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验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28 07:16黄鑫李晓丹牟月亭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黄鑫 李晓丹 牟月亭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管理类学科、实验型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为例,对其思政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梳理課程思政建设问题,结合实验课程特点基础上,以实验开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讲授、学生操作、自主完善)为切入点,实现多重思政元素的渐进式有机融入,并对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提升学生德才双修水平给予助力,为丰富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验型课程;土地管理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52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抓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培育学生高水平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精神信念,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以课程内容为依托,巧妙设计并融入思政元素,推动知识传承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高校课程建设新要求和关键点。

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第四批次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应变无纸化办公以及技术革新等对传统土地管理业务的冲击,因而开设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这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土地管理软件应用以课程实验为纽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地理信息、遥感技术等相联合,实现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实训,提高学生对专业软件的熟练度,为更好从事土地业务与相关研究打下基础。以本门课程为例,总结思政建设过程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心得,以期为管理学科其他同类实验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为特色专业相关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探明方向,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实现提供依据。

1 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1 共性情况

课程思政建设经多年摸索,已取得丰硕成果,在各级院校逐步建成一批优秀课程项目,形成良好的示范性效应。但由于专业类目众多、学科差异性深远,也客观限制了建设成果的同享与共融。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多以单一课程为基础展开,往往缺乏与专业内部其他课程的交汇与连接,很难形成系统化的“大思政”成果,且其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评价准则等存在因地而异、标准不一等问题,也影响了课程的借鉴与学习。

1.2 个性情况

1.2.1 课程思政融入度低,有效的思政设计存在不足

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对思政元素的系统性挖掘尚浅,对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有所欠缺,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无缝拼接、高维融合与自然过渡,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必不可少又十分稀缺。

1.2.2 思政建设无据可依,缺乏实验型课程参考先例

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思政课程建设仍处于探索展开阶段,相关经验和成果更多局限于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等理论课程。相对于这类与国家宏观制度政策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型课程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内容架设、思政融入讲授等方面,还缺乏典型的建设案例,难以汲取一手经验,还需探索。

1.2.3 教学模式相对保守,亟待融入思政以优化教学

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以讲授与演示为主,以往更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这就导致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类似,具有“千篇一律”的“灌输”特征,缺乏吸引力,难以与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影响教学成效发挥。提高课程的韧性、活力与深度,实现劳逸结合、寓教于学,思政元素不可或缺。

2 实验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重要性: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管理理论与业务实操之间的桥梁。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理解管理应以科学和唯物的问题为导向、要进行辩证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应基于实际情况而定夺、秉承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来解决。在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切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自主实践过程中,体会“务实求真”与“精神善美”。相较于理论课程,实验类课程的主观感受性更强,其思政教育的直接作用性也更突出,因此对此类课程开展思政建设亦十分重要。

(2)可行性:首先,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源于土地科学,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土地管理相关制度与政策的约束与指导,因此课程本身蕴含大量思政元素,也易于与专业相关理论产生交互、实现前后呼应。另外,课程从信息技术视角,培养学生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操作再到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整体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造较好的实验基底,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品格以及塑造诚信、友善、敬业的价值观都有助益和帮助。因此开展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存在思政着力点,具备实现的可行性与操作的价值性。

3 实验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3.1 总体思路

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应与理论课程一致,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根据课程内容与实验教学特点,秉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理念,实现思政融入。首先,对课程定位、性质进行全方位认识,更新教学大纲并制定对应的思政教学目标,保证思政元素切实进入课堂。其次,从实践操练的角度,挖掘可被容纳和根植的思政故事、榜样力量、爱国元素,杜绝生搬硬套。第三,应用相关教学手段,精准实现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切入与过渡,避免为思政而思政,思政与课堂教学脱节。

3.2 思政教育的挖掘与实践

一般情况下,理论课程的思政元素多根据教学内容、逐章节进行挖掘、整合和应用。实验类课程与理论课程相比,学生的参与性更强,根据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所取得的经验,可从实验开展的不同阶段,分层次进行融入和表达。

3.2.1 實验讲授环节

实验讲授和演示环节,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思政融入的主战场。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借鉴理论课程建设经验,挖掘内容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在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实验中,引导学生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守旧不发展,也不能冒进过速发展,应一分为二、用辩证、可持续的眼光认识问题。在耕地破碎化测度实验中,引入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制度方针,讲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人生榜样,并宣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秀价值观,让学生重温“粒粒皆辛苦”。

