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挑战与希望并存

2023-07-04 21:52
女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臭氧层气候变化气候

看完专家的推测,你可能已经意识到,极端天气下,真的会“环球共此凉热”,他国高温引发的山火,可能影响到自家的空气质量。本期研究院,我们列举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实际改变,有让人发愁的,也有乐观的,让你更客观地看到人类所面临的状况,你会发现,改变世界,其实人类能做的有很多。

这些变化,让人发愁

关于四季·2023年又会迎来“史上最热夏天”?

2023年刚开始,欧洲数百地就刷新了冬季气温纪录。匈牙利布达佩斯1月1日的气温高达18.9℃;法国西南部,元旦当天气温接近25℃。西班牙的毕尔巴鄂,1月气温高达25.1℃,81岁的当地居民说,往年这时候通常会下雨,很冷,但这个1月却感觉像夏天;法国游客表示:“这天气很适合骑自行车,但我们知道这是地球在燃烧,所以享受的同时也很害怕。”还有瑞士,1月份最高温度攀升至创纪录的20.9℃,阿尔卑斯山的度假胜地莱森只能在雪场里铺一条狭窄的人造雪道,试图“营造”出冬天的感觉。专家预测:2023年全球将迎来一个“史上最热夏天”。

关于运动会·夏季奥运会,以后会变成秋季奥运会么?

体育医学研究发现, 不同的气温条件会对运动员的发挥等产生影响。比如田径,17℃~20℃的天气中运动员发挥得更好;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室内项目,气温在13℃~16℃最易出佳绩。换言之,极冷或极热天气,都不合适举办大型运动会。受到气候影响,七八月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因为天气太热,改成秋季也不是不可能。对了,插播一条最新消息,国际奥委会宣布,因气候变化推迟2030年冬奥会举办地选举,申请举办国需要证明当地的气候变化真的不影响运动员发挥。

关于餐桌·食物味道变了?你的味觉没错!

不少小伙伴抱怨“现在的食物味道好像改变了”,没错,气候变化也会降低食物的质量、影响食物的口感。比起陆地植物,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更加直接,当海水的pH值为7.5和8时,饲养出来的海产口感会发生较大变化,海水酸性越大,海产就会越难吃。不过专家也说了,海水酸化不会一蹴而就,也就是说海产的味道是慢慢改变的,我们也会慢慢习惯新的味道,很可能察觉不到变了味哦!除了海里的海产,地上的果蔬、养殖场的鸡和牛,味道都会逐步发生改变,你童年记忆中的美味,可能永远停留在童年里。

关于买房置业·海景房将成“危房”? 

一直以来,沿海地区都是房产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有科学组织预测,到2300年,在最坏的情况下,海平面可能高达5米,即使最低风险情况,也会给沿海城市带来影响。这些预测,导致了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沿海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人们害怕出现陆地淹没性灾难。当然,事情也有两面性,内陆地区的房子,可能会因为气温适合、海拔相对较为安全,而成为新的追捧对象。比如中国鹤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同纬度的一些欧洲国家差不多,所以有人称其为小欧洲。以后夏天,大家飞到鹤岗去度假也说不定啊。

这些变化,让人振奋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或在40年内恢复

2023年初,联合国发布的最新评估称,经过35年的全球努力,地球臭氧层空洞有望在未来40年内完全恢复。没有了臭氧层的保护,直接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紫外线通常与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受损和农田破坏有关。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46个国家承诺逐步淘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的氟利昂(通常存在于空调冰箱制冷剂、喷雾罐、泡沫绝缘材料中)。如今臭氧层恢复速度平稳,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将为全球气候行动树立良好先例。

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

树林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抵消人类排放的碳污染,这是迄今为止最廉价、也最有效的解决气候变化的方案。中国作为种树大国,早就显示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决心。近十年,通过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積,截至2022年,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这两个指标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中国人在“改善气候,拯救地球”上的决心,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气候变化推动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在近十年的地表研究之中,科学家们发现全球变暖导致陆地风加快,而风速越快,发电量就越多。风能发电更加环保、清洁,如果能够将这些多余的清洁能源再存储起来,以后就可以持续性地利用,这也是气候变化的积极副产品。根据一项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在绿色能源的应用方面,已经实现弯道超车,跑到了世界第一位;在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减缓气候压力方面,我们同样是世界榜样。

《女友》说:地球的未来,仍有希望

很多人知道珍·古道尔是因为她从事大猩猩研究,她是野生动物学家,也是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她对如今的气候变化非常忧心,但仍然心存希望。

她曾在自己的著作《希望之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寸草不生的废弃采石场“复活”的经过。人们先种上适合干旱盐碱地的木麻黄,又引进喜欢吃针叶的马陆(千足虫),让它们的排泄物滋养植物生长。十年后,第一批发芽的树已经长到30米,土层厚度足以养活180多种本土树木及其他植物……最后当地还引入了长颈鹿、斑马甚至河马,终于,废弃采石场成了哈勒尔公园。这个故事像是一个积极的预言:通过人类共同努力,气候、环境、动物种群,也可以得到向好的改变。

同样的案例,在世界各地正在发生,无数人带着耐心与行动,加入保护地球、修复气候的行列,如同珍·古道尔一直秉信的:“人类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我们星球的健康、我们的社会还有我们自己都同样有希望。”

猜你喜欢
臭氧层气候变化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臭氧层破洞每10年恢复1%到3%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为什么要保护臭氧层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南极上空臭氧层破洞扩大 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