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陆海联动与盐业产销的分区运作

2023-06-28 04:14陈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明代

陈玲

摘 要:明代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在陆海商贸中互动互补,福建枕山负海,自然条件的差异造就陆海不同生计取向,并在政府经略与生民经营中实现交互发展。陆海联动究其根本在于人的活动,群体性格作用其中,商品经济和港口市镇的发展亦使陆海联动的发展成为可能,于闽省之内,区域地力、流域分布的差异引致地区间陆海联动动力、方向、程度的空间分异。产业视域下,闽盐是闽省陆海间流通贸易的大宗商品,其产销运作亦呈现鲜明的陆海交互特征。

关键词:明代;陆海联动;区域互动;盐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28

我国海陆兼备,海岸线绵长,海洋要素于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显著,对海洋这一第二生存空间的拓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必然。陆海联动强调海陆域经济在各产业经济要素作用下相互补充、有效流动和有序发展。观之我国古代生民经营与国家经略亦可见海陆诸要素于共振联动中交互作用。纵观前人研究可见,多以流域为中心线索对之加以分析,自具体产业部门之角度切入则鲜少专门论述,本文自宏观层面考察明代福建陆海联动实况,亦自盐业产销的具体运作切入,结合探讨,于宏微观之间探究明代福建陆海交互的市场结构与盐业经济运作实态。

1 物产之异与明代福建陆海联动发展的内在动因

福建依山面海,武夷横阻于西,台海环于其东的区位特征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单元。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于福建扩种,陆海间地域分工亦于此过程中凸显,海陆区位条件更为充分地发挥各自作用,亦密切交互,实现联动发展。

海陆间由地形、气候所造就的自然资源即物产的差异是二者得以产生互补性关联的物质前提。“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之地,莫不各有其性之所宜,以备物而致用焉”,海陆差异即如是,多样化的地形单元与物产结构则造就闽人“依山佃种,濒海采捕”不同的生计取向。“山利桐茶,海利蜃蛤”,于福建,八闽诸地于府际、县际、甚至各县地域内部物产差异自方志所载可见一斑。府际间,福州、兴化、泉州、漳州“鱼虾蛏蛤,多于稻羹”,延平、建宁、汀州及邵武则处内陆,松杉竹茶及以竹为纸的造纸业亦十分繁盛,建宁府、延平府各县皆有造纸,“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蓝靛种植及矿炼窑冶于内陆山区亦更见优势。邵武府植杉,供给本地公私建筑之用外,亦贩卖至沿海四府。于县域之内亦呈现陆海鲜明的产出差异,以泉州府滨海惠安县为例,其“气候因地殊齐。邑有枕山者,有负海者,山有向背,海有盈虚,而气候因之。故有多风、多阴、多暑、多寒之异”,依山伐木烧炭,于滨海烧蛎壳为灰,“贫民业作之以供衣食”,对山区、滨海资源实现就地取材式利用。于进一步生产而言,依山处冶铁、制窑,“凡煮铁,依山为窑,以矿与炭相间”,濒海则“通利舟楫鱼盐业作以为生”,惠安场“卤地场团盖累累焉”,除产盐外亦捕鱼外销,“贾人常裒而市之,或由海道以达于三山及延建诸郡”,经海运至福州并向延平、建宁等内陆地区发卖。

明代陆海联动的形成建立于海陆间自然产出差异的基础之上,其联动在于人的行为,而其深层动因则亦需从明代闽人共同缔造的历史背景中考量。

经济现象与地理、历史共同造就的人文基因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经济行为受地域性格影响,“各地的气候、物产、交通情况等各不同,于是人亦因地而异”。福建多山丘而少平原,且相对平坦的沿海亦面临“地多斥卤”“地瘠而产薄”的尴尬境地,“地狭民稠,逐末之风自盛”即是群体性格对自然环境做出的反应。“漳穷海徼,其人以业文为不赀,以舶海为恒产”,人地矛盾的突出与沿海地力的贫瘠致使滨海人群产生逐末动机,而后引致其经济行为不得不抽离土地耕作这一单一营生模式,经由水陆运同区域内外产生联结,商人在此间活跃。

明代闽地方官予以商业以重视。闽人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及对商业并不排斥的态度亦是促使闽地商业活动及陆海联动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明代叶春及于《惠安政书》中强调“物产为谷物最切,以桑棉麻丝为重。次可为货,以市他方,如盐、布、饴、油,及草木蔬果,水陆牧畜”,虽仍未脱离重本抑末的传统架构,然由此亦可见叶春及作为闽地方官,于其主观意识上,在重视农业粮食生产的同时,亦对用以商业交易的地方物产予以重视。于嘉靖《建阳县志》亦可见,关于建阳县物货产出,其文指出“建邑虽无异产,然足以资民用,而尽物曲之利者,导而布之上下矣,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由此可见,明代闽地主政者及文人对商品物货交易持相对积极的态度,此则决定官商宽虐及商人活动的受限与否,积极态度对商贸及陆海联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正向作用。

