消费,从而会导致利率下行的压力。

二是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影响。在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在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环境的恶化(Wang Qiang等,2022)。

1.3 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的研究主要围绕政策制定、社会环境支持等方面。Prettner(2013)等人的研究中没有把人力资本当做内生决定因素,而是视为外生变量,并且发现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学者 G. William Hoagland(2016)指出,政策制定者要重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财政和金融的影响;Mudrazija S和Angel JL(2022)概述了较发达国家支持生育的一些主要政策,重点说明了通过政策支持来提高生育率,从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有学者主张,泰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应改变他们的退休政策,让老年人可以继续工作,减少其对社会保障的依靠,从而减轻劳动人口的税收负担,进而使年轻人的消费增加(Naoyuki Yoshino,Trang T. Le,2022)。

2 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动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多年来,围绕它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报纸文章有4000多篇,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的研究:

2.1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标准的研究

在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刘铮,1986)将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进入21世纪之后,罗淳(2001)认为,对于变化了的时代背景和人口形势,“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应根据当下的发展情况做出新的诠释;李兰永(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两个概念不应混为一谈,要加以区分:前者属于人口经济学范畴,主要表现的是经济层面的影响。后者属于人口社会学范畴,与其息息相关的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王俊(2014)则借鉴了经济学中的“影子价格理论”,提出了“影子人口”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重新定义;曹荠(2017)主张在当今老龄化已具有国际化趋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概念,它是“老龄”的数字化与社会化内容的程度、过程和范围。

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确立了传统老年的标准到今天,人类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传统的老年定义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人口的真实情况,应根据当今世界人类的预期寿命动态调整老年的标准与定义(彭希哲,2023)。

2.2 中国老龄化特点的研究

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提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三个特点,即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和孤独终老(穆光宗,2011);在此基础上,郑伟、林山君、陈凯(2014)等人又结合历年的统计年鉴,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概括为“来得早”“来得快”“城乡倒置”“地区差异明显”“性别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伴生”六个方面;翟振武(2016)等人认为,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膨胀,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中国老龄化进程将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征。老年人口的空巢化和独居化也是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未来新一代的老年人还有一个普遍特征: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知识素养和文化观念也会有很大改变。

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陆杰华、林嘉琪(2021)总结出我国老龄化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点:东北地区开始承受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压力;有些一、二线城市也面临着老年人口高度聚集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不断加剧。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城市老龄化格局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显著,在全国各省与省内差异较大;二是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内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西北地区,省间的人口差异也不断扩大;三是随着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国各城市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日渐扩大(邬林果,武荣伟,2022)。

2.3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目前,中国学界大部分专家都对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持悲观态度,认为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冲击远多于发展。国内对老龄化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认为人口老龄化程度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老龄化程度能够通过影响居民消费、劳动投入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抑制经济的增长(杨建仁,何芳健,陈涛,2023)。

二是认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劳动力供给面临挑战,但是劳动力供给规模并不会马上出现快速下降,而是有一个时间的延迟,未来20年劳动力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紧缺(童玉芬,2014)。不过,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的持续扩大,以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增加,中国劳动力的供应也会陷入巨大的问题,人口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陈璇,2022)。

三是提出中国老龄化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质量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迅速降低;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问题促生的银发产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王雅欣,2021)。

四是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老龄化初期,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起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中期,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超过积极影响;人口老龄化后期,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蔡兴,罗京,曹芸,2022)。

五是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王栋,2022)。此外,人口老龄化现象对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具有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区域,老龄化对收入差异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人口老龄化却显著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差异(宋佳莹,高传胜,2022)。

2.4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关键。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开启了新时代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崭新历史。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在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中国方案。胡湛、彭希哲(2018)认为,我国对老年社区的治理与研究要立足于“中国特征”,根据当前中国人口状况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实现体制的革新和理念的创新,在人口多样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社区健康发展的新思路。基于我国国情,胡刚(2022)在共同富裕命题下探索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路径,提出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带动农民走向富裕,扶持新兴健康产业的发展,树立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建立相应政策制度保障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新时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应该从政策、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不同层面探寻多样化发展途径:首先,充分调动老年人参加社会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推动老年社区管理信息化;第二,积极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大力发展老年事业;第三,大力发扬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贯彻积极老年观念;第四,促进各项社会保障的实施,确保资源配置的公正有效;第五,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扩大生态绿色食品的供应范围,为老年人创造更健康宜居的生存条件(李志宏,金牛,2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专家认为,站在中国式的现代化视野内,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就是要将积极人口老龄化观念、健康老龄化观念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全过程,并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杜鹏,2022);也有专家提出,应重塑我国老年人的现代化特征,探寻老年人口现代化道路,探索我国特色人口老龄化社区管理的方法(刘尚君,陈功,2022);深入学习了党在二十大对老龄工作做出的新部署后,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23)认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一方面要着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助力居家养老;另一方面,大力支持老有所为,加强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内涵、影响、应对措施几个角度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学者多从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多强调经济利益指标,很少有学者考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生态、资源造成的后果。

(2)国内外少有研究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由于收入、社会环境、观念意识不同,农村老龄化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的积极应对路径。

(3)国内外学者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的研究太过笼统,缺少针对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国家之间,各国不同省市之间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应对方案。

(4)老龄化问题的相关研究还缺乏实证分析。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更能为老龄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但国内研究在这方面仍有欠缺,有待未来加以补充。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