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要善于情感表现

2023-06-28 15:20田超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新闻摄影

田超

摘要:新闻摄影应该注重对被摄对象的情感表现。通过人物情感的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图片新闻的感染力。新闻摄影要善于表现人物情感,是由新闻摄影的属性所决定,也与新闻摄影的主题密不可分。新闻摄影表现好人物情感,有助于表现和丰富人物形象,有助于突出新闻主题思想,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摄影表现人物情感时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要为新闻摄影的主题服务。新闻摄影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及所处环境来表现人物情感,也要重视拍摄者与被摄者、拍摄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

关键词:新闻:摄影;人物情感;情感表现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情感表现是新闻摄影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因素。我国的新闻摄影界早年提出的新闻摄影“五求”标准(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中,“求情”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标准,即追求情感淋漓尽致地刻画或含蓄而有情调的表现。

新闻摄影应该注重对被摄对象的情感表现。尤其是以图片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或以人物形象来记录反映新闻事件,更应突出人物情感的表现。追求情感表现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能够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震撼人的心灵,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全媒体时代也更容易受到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是由新闻摄影的属性所决定

新闻摄影在本质属性上属于新闻学范畴,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新闻摄影也包括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原因。

新闻摄影基本特征中的“形象性”以及要素中的“人物”,必然要求在新闻摄影创作过程中少不了表现参与新闻事件进程的人。所以,新闻摄影要重视对新闻事件中人的表现。用蕴含表现力、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来展现新闻事件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行为动作以及思维情感,从而表达新闻的主题以及背后的社会意义。而要立足于人的表现,就少不了对人物情感的展现。以人物作为拍摄主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就应该重视对画面中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表现,给读者展示具有视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以达到烘托、深化主题的目的。

与新闻摄影的主题密不可分

新闻摄影表现的主题是摄影者通过对日常生活或新闻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炼、记录,而最终在摄影作品中反映出内容或思想。鲜明、新颖、深刻的主题往往能使作品获得较强的感染力,提升作品的质量和档次。

新闻摄影的情感表现与新闻摄影的主题密不可分。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思想要通过画面形象展示出来。新闻的主题和拍摄的人物主体一经确定,摄影者在拍摄创作过程中是否通过镜头记录下或表达出某种思想情感,就成为了衡量新闻摄影作品是否充满生命力、富有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新闻摄影者在创作中重视和善于运用情感表现,能够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和艺术性,使得作品主题更富感染力。

自由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拍攝的作品《乌干达干旱》获评第24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当时他在非洲为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工作,那天他前往卡拉莫贾灾区,看到一位神父给一名乌干达男孩分发食物,他拍下了这个画面。这张只有两只手的照片,对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极强。无疑在拍摄现场,摄影者被那个瘦骨嶙峋的乌干达男孩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画面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物的整体形象和面部特征,但却很容易让人感受得到饥荒中的乌干达人渴望食物、渴望被关注救助的情感。这张照片随着获奖和媒体的传播,也把饥荒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很多的爱心人士看到作品后,深受感动,伸出援助之手。

有助于表现和丰富人物形象

要表现好人物形象,离不开摄影者对被摄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提炼,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情绪等,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往往能够传递丰富的情感,震撼人的心灵,表现和丰富新闻人物形象,给阅读者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如获得第5届“华赛”新闻人物类单幅金奖作品《芭蕾女孩》,表现的是一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女孩。她喜欢跳芭蕾舞,却不幸失去了一条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通过小女孩的眼神和表情展现出来,产生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从而让读者很容易读懂小女孩遭遇不幸而表现出的伤心和迷茫,进一步去感受其中的内涵。又如2017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人物类单幅一等奖获奖作品《ISIS遗留下来了什么》,表现的是一个躺在难民营破旧床垫上的5岁小女孩玛哈。几天前,玛哈一家人离开老家,辗转逃到了这里,最后在难民营安身。她家乡的恐怖氛围和食物的极度匮乏让大家不得已选择“逃离”。玛哈说“我不会再做梦了,也不会再害怕任何事情”。说这句的时候,一旁的母亲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一言不发。孩子明亮的眼睛和满面的愁容,紧紧地揪住了作者和读者的心,让人过目不忘。

有助于突出新闻主题思想

我们知道人物是新闻表现的主体,新闻摄影作品中不仅要有人物,而且人物形象要生动自然,要蕴含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被拍摄对象的脸、手、肢体动作,映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从而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新闻画面赋予了人物情感特征,就更能表现新闻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比如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的代表作品《大眼睛》,表现了小女孩苏明娟那一对美丽的大眼睛。大眼睛炯炯有神,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那种强烈的对知识“渴望”的情感。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图片,希望工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让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改变了命运。

可以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

有图有真相,一图胜千言。在全媒体时代,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跨越时空,瞬间传遍世界。可以让读者通过作品了解新闻事实以及背后的故事,了解作品中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新闻摄影表达好人物情感,能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

比如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湖南客户端融合创新作品《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表现的是一群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湖南医护人员,他们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上布满勒痕。这些痕迹,刻在他们的脸上,也很好地表现了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情感。摄影者特意选取了医护人员面部的特写,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产生共鸣,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摄影要表现真情实感