此外,沿江沿海港口市镇的勃兴亦为陆海联动的实现与发展创造可能。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诸河流与绵长的海岸线交叠,串联起港口、市镇诸多空间节点,形成闽省内外双向的物货集散网络。如闽东富溪津市位于福安县22都,旧名亦称“石矶津”,“鱼盐之货丛集”,与之相邻的穆洋市亦为水陆交通畅达之处,二者形成对接作用,“盐货从富溪津过者居积于此,盖廉溪之上游,亦泰顺、寿宁、政和、松溪、浦城之喉舌也”,由此可见穆洋市地处溪水之畔,河运发展,可通达闽北多地,既为食盐贩运的重要港口,亦为闽地陆海间至为关键的物流集散地及商贸处。

2 闽省陆海联动特征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明代福建陆海联动的发展呈现出动力、方向与联动程度的差异,此为何种原因所致?

河流是实现陆海联动的主动脉,其形态直接影响地区性商品流通轨道的走向,于陆海联动中则表现为联动方向的差别,于福建内部,汀州府的联动方向与其他各府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势。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构成福建地区主要流域,是福建内部联通陆海的纽带,除汀江外的其他三支河流皆为东西走向,独汀水南北向,“西三郡水皆朝宗于福,自长乐入海,独汀水南行……故七郡鹾政统于福转运,而汀独食广盐”,于水系脉络、流向上的差异揭示汀州府在物货盐粮流通上有别与延、建、邵三府,亦直接导致汀州府于陆海物货流通通道上同粤赣地区形成的互动尤为紧密。

此外,于陆海联动的活跃程度上,沿海四府较内陆四府更为炽盛,其因则需自二者区位条件及人地關系所引致的发展需求中把握。

首先,陆海联动不可缺失的要素在于海洋的参与,滨海四府无疑有着更为便利的海洋区位条件,“沿海地区是面向海洋的陆地,既是向海洋发展的前进基地,又是农业社会经济中心区外延、辐射的边缘,具有陆地与海洋的两重性格”,地理位置上的“边界”地带往往成为交互发展即各方要素融通汇合的前沿地与重心。“漳泉滨海之民,以海上为家,以夷岛为商贩之地”,沿海民众在对内对外双向联动中具有地理优势。

其次,沿海与内陆对陆海联动的依赖程度和向海洋获取基本生存物资的需求强度亦不同,相较滨海地区而言,闽地内陆诸郡于粮食生产上具有“食山自足”特征,较少依赖其他地区的补充。然于濒海地区而言则并非如此,“地多斥卤”的耕作条件使之对海洋资源、空间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明代福建沿海经济作物亦广泛种植,不仅侵占了粮食种植的土地空间,亦使之向外贩销商品、谋求生存发展之资的主观驱动力增强,其利用海洋资源的积极性高。以泉州为例,“封疆逼狭,物产硗瘠,桑蚕不登于筐茧,田亩不足于耕耘,稻米、菽麦、丝缕、绵絮之类皆仰资吴浙,惟鱼、虾、蠃、蛤之利稍稍称饶山薮居民”,人地矛盾的突出及耕作产出的不足使泉州在粮食作物及丝缕、棉絮等基础生活物资上仰赖于吴浙,“民皆航潮米而食,不专恃本土”。相对“食山自足”特征明显的汀州府等内陆各府而言,土狭民稠难以自足的滨海地区更具谋求陆域营生之外实现海洋经济利益攫取利用的意愿与动力。

3 依山附海与盐业陆海产销的分区运作

盐产品是陆海商贸交往的重要物资,其产销运作亦具有鲜明的陆海分工协作特征,自具体产业层面直观呈现陆海联动细部面貌。

明代闽省地分八府一州,沿海即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及福宁州,依山四府则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四府,滨海四府与依山四府在盐业产销活动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沿海四府为产盐区,“福兴漳泉,大海为疆,则产盐之区也”,其所产为海盐,福建转运盐使司下设海口、牛田、上里、惠安、浯州、浔美、丙州七处盐场皆处东部滨海,引海水制盐。此外,福州府近海岛屿及漳州府漳浦县亦有产盐,同安县洪前盐泉“小盐自沙土中出,乡人淋之煎盐”,这些零星分布、规模较小的产盐所在亦皆沿海州县。

于食盐行销方面,明代福建官盐行销省境之内,区分东、西、南三路,以居处内陆的西路行盐区为主要市场腹地,亦即“延建汀邵,重山是庡,则行盐之界也”,运销以盐引为凭,“盐与引离,即以私盐论”,严禁越市贩盐。明代福建濒海与内陆地区于产销盐运作中身居产盐与行销不同角色,此为自然主导下的陆海分区差异,然作为大宗商品的食盐如何串联起海陆地域间的具体联动?

