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课堂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探索

2023-06-28 10:12王泽昊宋垍吾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王泽昊 宋垍吾

摘  要: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参与者通过模拟代表在国家利益原则的指导下对国际热点事件进行协商、游说、投票、表决解决国际冲突的外事模拟实践活动。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泛国际政治类专业仅仅将其作为学生社团兴趣活动的补充,并没有将其体系化地纳入课堂范畴,因此无法完全发挥其提升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对国际规范及国际地位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形成学生特定的政治态度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将该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可作为实现泛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路径,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所用。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第二课堂;国际政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022-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近年来,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为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着力点之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让人才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成為新阶段培养人才的着力点。模拟联合国活动作为能让学生多维度“模拟”多边会议和外交沟通的存在,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一、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与一般公民的区别

(一)政治学专业学生与一般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区别

政治学专业学生除了拥有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身份外,还具有学习者甚至研究者的身份,是社会期望接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人。“政治学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论述、介绍,而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知晓如何参与政治生活。”[2]在其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除政治参与和教育所设计的内容外,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对政治学知识、政治学理论进行严密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能力。在其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对其政治头脑和政治人格的建立健全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二)国际政治专业学生与政治学专业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区别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相较于一般政治学专业学生而言,其学习的主要方向更偏向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互动的底层逻辑。在国际政治专业与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分开培养或不设立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的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更加偏向于研究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互动的原因以及国际政治行为体做出特定行为的环境,而非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本身及互动所带来的效应。此种教学及研究的偏向性导致国际政治专业在当下的培养过程中过于偏向理论研究,忽略了实践和对国家间关系的实地考察对国际政治学生素养的重要性。以专业综合见习和毕业实习为例,很多学校的此种活动都将落脚点着眼于社区、街道或团委,忽略了国际政治专业在政治学专业中的特殊存在。

二、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作用

(一)模拟联合国活动简介

“模拟联合国是一项全世界数以十万计学生参与的一项活动。模拟联合国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联合国运作方式,更加了解联合国的知识、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3]在中国大陆地区,模拟联合国活动于2000年在北京大学正式开始,成立了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随后模拟联合国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高校蓬勃发展,甚至下沉至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对“席位”,有时是国际政治行为体、有时是个人的“扮演”,形成模拟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的交往”。

(二)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特殊作用

首先,模拟联合国会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行为体行为的决策过程。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代表”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官员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给予“代表”基于现实生活中该会议代表级别的“授权”,学生基于此可就有关议题在其“行为体内”进行“政策性指令”并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协议的签署,抑或是讨论、行为体内指令,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互动行为背后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理由。

其次,历史性模拟联合国会议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历史重演型”会场是一大热门,学生通过对背景文件的学习和对真实历史事件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直接经验,让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正确历史观,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具有一定意义。

再次,模拟联合国会议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巩固专业知识。模拟联合国活动常常会关注时下发生的国际热点,并将其作为会场的议题。如在俄乌冲突期间,有关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问题便成了会议的主题;在朝核危机期间,重演六方会议、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也成为各大会议的首选。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而言,在会议中将知识带入“现实”的“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的互动”,可以充分巩固并强化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

最后,“参会”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代表们会被要求学习会议背景、议题内容、所代表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在该议题上的立场等,在部分学术要求高的会议中要形成一份立场文件,同时会议的主席团也会全程跟踪,查看代表的立场文件和工作文件,对代表脱离其国家立场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代表们也会了解国际组织间的关系以及议事规则。此种项目化学习虽然不能代替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但是此种学习是学生主动对有关知识进行的检索和学习,学生可以对其认为是错误的知识进行质疑和反问,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科研素养有着一定作用。模拟联合国活动对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基于问题式学习具有显著意义,无论是收集资料、人际交互,抑或是围绕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均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对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理论教学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当中,模拟联合国活动充当了一个不失为优良选择的第二课堂。

三、模拟联合国活动自身以及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局限性

(一)模拟联合国活动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现行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专业性匮乏。就中国模拟联合国事业发展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调查对象中,只有不到13%的参与者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充当学术指导角色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充当学术指导的学生的经历主要源于其参加的各种会议中代际之间“口口相传”的“经验”和对“议事规则”的了解,对整个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的知识储备。

其次,由各商业组织和“模联人”间自由组合所产生的“独立会议”开始与各校模拟联合国社团之间“分庭抗礼”,甚至大有超过之势,而各校对校内模拟联合国社团主办的各种会议的态度有巨大差异。大部分模拟联合国社团能获得学校的场地和部分资金支持就已属不易,更难以得到学校的教师所能带来的专业支持和答疑解惑。而商业性会议,依据访谈的人士所述:“相较于学术严谨性,其更偏向于娱乐性,使得模拟联合国活动成为‘高档的社交活动。”

