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浅析

2023-07-04 21:38陈凤山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蒙城县种质资源普查

摘要 本文介绍了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主要方法,对普查数据和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蒙城县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普查;征集;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9-0052-05

农业生产中,种子是一块“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组成这块芯片的基础材料。要“端牢饭碗”,首先就要解决好种子的问题。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蒙城县作为种质资源普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3次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经普查,获得了相关的农业生产数据,并征集了一批当地的种质资源。这将对蒙城本地的农业发展产生较大推动作用。

1 种质资源普查的主要方法

1.1 深入调查,走访群众[1]

深入行政村、村民组走访群众,对相应年代从事过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管理的老农民、老农业技术人员、基层老干部等进行走访调查,获取相应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详细记录该年代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品种名称、种植时间、亩产量等相关普查数据。

1.2 查阅蒙城县农业生产历史档案资料

历史档案资料包括蒙城县志、农业地方志、农业统计资料、农业生产档案等[2]。用纸质版普查表逐项进行记录,获取人口信息、农业经济、畜牧水产、耕地面积等数据。

1.3 深入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征集工作

对古老、珍稀、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广泛征集。以在镇、村召开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发动全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种质资源普查与资源征集工作;通过下发宣传资料、播放音频等方式,广泛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线索。在征集资源线索的基础上,对各类资源进行甄别核实,按要求做好种质资源的采集与报送工作。

1.4 整理数据

及时对数据进行分类核对,严格整理,完成普查表及征集表的规范性填报。

2 普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对蒙城县1956、1981和2014年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普查,包括农业经济基本情况、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和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情况。

2.1 耕地面积、年度粮食产值及收入变化

3个年度的普查數据显示,蒙城县耕地面积随着县域面积、林地面积、湿地面积的变化而总体减少,粮食总产值大幅增长;人口持续增加,人均粮食总产值亦大幅增长,人均粮食产值与人均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表1)。

据普查数据,2014年耕地面积比1956年约减少45 122.06 hm2。在耕地面积总体减少的状况下,1981年粮食总产值是1956年粮食总产值的2.98倍,2014年粮食生产总值是1981年粮食总产值的21.99倍。1956年人均粮食产值与人均收入的百分比为70.48%,1981年人均粮食产值与人均收入的百分比为57.89%。2014年人均粮食产值与人均收入的百分比为24.01%。该比值持续大幅下降显示,粮食生产在人均收入中起到的作用迅速减小。

2.2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种类和本地品种不断减少,育成品种播种面积不断增加。1956年种植有10类粮食作物,各类粮食作物均有本地品种,其中高粱、大豆、水稻的本地品种种植数目均超出5个;有4类作物出现育成品种,仅小麦的育成品种达到5个。粮食作物育成品种的播种总面积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1.13%,山芋、高粱的播种面积较大。大豆、小麦等单产水平低,小麦平均产量为0.96 t/hm2。1981年种植有7类粮食作物,仅大豆、高粱作物的地方品种数就在5个以上;所种植的粮食作物均有育成品种,其中,大豆、小麦、甘薯、水稻、高粱的育成品种数量均在5个以上。育成品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85.06%。农作物单产虽然得到了提高,但仍处于偏低水平,小麦平均产量约为2.58 t/hm2。2014年,蒙城县种植的粮食作物几乎全部是育成品种,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这4种作物的育成品种数合计100个以上。育成品种的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9.94%。粮食单产得到明显提升,小麦和玉米2季总计平均产量在15 t/hm2以上,实现了吨粮田目标。

2.3 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情况

主要经济作物的作物种类、育成品种数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普查数据显示,1956年种植9种蔬菜与经济作物,仅棉花作物中有育成品种,育成品种的播种面积占经济、蔬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1.97%。经济作物单产水平低,棉花籽棉平均产量0.3 t/hm2。1981年种植蔬菜与经济作物14种,有6种作物出现育成品种,棉花本地品种未出现,蔬菜与经济作物育成品种的播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1.96%。经济作物的单产得到提高,棉花平均籽棉产量0.56 t/hm2。粮食作物的高粱秸秆被用来建房、制作厨具,苘麻等一些当地经济作物资源被充分利用。2014年,种植蔬菜与经济作物共计27种,其中的22种作物播种的全是育成品种,有5种作物还有本地品种出现,且播种面积较小。育成品种的播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98.8%。蔬菜与经济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提升,棉花平均籽棉产量3.93 t/hm2。蔬菜与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但满足了蒙城县的需要,还远销周边县、市。