对水运的利用是福建盐运贯通海陆的主要方式,海船、溪船贩运盐产品,使之流转行销于星罗棋布的港口与市镇间,分司设置亦可见水运在陆海盐货行销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福建转运盐使司下设三分司,即黄崎、水口、南港分司,三者均有面河、面海特征及港口拥簇的特点,水口分司,明初设,掣卖西路官盐,基址薄狭,倚山面河;黄崎分司设于嘉靖十五年(1536),掣卖东路官盐,倚山面海;南港分司设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掣卖省城民食,处城外新港口,面河。与此同时,各分司亦皆衔接港口,黄崎分司衔接黄崎港、罗源港、水漈西陂港、秦屿港、楼前港、文岐港、桐山港,南港分司则对应新港口、壶江港、定海港、北茭奇达港、连江港、梅花广石港、永福港等港口,水口分司亦为联通水洋的便捷处。

除此之外,穿行于山间陆路的肩挑度岭式的人力运销则是更为灵活细密的方式。闽地多山,水运的发展在原有自然河网的基础上形成,河道仍以自然岸坡为主,存在河流落差大、吞吐量不稳定等不足,陆路交通则与水运相互补充利用。肩挑度岭运力虽小,却无可替代,“八闽多山少田,又无水港,民本艰食,自非肩挑步担踰山度岭,则虽斗石之储,亦不可得”,肩挑度岭虽艰辛,却成为八闽对内对外获取粮食作物的重要途径。作为以人力为核心的联动媒介,规模虽小,辐射范围却更为灵活细密,且成本较低,为底层私营商贩所利用,亦是海盐散行发卖内陆民食的基本途径。

于产盐过程中,陆海间亦实现人员分工协作。“依山”“附海”名目的设置是福建有别于其他省份盐业生产及灶户编佥的显著特征之一,于煎盐阶段,食盐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即用火煎卤水,该过程则需专门从事煎盐的直接生产者亦需有供给煎盐薪柴以作燃料的灶户。牛田、海口、上里三场设依山户与附海户分工协作实现盐业生产,二者名目与职能同其海陆位置相匹配,依山处为灶户,是提供煎盐薪柴的专门户,设总催、团首,附海则为盐户,主煎作,直接产盐,设埕长、秤子加以管理,二者陆海分工明确,于盐业生产中实现陆海间人员的密切协作。

4 结语

明代福建盐业产销的分区运作是陆海物候产出不一的结果,其运作亦呈现陆海联动的具体内容。明代闽人经济作物的扩种促进闽地海陆地区进一步开发,陆海间不同的区位条件与商品产出是联动产生的基础。群体性格既是闽地陆海间人地矛盾的结果亦反作用于陆海联动,明代水陆交通的疏凿及商业市镇的蓬勃发展亦为明代陆海联动创造前代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福建内部陆海联动的区域差异则主要表现在联动方向、程度、动力机制等方面,汀州府在福建八府之中有别于其他各府。盐业产销的分区运作是陆海联动的具体产业表现,闽地地分八闽,陆海各四府,盐业产销角色亦同各府陆海相对位置契合,海洋为联动提供基础盐产品,内陆则为海盐行销的市场腹地,二者经由官府辖制下的行销运作实现联动,于福建食盐生产的煎盐阶段,海陆亦于其中实现分工协作。

陆海联动是整合区域资源的有效手段,其协同程度与经济发展迸发力相关联,适时而动,因势利导既符合区域经略需求,亦可为民生经营创造大有可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慧霖,史小丽,李加林.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演进研究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11):8492.

[2]杨国桢.明清东南区域平原与山区经濟研究序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02):17.

[3]林汀水.明清福建经济作物的扩种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04):5056.

[4]曾日瑛.乾隆汀州府志[M].卷8,物产,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83.

[5]何乔远.闽书[M].卷6,方域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45.

[6]林开明,林章戡.福建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134.

[7]郑振满.明清时期的林业经济与山区社会——福建永泰契约文书研究[J].学术月刊,2020,52(02):148158.

[8]叶春及.惠安政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8.

[9]张岳.嘉靖惠安县志[M].卷5,货属,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2:124128.

[10]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114.

[11]叶溥.正德福州府志[M].卷8,食货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192.

[12]王世懋.闽部疏[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5:49.

[13]冯继科.嘉靖建阳县志[M].卷4,户赋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62:300.

[14]陆以载.万历福安县志[M].卷1,舆地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130.

[15]周琍.明清时期闽粤赣边区的“盐粮流通”[J].盐业史研究,2006(03):3339.

[16]杨国桢.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02):17.

[17]陈梦雷.方舆汇编·山川典[M].卷314,万里海防总叙.

[18]唐文基.福建古代经济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502.

[19]陈梦雷.方舆汇编·职方典[M].卷1050,泉州府部汇考六.

[20]谢肇淛.万历福建运司志[M].卷1,区域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7):612.

[21]黄国信,叶锦花.食盐专卖与海域控制——以嘉万年间福州府沿海地区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01-108.

[22]张廷玉.明史[M].卷80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1935.

[23]谢肇淛.万历福建运司志[M].卷3,秩司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8):8.

[24]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史志办.福建水运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2.

[25]胡宗宪.筹海图编[M].卷4,福建事宜.

[26]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148.

[27]徐展文.漳浦盐场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0.

猜你喜欢
明代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