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部队凝聚力构建的调查与思考

2023-07-03 10:38黄三陆
政工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凝聚力官兵基层

黄三陆 王 智

习主席强调,要增强部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激发官兵履行使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入新时代,影响部队凝聚力生成的因素增多,如何把官兵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形势所迫,必须系统施策、体系发力。

一、思想引领力是凝聚力构建的源泉,要靠崇高事业追求保证“价值同向”

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首先是志同道合的集体,前提是靠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凝聚投身强军实践的广泛共识。调研感到,广大官兵在这方面做得总体是好的,但少数官兵在“信什么、为什么”上还存在知之不深、知之不真、知之不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理想信念扎根不是那么深。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广大“90后”“00后”敢写血书请战、敢守生命禁区,但有的回到常态信仰高地也随之回落,对网络庸俗文化“围猎”、“温水煮青蛙”式渗透缺乏政治敏感和抵制力,少数官兵深陷网上不正当交往、网赌网贷等泥潭不能自拔。强军实践投入不是那么真。有的对习近平强军思想基本观点能掌握、目标要求能记住,但没有深度触及“为什么要强、怎么强、靠谁强”等深层逻辑,思维和行动跟不上多任务交织、多战线用兵、多状态并行的新常态新节奏。改革阵痛认识不是那么准。主要是对政策制度改革效能释放周期过程缺乏辩证理解,少数青年官兵相较于改革的长期红利更在意眼前得利,把发展中的困扰、阶段性的难题放大化,看眼前多、看前景少,不能正确对待暂时性矛盾问题。

凝聚力构建的核心是与党同心同德,没有共同的信念追求,就不可能真正走到一起,即便走到一起也是形聚神散。必须加强对青年官兵的思想引领,在内心根植远大理想信念、笃定崇高事业追求。建强理论武装“供给侧”。抓原味提纯,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作为基本方法,在原汁原味中让官兵领悟习主席思想要义、跟上习主席思想步伐;抓精准提质,突出核心要义、基本观点、岗位必需,搞好订单化、差异化、分众化精准推送,打造真正属于官兵的精品课堂;抓沉浸提效,坚持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大众话解读大道理,开展“浸润式”教学,提高理论武装与受众官兵的“契合度”。聚焦教育引导“需求侧”。从官兵的时代需求、现实需求、动态需求出发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针对官兵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认知主观性强的特点,设计“热点辨析式”课堂,用群众感悟说服群众;针对官兵习惯用网络隐蔽自己的特点,推动定向播报的“众听式”教育向网络汇聚的“众筹式”教育转变,把思想的“背光面”主动亮出来、晒出来;针对官兵思想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走开群众性自我教育路子,实现政治教员从主讲到主持、从主演到导演的身份转换,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创新优良传统“使用侧”。深挖基因的“闪光点”,解码提炼党史故事、英模事迹、光辉历程背后蕴含的忠诚、血性、担当、奉献等特有精神因子,让基因富矿从史籍资料中走出来点亮官兵;找准传承的“结合点”,用好用活军史场馆和驻地革命纪念馆、战斗遗址,引导官兵在历史重现中传承心路历程;抓住情感的“共鸣点”,采取“英模讲述+主持引导+官兵对话”的方式,创新英模对话式、故事启发式、文艺情景式教育,开辟优良传统教育新阵地。

二、法治生命力是凝聚力构建的保障,要靠治军方式转变助推“向战同行”

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一支部队的宝贵财富,也是对凝聚力战斗力的直接检验。调研感到,个别不合法规、不按法度、不遵法令的积弊陋习,已经成为影响部队凝聚力的负面推手。无限拔高的标准,影响了积极性。有的大事小事都拉个清单、定个细则、建个台账,用简单的“一刀切”代替正规化高标准,特别是少数“小事高标准、大事低标准”现象,让基层产生了“标准疲劳”,甚至对法规制度产生了“群体免疫”。有官兵讲,“事事拉清单,就是不埋单;事事高标准,实则没标准”。层层加码的指导,妨害了创造性。有的对上级部署的工作“加码加戏”传导压力,甚至一味求全求细,冲淡了主题;习惯搞烦琐哲学,偏离了重点,导致服务指导“层层失守”、末端落实“层层注水”,用有害的积极性打击有效的创造性。有的主官讲,“战士不怕任务一线吃苦受累,就怕回到营区折腾受罪”。泛化错位的问责,挫伤了能动性。当前,一些泛化、简单化的追责问责,让少数官兵产生了顾虑羁绊,选择了自我保护。有干部坦言,“钱不敢花、事不愿抓,就是怕无原则的上纲上线、烦没完没了的审查调查”。有的领导机关只问责不担责,把还权放权搞成了撒手不管,任由权力“自由落体”。有单位反映,“以前出事情有‘高个子’顶着,现在出问题拿‘小角色’开刀”。