3 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现状

蒙城县已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50份,分为地方品种、野生品种、育成品种3种资源类别。已征集的种质资源中有地方品种31个,野生品种16个,育成品种3个;涉及粮食作物13个品种、经济作物6个品种、蔬菜作物17个品种及果树类作物14个品种(表2)。已征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体特点如下。

3.1 育成品种种质资源较少

1956年蒙城县种植的小麦育成品种数已超出5个,1981年种植的小麦、甘薯、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的育成品种数也均已超过5个。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种植的农作物中育成品种不断增加。在这次种质资源普查中,征集的育成品种资源只有3个,仅占总资源样本数的6%。

3.2 野生种质资源中粮食作物资源占比最大

已征集的野生种质资源有果蔬类资源6种,野生经济作物资源1种。野生粮食类种质资源有野大豆、野豌豆、野豇豆等,共计9种,在野生资源中居重要地位。

3.3 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较多

地方品种资源中,果蔬类资源据主导地位,果蔬类资源有25个,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征集了3个品种,共计31个地方品种资源,占征集资源样本总数的62%。

4 蒙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4.1 种质资源存在灭失风险

蒙城县已征集到的种质资源在蒙城县本地的种植面积小、数量少,种质资源数量留存不足。果蔬类资源如寒瓜、鲍沙滩萝卜等种质资源都只有1个种植户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小。鲍沙滩萝卜仅种植约30 m2,黑皮寒瓜和白皮寒瓜仅有1户种植,合计不足3 m2;除小涧樱桃在蒙城县有一定栽培面积外,其他多种地方品种果树资源如水泡梨、木枣、沙枣、酸枣等,分别存留1~3棵。经济作物类种质资源如烟叶、蓖麻等,仅有1户种植。粮食类种质资源如小黄粒玉米仅种植有几株,老鸦啄高粱只有2户种植,种植合计面积不足10 m2。随着生产的发展,育成品种的单产高、品质好,地方品种虽然遗传性状稳定,具有独特性,但在单产方面往往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导致这些品种资源逐步被边缘化。很小的种植面积、罕有的种植户,都显露了这些种质资源在蒙城县存在一定的灭失风险。

野豌豆、野豇豆等野生农作物资源生长在田间时,大都是茎蔓缠绕生长,多年来不断地被农民当作田间杂草去除,在蒙城县的生长范围已十分狭窄,生存环境严峻。

4.2 种质资源多未得到开发利用

4.2.1 多数本地种质资源未被利用。在已征集的种质资源中,仅有马集分葱被开发利用,多数农作物种质资源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双锁山山药肉质乳白细嫩,灵山秋黄瓜通体光滑、肉厚汁多、入口甜润,这2个品种都是蒙城本地的老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但均没有得到开发应用,发挥应有效益。其他种质资源如寒瓜、鲍沙滩萝卜等,同样没有被积极开发,未能发挥蒙城县资源优势,带来相应的农业经济效益。

4.2.2 野生种质资源未能开发。在野生种质资源中,仅有双牙子被蒙城县难忘槐合作社开发为茶饮料及蔬菜产品,并被注册了商标,产品远销周边省市。其他野生种质资源,如野绿豆、野豇豆、野枣、野生菱角等,均具有一定的抗性、适应性和丰产性。这些具有优良基因的种质资源,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的基础材料。然而,目前均尚未被应用到相应的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的开发中。

4.3 新育成品种的数量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从蔬菜与经济作物种植来看,1956年种植的9种作物均以本地老品种资源为主,新育成品种的播种面积占蔬菜与经济作物总面积的11.97%。1981年种植的14种蔬菜与经济作物中,新育成品种的播种面积已占蔬菜与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的81.96%。

从粮食类作物品种的变化看,1956年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本地品种资源数目超过25个,新育成品种数8个以上。1981年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本地品种资源数目12个以上,新育成品种数超过30个。本次种质资源征集中,仅征集到本地粮食类作物种质资源3个,育成粮食类作物资源1个。育成品种的不断更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得难以在当地征集到曾占主导地位的育成品种和本地品种资源。