3.2.2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讲授与演示环节完成后,需要学生自主操作和复刻。这个过程常被忽略,实际上在此环节中学生会遇到操作中的各种问题,与老师的“主、被动”交流会显著增多,充分利用此过程融入思政元素,作为第二教育战场。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解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会完成相关工作既需要理论上的厉兵秣马,也需要实践能力保驾护航,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要端正学习态度,怀抱科学、手持技能更安心。另一方面,通过场外指导,在帮助学生解决形形色色操作问题的过程中,告诫其过程可能曲折,但也要树立坚持求真,不畏艰难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根植科学精神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他们在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中,逐步认识到科学在发展,管理也在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管理也在不断前进,不能止步于理论,要养成长期学习习惯,关注学科交叉与学科技术发展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3.2.3 实验反思阶段

在预设的实验情景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某地实际情况(如自己的家乡或参与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通过独立或交叉组队等方式,运用实验课程所学来完成具体的实证研究。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亲身体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方法论。而从家乡视角,可为其厚植爱家、爱故乡、爱祖国情怀,培养其解决问题、投身故土的热情。

3.3 思政教育融入的模式与方法

通常软件实验类课程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在此过程中除可借鉴理论课程教学经验,通过口述、讲解等模式逐步引申,完成思政教育的融入外,也可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如在实验讲解环节中,可以问题牵引启发讨论来实现。询问学生为何要进行土地利用监测,可否不监测?在地图制图过程中,可否不规范用图标准,是否会带来问题?等。再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某一学生的个性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共性化展示,通过找问题、陈述点评等方式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学生利用ArcGIS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时报错。当学生提出疑问时,首先判定是操作有误、参数设置不当还是其他问题?若为操作有误,提醒学生做工作时应认真细致,细节决定成败。若学生对参数设置提出疑问,解答之后,告诫学生学无止境,实验也有大世界,要坚持学习多探索。同时加以引申,让学生看到一个小参数也可能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使其更好地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存在辨证关系等道理。

4 不足与展望

以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思政,积累了一定建设经验,但建设过程中问题与不足客观存在,还需优化和解决。

4.1 教师思政素养亟待提高,思政教育的优化仍有空间

根据思政建设经验,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思政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和不足,影响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教师自我思政素养,通过阅读学习、参加培训、借鉴引用等多重途径,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同时,在课程建设中,还需让思政元素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蜕变,不能止步于“关联—套和”的简单融合,强化润物无声的精准设计,提升课程思政质量仍有空间。

4.2 思政教育手段有待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仍需尝试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不同阶段,选择多样教学手段,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势同时,还需与时俱进,基于实验教学阶段性强、组织方式灵活等特点,尝试引入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借助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思政内容吸引力、扩展思政教育实施形式、辅助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3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反哺课程建设螺旋式发展

当前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主观教学感受为基础展开,并辅以教学督导的抽查和监督,整体缺乏对课程思政相关环节的反馈与评价,并不能体现课程与思政的真实融合效果,难以反应思政教学投入的产出绩效,因此很难发现思政建设的漏洞和问题,增大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两层皮”风险。因此,还需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助推思政建设水平有效发展。

4.4 专业内大思政尚待发掘,共荣求精同发展大有可为

目前,思政建设在理论课程上的投入力度更大,实验类课程的关注相对较低,还需要调剂和平衡。同时,在专业框架内,实现理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验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与交相呼应,减少重复性思政内容,提高思政教育含金量,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循环与互弥补,共谋专业思政化协同道路或及锋一试。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干与中坚,分担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宏图伟任。传授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其业务素养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精神信念,使之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过程,作为中流砥柱的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

基于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探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结果证实,实验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重要且可行,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热爱家园精神品质的有力推手。实验类课程思政建设相较于理论课程更为灵活,可通过实验开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当前以土地管理软件应用课程为代表的管理类专业实验型课程思政建设还不完善,仍需优化设计、持续创新,使之更好成为拓展理论知识、推进思政教育的有力一环。

参考文献

[1]金万富,杨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与思政目标[J].高教学刊,2022,8(19):170173.

[2]赵红军,朱玉茹,徐畅,等.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2,5:97101.

[3]刘顺鑫,周陶.地方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0):176178.

[4]黄鑫,程文仕,李晓丹,等.“一张图”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现——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8):103107.

[5]滑登红,李慧,高聪聪,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三三制”改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5):2426.

[6]赵华甫,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土地资源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3):6067.

[7]季翔,谢团辉,江晓忠,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生态学”课程思政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7):176178.

[8]祁占勇,辛晓荣,梁莹,等.高校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有效机制及其行动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5):13113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