过去,新闻摄影圈内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少摄影者喜欢采取“摆拍”的方式进行新闻摄影创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很多的新闻图片呈现“同质化”——场景相似、构图相似、人物动作甚至表情都相似,这样的新闻图片“千篇一律”,缺少摄影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等基本特征,不为大众欢迎和接受,更难获得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新闻摄影者只关心新闻题材的重大程度及价值大小,而忽视对新闻现场主体人物情感的表现。这样拍出来的新闻照片,人物在新闻图片中变成了从属的位置,成了脱离了灵魂的躯壳,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具备多种因素,真实的情感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种真情实感必须准确地表达新闻主题思想,才能被读者所接受,让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情感表现要为新闻摄影的主题服务

新闻摄影中人物的情感是要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的。人在特定环境中,在所处的事件中,其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应该与现场吻合的。新闻作品决不能单为表现情感而去表现情感,而是要以情感染人,以情教育人,以情激励人,情感要有助于新闻作品主题的表达。

新闻摄影要善于抓取表现人物神情的典型性瞬间

新闻摄影都比较重视对典型性瞬间的抓取。典型性瞬间能够更好地表现新闻本质特性和内涵,能以小见大,以一点窥全貌。

新闻摄影表现人物情感也要注意在新闻现场及时发现和捕捉能表现人物神情的典型性瞬间。

一般在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新闻事件对新闻当事人的情绪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事人不同的情绪和感受都会引起精神活动的变化,最终通过面部表情或行为动作反映出来。这个情绪的“爆发点”就是神情的典型性瞬间。摄影者如果能够抓取到表现人物神情的典型性瞬间,不仅能够记录下更真实、更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调动、留住受众的视线,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视觉习惯和视觉审美感受,甚至能有助于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纷乱繁杂事件的有机联系,产生理解新闻画面中相关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摄影作品的主题。

获得2020年国际摄影大奖赛“活动/婚礼类”第一名的作品《拜别时刻》,生动地抓取了“女儿穿着美丽的婚纱出嫁,满头白发的父亲与之相拥而泣”的典型瞬间。在一般人的眼中,父亲都是严肃的象征,不会轻易地流露个人的真情实感。而作品中的父亲在女儿即将离家、拜别双亲的时刻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表现出对女儿的不舍。摄影作品很好地抓取了这一瞬间,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感人。

新闻摄影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及所处环境来表现人物情感

摄影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各不相同,我们选取拍摄时应力求生动自然。我们可以通过被拍摄对象的五官、四肢、行为动作,映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表现他们的情感。

比如获得人民摄影报第15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作品评选日常生活类单幅金奖的作品《春运中的母与子》,画面记录的是2006年春运期间在北京西客站候車室里的一个瞬间。孩子饿了,母亲准备给他喂方便面。可能是担心面条太长,孩子咬不断。母亲就端起热面,低头轻咬面条。而此时,孩子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了,抬头看着母亲,舌头伸出老长,流露出对面条的渴望。这幅作品通过这一精彩瞬间的抓取,表现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

新闻摄影也可以通过记录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来表现人物情感。在平时生活里,我们置身于各种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因周边的事物、景物,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这是环境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新闻摄影也是一样,情思情感也可以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身边的景物表现出来。

获得2022年第6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欧洲单幅作品奖的作品《埃维亚岛野火》记录的是一场山火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2021年8月8日,当希腊埃维亚岛上的山火逼近帕纳约塔·克里齐奥皮的家时,她万分悲痛,嚎啕大哭。这幅作品描绘了女性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看着画面,可以感受到当事人巨大的失落感。此外,这张照片对火灾以及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的更广泛的气候危机问题做出了非常真实的反映。

新闻摄影要重视情感的交流和共鸣,这包括拍摄者与被摄者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拍摄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新闻摄影从现场创作、作品发表传播到读者阅读共享,其间也包含着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种传递也是一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

新闻拍摄者在采访创作过程中,通过新闻图片记录新闻事件和被摄对象的情感,同时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摄影作品也会或明或暗地显露出摄影者的精神状态,是摄影者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摄影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相当重要。摄影者带着情感深入生活,深入新闻现场,与被摄对象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和信任。这样有助于摄影者更加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相和被摄对象的真实情感。被摄对象也会由于对摄影者的熟悉和信任,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和行为。而读者在欣赏摄影作品时,通过画面了解新闻事件,并感受被摄对象的情感状态。摄影者和读者通过摄影作品进行情感交流,能够迎合读者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富含情感的新闻图片往往能收获最佳的传播效果。而摄影者也会出于对媒体传播特点、大众欣赏习惯和情绪情感方面的考量,而拍摄出更能迎合全媒体时代特征的摄影作品。

新闻摄影最终通过图片来表现新闻,新闻图片为读者和摄影者以及新闻人物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情感是这道桥梁中一个重要的纽带。富有情感的新闻作品更能受到受众的欢迎,也会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传播,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所以,新闻摄影者在采访创作中要用心观察和寻找,用富于情感力的作品来表达新闻主题,传播新闻事实,让读者感知和感动。

参考文献:

[1]关建东.浅析新闻摄影的情感表现力[J].海峡科学,2009(07):85-86.

[2]钟改清.公众情感的个性表达[J].中国地市报人,2016(10):58-59.

[3]金俨.摄影作品的情感传达[J].祖国,2013(04):34-35.

[4]陈兆贤.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J].新闻前哨,2011(05):63-64.

[5]李彦峰.新闻摄影的情感冲击力探讨[J].科技传播,2015,7(05):31-32.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新闻摄影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