再次,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一次性代表”常见。在研究过程中,访谈对象提到“一次性代表”一词,意为“仅参加一次模拟联合国活动后便再不参加的代表”。此种代表出现的原因,一是在宣传过程中,原有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参加人员以会议中的娱乐性环节作为营销点来吸引新成员加入,而新成员在参加过一次活动后便发现活动本身与其预期相差甚远,会产生落差,进而不再参加活动;二是各校对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成员并不进行详尽的学术培训和介绍,使得新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屡受打击,进而不再参与活动。

最后,模拟联合国活动“圈子混亂”。调查中50%的受访者表示“模拟联合国活动‘圈子乱”为现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主要缺点。2016年的研究指出“活动对象素质相对下降”“未经允许擅自进入异性房间甚至在会议中对异性做出侵犯倾向的动作”[5]。

(二)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局限性

第一,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可能存在误导。虽然模拟联合国活动剥去了师生之间的尊卑关系,但是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不同角色、不同资历的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权威关系。对非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非科班出身的学术指导也许对初步了解联合国以及国际政治行为体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来讲,此种“学术指导”不但无助于其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反而可能导致其对所学知识产生误解。

第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虚拟和现实。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虚拟和现实的界限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无法从其扮演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反而产生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甚至在政治站位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接受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并将其用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学术研究中,更有甚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第三,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参与度不佳。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在选择课外活动和竞赛时,倾向于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对保研、综合测评等有“益处”但与本专业并无强关联的课外活动和竞赛。而模拟联合国活动,则由于其更多为学生自行组织、商业机构举办或者是高校社团自发组织,而非官方认证的竞赛和活动的性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并无直接益处,本专业的学生不会优先考虑模拟联合国活动。

第四,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可能有所欠缺。首先,议题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跨专业属性。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即使仅关注常规委员会(即模拟联合国机构的会场),也会广泛存在模拟WHO、UNDP、UNEP、UNHCR等专业性较强的组织的会场,上述会场的议题对于国际政治及关联学科的教师来讲,不仅跨越了二级学科,甚至涉及自然科学。指导教师此时便无法对会场的讨论进行有效监督,更不用谈管理与指导。其次,教师研究领域过于精细化。模拟联合国活动即使模拟的是同一委员会,议题从时间维度和地域纬度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主要研究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细分领域不同,很多教师甚至学校的国际政治及关联学科本身就长期仅仅关注一个细分课题,对其他课题没有深入研究。如果让指导教师在没有理论储备的情况下强行指导,则可能适得其反,对活动产生阻滞作用。最后,教师过于关注理论,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国际政治专业的教师,都缺乏国际组织或者政府外事部门、对外决策部门的实际决策、工作和参与经验,对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并不能进行很好的识别。

四、模拟联合国活动作为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防止出现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政治站位错误问题

很大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生最终的就业去向是成为国家公务人员[6],作为政治学下属学科的学生,必须保证自身具备正确的政治站位。可在学术培训中针对该问题由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推演过程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推演的依据,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而非仅限于当前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学术团队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严格区分虚拟和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抵制可能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二)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思想上的转变

首先,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尽管前文所述国际政治及关联学科教师可能在议题内容上无法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但是教师仍然可以有效识别到学生所代表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不合理的互动,或者是国际组织超出其职权行使权力的情况。对此,应该提高教师的指导比例,保证各会场具有基本的学术指导,提高会议质量,保证会议持续合理进行。

其次,要防止出现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在学生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时,其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以及“政策性指令”对会场的情况将会实时变更,而此种情况的变更一般是由充当学术指导的学生进行“推演”。此种“推演”的准确性完全依靠学术指导的专业性,指导教师的存在便可有效防止此种问题的出现。

最后,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从因绩效或行政压力被动地、被指派地参加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加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模拟联合国作为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地补充其学习过程中实践的缺位,而不是教师额外的负担。

(三)学校的积极推广和政策支持

首先,要将模拟联合国活动正式纳入第二课堂计划中。模拟联合国活动应当被学校正式地纳入专业的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而不是仅仅作为某种兴趣活动或社团补充。学校同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得国际政治及关联专业的学生更加偏向于模拟联合国活动而非“互联网+”“挑战杯”等与专业无关的竞赛。

其次,应由校方主办有关活动,在学生社团承办、有关学院或研究所支持的情况下,由学院或校团委等广泛被社会所承认的机构主办,以让其他院校的国际政治及关联专业的学生愿意或更加偏向于来校参加有关活动,保证活动可以长时期、宽领域、多层次举行。

最后,应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院校的职能部门应当对模拟联合国活动持开放态度,通过会前—会中—会后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保持学生思想政治站位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19(02).

[2] 谢桂娟. 政治学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2008(03):122-124.

[3] 联合国. 模拟联合国[EB/OL]. http://www.un.org/zh/mun.

[4] 亢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教育意义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7(01):83-86.

[5] 焦磊,陈红英. 新时代背景下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新要求探析[J]. 生活教育,2018(09):21-23.

[6] 蔡晓辉. 国际政治专业:名字风光的背后[J]. 考试与招生,2016(04):41-42.

(荐稿人:朴龙国,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01—02合刊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设实践与教学建议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微信协作式翻译教学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成长课堂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