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

2023-06-30 08:05郭佳晨
公关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三全育人高校

郭佳晨

摘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为了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实践路径,先是对“三全育人”赋予资助育人工作新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与不足,并建议从强化工作人员三全育人的资助意识、构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健全“三全育人”资助协同运行机制三方面促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成果的不断巩固,高校资助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高校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樹人,而“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应当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按参与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在具体资助工作实践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发展资助理论,深挖资助育人内涵,增强资助育人实效性,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三全育人”赋予资助育人工作新内涵

近几年来,时代的发展突出了资助育人工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教育相关部门针对资助育人进行了深刻的内涵探讨,并提出了“三全育人”背景下资助育人的方向和工作重点。高校要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受助学生未来的就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因此,资助育人工作从以往单纯的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逐渐转变为更加重视育人功能,注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心理疏导、品格塑造、能力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理念的丰富内涵为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一方面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资助育人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从而切实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与不足

(一)缺乏三全育人的资助意识

高校的贫困生个体差异性较大,不仅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在学习方面、就业指导方面、思政教育方面、心理辅导方面等都存在差异。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高校内部的助学部门与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但是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助学部门的相关工作者以及辅导员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评选贫困生、申请助学金、发放助学金事项上,却忽视了育人在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2]。由于部分贫困生会因为自身经济条件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对平时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相应的影响,还有一部分贫困生在拿到助学金之后并没有对国家怀有感恩之心,反而觉得是国家应该给予他的补偿,没有想过自己要为报效国家而去努力学习,只是想着拿着国家给予的助学金去获取更好的前途,将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未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的理念。这都是因为高校在资助工作中缺乏三全育人的资助意识,没有发挥育人效能,对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知并未进行及时、有效、全方位的引导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资助育人主体局限化

高校往往在开展资助工作的时候都是采取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各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具体实施资助管理工作的模式来进行。资助工作的主要实施程序为:第一步,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省厅颁布的文件精神和资助政策为学校制定合理的年度资助计划;第二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和资助金额,制定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并对资助名额和金额进行合理分配;第三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已经制定好的文件及学校颁布的相关政策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手中;第四步,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对各项资助工作进行全面落实。在整个资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高校并没有构建三全育人资助体系,育人主体没有全部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此外由于资助工作量较大、审核时间较短,企业、教师、学校各部门没有全员参与到全过程中,所以并没有发挥出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育人成效。

(三)资助行为单一化

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其实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关键抓手,但是很多高校在实际的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资助行为单一化的问题。此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对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过度重视,即学生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而拿到了相应的资金补助,在整个过程中重点是强调评审程序的规范性,通常情况下采用的评审程序为:学生自己提出申请,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民主评议之后再由年级进行民主评议,待评议结束之后将结果交由院系进行审核,再经校级审批完之后提交到省厅,最后由学校财务部门通过银行机构将补助资助汇入学生银行卡中,此时整个资助过程即为结束。这种资助行为只是经济方面的帮扶,没有将“资助”和“育人”进行有效融合,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提供了物质帮助和经济资助,却忽视了学生在面对经济困境时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学业困难等问题,同时也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精神方面的引导[3]。正是这种重学生经济需求,却忽视学生素养、技能、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导致资助育人工作出现了片面化,形成了“只资助、不育人”的乱象。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路径

(一)强化工作人员三全育人的资助意识

高校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实践,以此来满足三全育人对高校提出的高要求,为此高校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全员资助育人”培训,强化工作人员三全育人的资助意识,并要对全员参与资助育人理念进行充分践行。第一,学校后勤部门或行政部门应该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合理的岗位,让其可以勤工俭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获取相应的工资收入缓解经济压力,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工作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不断提升。第二,辅导员可以在集体活动、班级会议等活动中对国家的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将国家对学生的关怀和寄予的厚望传递给学生,并与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沟通,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品德,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三,高校内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该对贫困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等进行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扰,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

本专科高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资助”和“育人”相分离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经济资助为主脱离教育的帮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人员认为只要给予学生经济方面的帮扶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另一方面以教育为主脱离经济资助的帮扶[4]。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育人工作需要通过经济帮助才能实现最好的育人效果。因此,为了使“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改变单一化的资助行为,需要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以及“四步走”的全过程资助育人模式。

第一,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此种模式是通过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全面渗透“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理念而形成的新型资助育人模式。换言之,就是高校以“资助育人”为核心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在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将育人作为主线推进工作进展。“三全育人”模式中“全员”指的是高校内所有参与资助工作的人员;“全过程”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成长过程以及资助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全方位”指的是通过对资助工作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挖掘,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从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从能力上对学生进行锻炼,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构建“四步走”的全过程资助育人模式。第一步解困:首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讲解相关资助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助,完成学生贫困认定。从思想上解困,从经济上解困。第二步育人: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会接受自我,接受家庭;发挥优势,增强自信;培养兴趣,挑战自我。第三步成才:扶贫更扶志,拓展精神资助。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综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思想、心理、能力等“多维问题”,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第四步回馈:一方面加强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动员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感恩回馈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真正的将“资助”和“育人”结合到一起,改变单一化的资助行为,帮助本专科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健全“三全育人”资助协同运行机制

第一,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的三维资助育人格局,实现全员育人。要想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最大化效能,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协同育人。首先,以家庭为基础,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家风和家庭文化等情况,了解学生一手情况,为资助育人打好基础[5]。其次,以社会为助推,发掘社会帮扶育人元素,丰富高校资助形式,发挥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育人资源,既能在经济上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也能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身专业,锻炼实践能力,拓宽就业前景,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帮扶的育人效果。最后,以学校为主导,组建“党总支书记+党员教师+专业资助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资助队伍,拓宽育人渠道,丰富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第二,重点突破,实现全程育人。高校应该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通过重点突破的方式来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资助育人的整个实践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将育人理念贯穿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一是在入学前,高校应该在发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将贫困生专项资助相关规定及相关文件发放给家庭,让贫困家庭对国家资助政策有所了解,防止因经济困难而造成学生辍学。二是在新生报到时,高校要针对新生召开贫困生座谈会,通过“绿色通道”为贫困生提供购物券、教材卡等补贴,以这种帮扶方式来激发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和爱国爱校情怀。三是在校期间,构建“奖、助、贷、勤、减、偿、补”七位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全方位助力大学梦。把握人才发展规律,着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四是毕业期,为贫困生提供针对性的保障服务,例如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就业帮扶、诚信教育等系列活动,保证贫困生可以顺利就业。

第三,多管齐下,实现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资助模式中“全方位育人”从纵向维度来对“育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解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全方位育人的核心所在,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基于此,高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中可以采取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评奖评优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自我价值,并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励志教育。此外,高校还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不断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进行创新实践研究,不仅保证了“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而且也为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但是在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并能够真正做到“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为推动高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本专科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jsz2022012。

参考文献:

[1]李科君,张君维,金慧玲.“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6):208-209.

[2]孔璞,杨丽,徐皓,郭妍,包永青.“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考[J].四川水利,2022,43(04):170-173.

[3]叶加德.“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困境及策略——以温州高校为例[J].智慧中国,2022(05):85-87.

[4]可佳欣.“三全育人”理念下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林区教学,2022(02):30-33.

[5]蒋芬芬.“三全育人”视域下资助育人工作研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21(23):114-116.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三全育人高校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