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社保专业实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与创新研究

2023-06-28 02:43凌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实验课程协同育人

凌云

摘 要:为了满足企业对实务性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社保专业教师开始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积极运用专业实验课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教学体系应用。文章通过对社保专业学生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学生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上,了解企业端对社保人才的需求特点后优化专业实验课程,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验课程;评价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41

0 引言

为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在人才的结构、质量、水平上有效平衡,避免人才供求“两张皮”的问题,2017年,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达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等有机衔接。校企协同育人是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通过让企业参与教育,使教育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也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由于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缺乏整块的时间和精力去企业实习,实验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应用到实务案例中去,成为了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软件开发,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合理论知识并一同设计到实验操作环节中,这样,试验课程毫无疑问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务结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社保养老金规划实务实验课程正是秉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基于充分调研后进行软件开发,力求通过实验软件平台为专业教学體系提供较为完整的实验功能支持,通过养老金的实务测算,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养老金规划的制定,这一人才培养设置符合中国老龄化日益深化背景下的市场用人需求,为了不断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并对问题进行分析。

1 专业实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为了提升我校社保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在不断拓展课程创新和完善的路径。一方面通过专业实验课上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各专业实验课授课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对市场相关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本专业实验课的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是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契合,以此了解本专业实验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和作用。

1.1 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情况

本校社保专业养老金规划实务课程正是结合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金融机构对养老金实务人才巨大需求的现实,在融合我校金融特色的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软件开发,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社保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该课程目前已开设了两个周期,为了进一步评价课程效果,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见图1、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届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满意度水平都较高,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均为零。其中2018级学生非常满意的比例占714%,比较满意的比例占179%,满意的比例为107%。2019级学生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达到769%。

1.2 实验课程收益

图3是2018级和2019级学生对养老金规划实务课程各类收益的比例,可以看出,两届学生的总体课程收益都呈现出较高的比例,尤其是2019级学生的课程收益在2018级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这与前面2019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高于2018级的评价结果是相一致的。从具体指标来看,2018级学生选择“实务性强”的比例高达964%,在五个指标中比例最高。说明该实验课的确让学生学到了以往理论课程较少涉及的实务性内容,在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素养兼具实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级学生选择“实务性强”的课程收益也是五个指标中最高的,虽然比2018级降了两个百分点,但“应用型强”这一指标上升了32个百分点,考虑到这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认为,2019级学生在实务性、应用性方面比2018级有着更高的课程收益评价。此外在“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收益评价中,2019级学生也达到了923%,相较于2018级的893%有了较高的提升,说明优化实验步骤后实验的可操作性确实有所加强。此外,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的复合型”的课程收益占比也均有所上升。

2 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及课程要求:

2.1 课程较难,计算量较大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对个人养老金的供求及缺口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弥补缺口的最优可行性养老金规划方案,的确存在一定难度以及较大的计算量。因此,两届学生在面临的学习问题的选择中很多都选了这两点(见图4)。2018级学生中,有4285%的学生认为课程实务的计算量大,39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难。经过课程软件计算环节的调整,2019级学生反映计算量大的比例下降很多,只有231%,但认为课程较难的比例没有大幅度下降,仍然有385%的占比,主要是因为实务课程的应用与之前学习的理论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倘若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学透,会影响实务课程的应用,加之实务课程是在理论课程后几个学期上的,有可能造成理论知识的部分遗忘从而导致实务操作较难,且本实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除了有养老保险的知识外,还需掌握经济金融、财务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知识,这也增加了课程的难度,但同时反映了该课程的多元知识体系的应用,可以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案例时间紧

从图4可以看出,有357%的2018级学生和307%的2019级学生认为在实务案例完成的过程中时间比较紧,影响实验进度。这主要还是与课程内容有一定难度、计算量大相关,部分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可见,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并不是“两张皮”一样不相干,而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理论课程的知识在实验环节得到验证,而实验课程的操作和应用则需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在今后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与理论课程做好学期间的衔接。在实验课程开始阶段也应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回顾与复习。

2.3 实务案例的场景需进一步优化、可视

从图4可以看出,2018级学生中有214%的比例认为实务案例场景需进一步美化,经过实验环节优化改进后,优化了案例场景,丰富了案例的内容,如在养老护理需求中增加了不同级别的护理,这样学生的选择不同,護理的费用计算则不同,大大提升了案例的多维场景,不同学生小组的选择不同,计算的结果和养老规划方案的选择也有差异。因此在改进后,2019级学生认为场景不够丰富和美观的比例下降为192%。

2.4 团队配合度有待加强

图4显示,实验课中的小组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有36%的2018级学生认为组内团队成员就实验项目的完成缺乏高效的配合与协作,虽然经过了小组成绩评定的修正,但2019级学生认为这一问题存在的比例仍达到307%。由于小组案例中的计算量较为复杂,如果缺乏合理的分工与配合,既不能保证小组案例的高效完成,也让“搭便车”的学生不劳而获。因此,今后在案例评分中应设计不同的分工任务,每个学生认领一个任务,老师将根据每位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给予评分,以便避免学生“搭便车”的现象。

3 专业实验课程完善的创新路径

3.1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实验课程质量不断提升

虽然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学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但二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平行组织。因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源于高校培养的人才,这就让两个看似不同利益的主体拥有了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可见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打通校企之间的天然壁垒,使学校人才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力度,实现实习基地、软件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与院系教师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共同制订校企协同育人新方案,使学生在掌握社保领域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成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劳动与社保领域的卓越人才。

3.2 以提升学生社保实践能力为目标,聘请企业导师共担实验课程教学工作

今后院校应以提升学生社保实践能力为目标,聘请企业导师共担实验课程教学工作。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保实践经验,具备开展学生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复杂的劳动与社保相关问题的能力。

3.3 打通各实验环节,形成不断提升学生理论及实务能力的有效闭环

实验课程涉及的课程环节较多,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前与课后,因此要打通各实验环节,以提高授课效率。随着专业授课内容不断丰富,不断与社会实践结合,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实也是新时代下实验课程的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专业实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实务操作,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结合案例实际形成善于思考、不断探究的学习品质。

3.4 构建跨学科综合实训平台

社会保障是一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虽然专业属性属于公共管理,但涉及财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领域,这也要求在建设专业实验平台时要本着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融入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内容。此外,近年来,大学生层面的各类就业创业的相关竞赛较多,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较高,我校社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有创业相关的理论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还应将跨学科综合实训与相关竞赛相结合。同时,利用跨专业知识点的嵌入,既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掌握复合型知识提供保证,又能为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作为选修实验课提供可能和便利,形成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与校企协同育人是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灵,甘益慧,马莉,等.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网络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现在计算机,2017,(10):35.

[2]霍炬,于为雄,李琰,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校企合作建设模式研究[J].实训与实验探索,2020,(2):56.

[3]任瑞波,周浩,赵品晖,等.地方应用型大学交通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J].大学,2020,(11):116117.

[4]冯晓丽,康海燕,孙立锐,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集成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2022,(8):113115.

[5]熊文渊,阮坚,王小燕,等.以“互联网+实验教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70271.

猜你喜欢
实验课程协同育人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