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关键在强调法治生命力,调动官兵内生动力。硬实“严”的落点。广大官兵讲,落实战斗力标准再严都应该,投身战斗力建设再苦也值得。但在一些单位调研发现,与战斗力提高越远的工作反而越活跃,对战斗力建设损害也越大,官兵也最反感。必须下大力纠治分散消耗练兵备战精力的“领导满意标准”“迎检过关标准”“消极安全标准”,坚决挤掉水分,去除假大空的“无用功”。树起“优”的导向。既要大抓廉政勤政,也要大抓简政优政。对标新法新规,把握好工作统与放、标准高与低、落实简与繁、节奏快与慢、问责轻与重的关系,切实从“提法越鲜越好、安排越满越好、要求越严越好、落实越快越好、问责越重越好”的僵化思维、不良习惯、陈旧套路中走出来。像抓廉政建设一样抓工作优化,加大“五多”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通报纠治力度,让喊口号、务虚功等不得兵心、不聚兵心的人和事没有市场。培育“活”的主体。对新生事物不能与时代别着劲,一味“封禁堵”;对基层官兵不能离开信任搞管理,当成“假想敌”;对服务指导不能“我说你听”死规定,制造“对立面”。清除一切脱离实际、干扰基层、束缚官兵的土政策土规定土办法,下大力培育有活力、有生机的落实主体,让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真正回归基层。

三、组织公信力是凝聚力构建的基石,要靠强固战斗堡垒确保“共建同进”

群众信任、部属信服、官兵信赖的基层党组织是汇聚共建合力的“神经末梢”,如果“神经元”发生病变,必然导致肌肉“乏力坏死”。调研感到,组织功能有所弱化。主要是营从“中间地带”向“中坚力量”职能转变不够,对“体型变大”“体系变杂”新课题研究不深、破解不力,有的抓建理念还停留在“过去时”,抓建部队还缺乏清晰蓝图,以致出现“上边瞎折腾、下边瞎忙活”。到基层检查发现,个别主官明明不重视集体领导,还要拉上组织给个人说了算“背书”、出了问题让组织“背锅”,严重拉低了组织威信。创争劲头有所淡化。一些官兵把“立功”搞成了“功利”,导致对荣誉无念无视无感。有官兵讲,单位荣誉不像个人荣誉既加赋分项又添形象值那样实惠。有的单位评功评奖把“听群众公论”搞成了“靠群众定论”,简单用“得票率”决定“上榜人”,评偏了导向,评坏了风气,看似群众说了算,实则大家都在怨。少数基层干部对政策改革很上心、对单位建设不关心,导致官兵跟着“佛系躺平”、照着“自甘平庸”。不正之风有所异化。随着正风肃纪越往后越严,“重症患者”少了,“无症状”隐形变异病例越来越多。有的机关只给钱放权但服务指导、监督监管却没跟上,基层经费涨了但使用率反而低了,还给基层的权力成了“幸福的包袱”。有的基层干部虽然不贪不占,但暗地里搞庸俗交往、情感贿赂,看似公正廉洁,实际上影响很坏。模范作用有所矮化。有的党员干部把一直领先搞成了一时冒尖,认为关键时刻能“冲在前、顶上去”就行,平时甘愿做“透明人”。有的把政治平等搞成了身份等同,走进群众就走失了自我,甚至成了“群众的尾巴”。有的只有岗位恐慌没有本领恐慌,埋怨个人进步慢,强调部队不好带,不反思自身能力素质有短板。

