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不惧挑战,向光飞行

2023-07-04 20:45NANA
女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雨燕人士残疾人

NANA

张莹莹

“雨燕”二字,让很多人想到世界上体积最小、飞得最快的鸟,张莹莹之所以用“雨燕”作为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的名字,寓意也在于此。她说:“虽然大家都有不同的身体障碍,但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像这只鸟一样,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在助残这件“从零到一”的事业中,张莹莹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享受过程,也不惧挑战,默默耕耘脚下这片扎实的“泥土”,为更多的残障人士带去光芒与温暖。

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而非需要帮助的人  

在很多人眼中,张莹莹是个“停不下来”的人。她通常早上八点多出家门,到办公室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处理工作,中间掺杂着很多会议,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才能下班。而不在办公室工作的日子里,她基本都在出差,有时候一天要跑三个县域。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人常常忘记她是一名残障人士。

张莹莹幼时因脊髓灰质炎导致双腿肌肉萎缩,只能与拐杖和轮椅为伴,大学毕业后她独自一人来到深圳闯荡,一手创办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这是一家致力于让残障人士平等、多元融入社会的非营利性组织,促进更多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稳定的就业。“我的初心一直没有变过,”张莹莹说,“就是想让残障小伙伴们更好地走出家门,以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直被社会关爱和帮助。”

张莹莹这样的想法,和她从小的经历有关。虽然她是残障人士,但家里人从来没有把她当残障人士对待,读书时她也是念的普通学校。“就因为拥有这样的成长环境,我一路走来都非常乐观、自信,没有觉得自己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张莹莹说,“这是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直困在家里、被当作必须要帮助的对象,我觉得这并不是残障小伙伴们的最终出路。”

创业的过程非常艰辛,张莹莹面临很多困难:没有场地,资金短缺,业务不畅。她在城中村租了一间房,不敢装空调,一切只能从简,这样的环境对残障人士开展工作非常不便。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办得知张莹莹的情况后,为她提供了办公室、活动场地以及无障碍洗手间,免除了她的很多后顾之忧。“社区还协助我们申请项目、对接资源、搭建展示舞台……我很感激。”张莹莹说。

创业不易,但她认为这些“不易”不值一提。她说:“别说残障人士了,谁创业不难呢?无非就是不放弃。但凡遇到点困难就退缩,那能做成什么呢?”她相信,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而是要“坚持”。

收獲爱,然后传递爱

“雨燕”的在岗员工,90%以上是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家属。在助力残障人士就业上,张莹莹的考虑是多维度的,但最重要的是,残障人士本人不放弃自己。她说:“如果一直心存等、靠、要的思想,说实话我们也帮不起来。因此,那些非常想融入社会的残疾小伙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

她一针见血地总结了“雨燕”帮扶的要点:先帮“勤”的,再帮“想走出来”的,然后再“以点带面”去影响其他残障人士,让他们看到和自己有同样情况的人的改变,慢慢转变思想。

在张莹莹看来,残障人士社会融入机会很重要。她说:“我们一直在深入挖掘和探讨,几乎每天都在琢磨、研究,寻找更好的推进方式。个案辅导能够产生的作用真的不大,光靠嘴上去说‘你得走出来,也不现实。”“雨燕”主要采取的思路是创造条件,先把残障伙伴一步步带出来,带他们去参与中心常年开设的几百场活动,让他们“真听真看真感受”,然后再嵌入心理辅导,给他们赋能。

艺术团、就业指导中心、基金会、文创宣讲中心、面包坊、绘画空间……“雨燕”涉及的领域数不胜数,在如何让残障人士高质量融入社会方面下足了功夫。张莹莹骄傲地介绍,“比如在AI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助力60%以上的全盲小伙伴入职;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产品的研发,我们拥有个性化定制、高质量手工;还有,我们的残障小伙伴实现了在城市安全消防员这个岗位的就业,这也是全国首次。”

张莹莹将“雨燕”的经验从深圳本土辐射到其他省市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以残障者为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当地残联一同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当地残障者发展的路子。不久前,“雨燕”做出了数字化尝试,“惠残通”的上线把更多政策和更多人才汇集和输送到企业里面。“很多企业想要招聘残障人士,但并不了解政府政策;有些残障伙伴想找工作,又不知道怎么去找。所以我们搭建了这样的线上平台,做成一站式、红娘式的模式,尽力去服务大家。”张莹莹说这能够更好地实现她的目标——促进残疾人高质量、高层次稳定就业。

从事助残工作11年,她早已把这项事业看作是生命里的一部分,收获最多的就是爱,也希望无限地传递这份爱。她说:“没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社会各个行业的参与,‘雨燕一定不是今天的样子,它值得我不断付出,终身奋斗。”

享受忙碌,在前进中发现新世界

“你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一样去生活,没有什么不易;非要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去生活,那就肯定会很不易。”这就是张莹莹自信和阳光的秘诀。

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她一年中几乎大半的时间都在出差,去各个乡村振兴城市开展助残工作,路途往往是艰苦的,经常到一个县就要花费十五六个小时在路上,甚至还要翻山越岭,一天都吃不上一口饭,只能吃两口面包充饥,但是她依然欣喜于这样的过程。她说:“出差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坐高铁是一种享受,而且出差意味着我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残障小伙伴交流,这是让我觉得非常幸福的事。我们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和精细,才能更好地帮助残障人士。”或许是这样坚韧又乐观的性格,张莹莹觉得兼顾事业与家庭其实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她不认为忙碌就意味着要减少对家人的陪伴。“或许很多女性会把家庭看得重一些、把事业看得轻一些,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精力分配的问题。我不会整天和孩子们待在家里,而是带着他们和我一起做公益,或者让他们来‘雨燕当志愿者。”她的大儿子9岁,小女儿4岁,已经跟着“雨燕”团队参加过各种活动,她认为这就是很重要的陪伴,对于孩子们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成长经历。她说她并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程度,而是更看重他们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她告诉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成长和学习,否则就会原地踏步,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会发现新的世界,很多人生的困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快问快答

《女友》:你怎么看待残障人士对于“美”的追求?

张莹莹:我觉得在对美的追求上,首先就是要自信、要热爱生活。我常常和我們的女性伙伴讲,你们应该天天化妆,化妆对于女性来讲是一个提升精神面貌的好方式。其次就是不要颓废,积极地看待这个世界。我从小就学美术,对于着装、美妆都会比较注意,我希望残障人士能够通过追求美而产生更多的自信。

《女友》:你怎样理解“能量女性”的意义?

张莹莹:其实在我看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比如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努力工作,这样的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词语更多的意义是“学习”,要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你会看到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从“能量女性”中,我体会到的是“学无止境”。

《女友》:你认为女性的“幸福力”要如何获取?

张莹莹:首先,每个人对幸福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幸福更多是跟自己有关,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去拼搏、不断成长,就是幸福。其次就是要不断去学习和完善自己,人无完人,但是我们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杆秤,不能有彻底躺平的思想,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学习的能力,充实自己。再次就是要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这样会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最后就是当获得幸福的时候,要把它传递出去,在传递幸福的过程中,又会感受到更大的温暖。

张莹莹

深圳市龙华区深圳青龙无障碍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2021年被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猜你喜欢
雨燕人士残疾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WHEELS IN MOTION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小雨燕减肥记
飞越彩虹的雨燕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