4.4 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欠力度

群众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普查人员深入调查发现,部分群众对本地品种、育成品种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灵山秋黄瓜、鲍沙滩萝卜等农家品种,由于资源的特殊性,散落于少数农户中,且并非出于资源保护目的。育成品种被广泛种植,群众不再留种保存,缺乏一定的资源保护意识。

涉及到的土地整理、开发的工程项目,均缺乏对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措施。多年来,部分政府主导的城镇开发、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等各种用地项目及荒山荒滩的开发、修复等工程,未全部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对项目区域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相应的勘察评估,也较少对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移植与保护。通过资源征集发现,双锁山地区野生农作物种质资源相对集中,野枣、双牙子、野小蒜等在双锁山均有发现。目前,受山地开发影响,野枣、野小蒜等野生种质资源并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种质资源保护的普法與执法工作未能深入开展。在农业执法中,农业部门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宣传较少。对于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深入宣传,群众对《种子法》中有关种质资源的保护条款、《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低。

对于蒙城县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和野生农作物种质资源,还没有进行目录编制,本地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相关科普资料不够丰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中,农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门执法少,未能组织针对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征集的种质资源未能及时进行试验种植、检验与鉴定,难以申请相应的品种保护。如征集的野豌豆、野豇豆、寒瓜、山药等种质资源,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鉴定,均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相应的品种保护。

5 蒙城县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5.1 成立组织,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

农业部门应当继续增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工作力量,成立种质资源保护组织,负责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指导、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工作。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积极组织引导行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各级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种植部门、保护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要相互协助,通力合作。应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技术评价组、生产管理组等专业人员队伍。

5.2 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鉴定评价、品种保护工作

依据情况,对于野生品种资源、本地果树类品种资源,针对性地实施挂牌保护、原生境保护等措施,尽可能在原生境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圃和保护点[3]。对于本地粮食类、蔬菜类资源和育成品种资源,应适当划定区域范围,建立适当的保护机构和区域,集中进行繁殖保护。对于本地种质资源及野生种质资源,应加强技术鉴定,积极进行生产性评价。依据种质资源特点及类型,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相应的品种保护。

5.3 采取有效的奖补措施,积极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工作

根据实际,用足用活种质资源保护政策。发挥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的本地种质资源,目前有马集分葱。马集分葱在蒙城县马集镇已有百年的栽培历史。2021年马集分葱年产值达到了70 万元/hm2。现在,马集分葱产业正带动着当地脱贫户快速致富。与马集分葱相比,已征集的特色种质资源如双锁山山药、灵山秋黄瓜、寒瓜、菱角等本地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对于特色种质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设立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农业技术部门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相应的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推行生产性的保护与利用措施,鼓励资源保护与研发创新,建立利益共享、合理分配机制[4]。

对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激励、奖励。积极引导与鼓励本地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当地的野生、珍稀、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繁殖与品种选育等技术性研究工作,从而振兴本地种业,促进本地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5.4 加强宣传与执法检查工作

5.4.1 多举措对种质资源保护进行深入宣传[5]。应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宣传媒介,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有关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利用开展培训、召开会议,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应定期深入调查,广泛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编制出辖区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应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宣传介绍本地种质资源状况及名优品种,广泛普及种质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指导。

5.4.2 加强执法检查,建立种质资源专项检查制度。要深入开展品种保护及种质資源执法检查工作。应整合种质资源保护部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的力量,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专项检查机制,形成工作制度。种质资源专项执法检查要深入市场,更要到达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珍稀的种质资源常处在偏远地域,定期和不定期的区域巡查,才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才有利于有效监管。这就要求种质资源保护的执法检查不能只停留在市场层面,只有管理者深入生产一线,走向田间地头,农作物种质资源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黄咏明,田瑞,蒋迎春,等. 湖北省当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J].中国种业,2019(7):40.

[2] 宋放,吴黎明,田瑞,等.秭归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统计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2):27.

[3] 李莉,焦春海,刘昌燕,等. 湖北省恩施市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2):43.

[4] 张勇,蔡士宾,杨欣,等. 江苏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状况调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6):406.

[5] 吴伟,卞晓波,童琦珏.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工作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5):725.

(责编:王 菁)

作者简介 陈凤山(1976—),男,安徽蒙城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猜你喜欢
蒙城县种质资源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