顾思勇/摄

凝聚力构建的末端在基层,源头也在基层,必须以公信立起组织威信,用堡垒凝聚共建合力。增强“真当家”的归属感。凝聚官兵首先要让“主体”回归“主场”,多用集体智慧,破除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多听群众呼声,破除人微言轻的“访客”心态;多抓积极因素,破除临时停靠的“过客”心态;多用欣赏眼光,破除随波逐流的“游客”心态,用“人人当主人、个个敢担当”的归属感画出单位建设最大“同心圆”。增强“真信服”的认同感。实践感到,官兵一旦对组织失去信任,就会“全面退场”,要想赢得信任关键要做到胜任。基层党组织必须在群众中牢固立起有任务就能看到的模范形象、有工作就能找到的实干形象、有疑惑就能想到的公道形象、有难事就能办到的服务形象,用令人信服的“形象指数”提升官兵的“满意指数”。增强“真自豪”的荣誉感。荣誉回归打仗本真才能彰显力量。要警惕社会上崇尚与军营里迷失的反差,引导官兵在战位上作为、在本职中履职,深度唤醒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要警惕集体荣誉遇冷与个人荣誉趋热的错位,从适当增加赋分权重、调增奖励指标、规范获奖待遇等方面入手,实现两者同向同步;要警惕表彰导向与实战导向的脱离,加快推进军队功勋荣誉表彰作战导向、实绩导向和精神导向落地见效,打破平衡、平均、平庸进一步规范“双争”评比,让更多实干有为、备战有功的官兵走上领奖台。

四、官兵共情力是凝聚力构建的纽带,要靠密切内部关系实现“上下同欲”

凝聚力源自零距离。官兵感情土壤的“沙化”,必然带来内部关系的恶化,给凝聚力造成“难以痊愈的伤疤”。当前,随着信息网络发展、官兵成分变化,密切内部关系面临新挑战新考验。主要表现在:情因网而淡,不远不疏不亲近。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茧房”“媒体投喂”“奶嘴文化”不仅影响着官兵的用网习惯,而且束缚了他们的认知视角和处事方式。有的官兵宁可“独乐乐”不愿“众乐乐”、宁可交网友不愿交战友,喜欢在“一人一机一世界”中自得其乐,对身边战友亲近感、信任度大不如前。心因隔而远,知人知事知心难。客观上,难在认知代沟不易跨过,“代差”不再靠年龄段划分,以往几茬兵才有代沟,现在一茬兵几条代沟,“同龄人”反而不一定是“同代人”。主观上,难在思想离兵不易察觉,有的不缺走近缺走进、不缺谈心缺交心、不缺身同缺心同,根源是知兵爱兵用心用情不深,有的看起来每天“面对面”,实则内心“背对背”。信因利而失,走形走样走过场。有的官兵不愿掏心窝,认为言多必失、少说为妙,不轻易放下心防、敞开心扉;有的干部不愿多管事,怕说多了招人烦、管严了遭人恨、做过了被人告,倾诉苦闷不敢接,疑难问题推拖绕,逐渐冷了战士的心。少数官兵之间相互客气、相互躲避、相互设防,导致官兵关系“近而不信”变了味、“清而不亲”走了样。

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新时代官兵关系,是凝聚军心士气的“同心结”。面对时代之变、任务之变、基层之变,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真正筑牢新时代官兵关系的“情感基石”。走进内心世界拉近。读懂“心世界”才能拉近“心距离”,“三互”“五同”“双四一”等传统知兵方法,是一代代带兵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大量解兵心的“密码”。有的主官感觉不管用是因为不会用、不真用,要善于用网络助力好传统释放新效能,把知兵“探头”延伸到官兵习惯活动的新领域,打通深度知兵的“最后一层隔膜”。抢占网络阵地融入。新时代官兵离不开网络、放不下手机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过好网络关必须转变用网观。一方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好融媒体矩阵平台,拓展网络新“五同”,主动出击拉近与官兵的“时代差”,让带兵人成为“网上知心人”。另一方面,通过有实感的教育、接地气的引导,逐渐把官兵从“云端活动”拉回到集体活动、从“虚拟空间”拉回到战友之间、从“网络秀场”拉回到练兵操场。搭建成长舞台吸引。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官兵“成才梦想”一旦被点燃,必定会结出累累硕果。一线带兵人要当好官兵成才设计师,铺好助推成长快车道,因人而异规划成长“路线图”,量身定制提供成才“自助餐”,主动“引”着成才、主动“帮”着成才、主动“促”着成才,真正让官兵体会到在部队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提供暖心服务聚能。当前,个别单位为基层办实事,已经进入“上级要求要办好,基层官兵不叫好,机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死胡同,政策允许的不用办,规定之外的办不了,如何解难题成了大难题。实践感到,只有把实事办出时代感,才能办到官兵心坎上。比如,网络进班排、物业进军营、公寓房集中统建等官兵所盼所期的新事物,就要抓紧推广,切实抓出质量、抓出便利。同时,要紧盯利军惠兵政策落地不充分不平衡的“肠梗阻”问题,依托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完善军地协调机制、优化简化办理程序,打造专属“为兵服务大厅”,最大限度让官兵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就业就医等政策红利。

猜你喜欢
凝聚力官兵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基层在线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