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三字诀”引领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

2023-07-04 08:32李军亮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字诀校园文化师生

李军亮

校园文化是一所校园独具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校园凝聚师生人心、展示育人理念、提升办学品位的根基。如何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是每所学校需要探索的“必修课”。渭南市潼关县紧扣“三字诀”,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定位,精心思考,文化建设突出一个“特”字

立足学校本位,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各个学校不一样”是我们追求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样态。要立足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基础,回溯学校的发展历史,理清学校的文化脉络,去发现、选择、寻找适合引领师生精气神的文化基因并传承发展。强化价值导向,凸显校园特色,注重建设和培育内涵丰富、细节精巧、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品牌。

成立于2009年的潼关县第三初级中学,其校徽为大写字母“S”变形的在七彩大道上的奔跑者,七道彩色线条象征着农村初中进城工程中的七所学校。学校秉承“和平、和谐、合作”的思想,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内涵与外延,审慎思考、总结经验、凝结提炼出“和”文化,致力培养在理想奋斗路上有自强和平志向、在学习中有互助合作品质、在为人处世中有谦和礼让素养、在生活理念中有自然和谐境界的莘莘学子,凝心聚力创办和谐校园、和美校园、和乐校园。

潼关县秦东镇中心幼儿园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秦东镇,此镇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被评为陕西省重点生态绿色乡镇。幼儿园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三叶草”文化,寓意为健康、希望、幸运,努力实现孩子在幼儿园博爱(红)、个性(橙)、收获(黄)、健康(绿)、成长(青)、快乐(蓝)、自信(紫)地发展。期许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构筑幼儿成长的七彩空间,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灿烂笑脸。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尊重历史、弘扬传统、一脉相承,又要立足当下、力求创新、走向未来。校(园)长要有开放的胸襟,学习借鉴、广采博纳、创新提升,切实完善制度文化,充分体现物质文化,清晰凝练精神文化。明晰思路、优化路径、精准施策,精心打造出符合办学历史、体现时代要求、展示个性魅力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强调形式,强化功能,文化展示突出一个“育”字

凸显师生主体,体现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应该从师生中生发,在学校中生长,反映师生的精神追求和生命意义。因此,我们要回归育人本质,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师生是学校生活和成长的主人,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学校应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融入其情感和智慧,从而使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积极建构者、忠实维护者和坚定捍卫者。

潼关县中心幼儿园打造的“阳光文化+石趣”,旨在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让每位教师成为太阳般温暖的人,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精彩绽放。园门口矗立着“玩”字巨石,灵动的形态、鲜艳的色彩能够迅速抓住眼球,触动心灵,传达育人理念,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解放天性;园中墙壁成画、草木含情,仰首俯瞰皆是风景,创意空间自有欢喜,以美培元,以美润心;移步换景,石头彩绘成油画、石头扫码能说话、石头变身玩魔法,石趣盎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幼儿园精心构建教师成长路径,打造“朝阳层、暖阳层、艳阳层”阳光层级梯队成长体系,引导教师用行动书写教育,争做最美幼教人。

潼关县滨河小学也位于有“关河风情”美称的秦东镇。学校依水新建,濒临黄河,比邻“四知先生”杨震廉政文化纪念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校长石妙丽的带领下,一所乡村小学、一群平均年龄39岁的教师和100余名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石校长带领着全校教师不断内省自己的教育言行,挖掘一切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教育资源,开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实践。若要问他们坚守乡村教育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答案很简单:正。“正”字立校、“正”字育人,“心正行正、正直一生”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诚然,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既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堆砌、拼凑与罗列,更不是商业化的过度包装。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好的校园文化,一定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加上学校深耕细作、实践培育,也需要办校人员的智慧加持。它关乎我们共同的教育信念,也体现着我们的育人本质。

三、课研结合,课程思政,文化育人突出一个“融”字

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才能根深叶茂。校园文化不是刻意地、专门地打造某个特色,不是喊口号、贴墙上、挂嘴上。校园文化要落到实地,并将其自然化、生活化地融入到师生日常的实际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每个人的内心,显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滲透落实到课程教学、德育、教师管理、教研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与每个师生建立关联,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三者有机统一,有效实现校园整体的内涵发展,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文化是什么?钱钟书先生面对这个问题这样说:“你不问我还明白一点,你一问,我反倒越来越糊涂。”钱老先生的回答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文化的特性,它像空气一样,无法具体描述却又无处不在。文化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深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以理念指导实践,以目标引领行为,通过文化造就有价值的灵魂。

当我们走进一所校园,看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听到友好问候、欢声笑语时,这些人、事、物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所校园的文化。若校园的每一次活动、每一节课、每一门课程,甚至每一件事都能有校园文化的烙印,最终便能达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养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课堂中的活动样态、人际关系和精神面貌等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最有力的佐证。

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的独特之处,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的灵感,把非遗文化引入幼儿园成为全渭南市首创。该校开设了“黄河少儿老腔”特色课程,传承“老乡音”,发展“新文化”。幼儿们走出陕西唱到全国春晚的大舞台上、亮相《焦点访谈》、被中文国际频道报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时代的,越是悠远的。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光彩。幼儿园还将潼关酱菜、肉夹馍、鸭片汤等特色美味小吃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幼儿园打造的家乡山水小景,所栽种的树木花草都是为孩子们而建,他们可以在校园文化长廊游戏玩耍,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那么美好。这份美好就是一种文化。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拥有独特的味道。”园长姚妙荣自豪地说。

潼关县四知学校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先生”杨震而得名。“关西夫子”杨震为人、为师、为官的道德情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教育意义。学校将杨震忠诚自守、抱诚守真的精神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凝练出“致诚”文化理念。将“诚于中,形于外”与文化育人相结合,要求教师:忠诚于教育,赤诚于业务,竭诚于学生,虔诚于教研。要求学生:坦诚于同学,专诚于学习,热诚于社会,忠诚于国家。用“致诚”为师生精神补钙,促进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内涵,探索践行路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多年来,师生们将“致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知真求是、知新思变、知荣向善、知正扬清”的四知精神和“致诚”文化品牌。

潼关县岳渎小学以“共享悦读教育,奠基精彩人生”为办学思想,在“悦·读”文化的引领下,从以生为本的“悦读乐写”课程落实,到校徽、校旗、教师工作装、学生校服、运动帽、胸牌、班级牌、文件夹、记事本、手提袋、桌牌、纸杯等,全部融入了“悦·读”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设计理念,并将之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学校特别设计的富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卡通形象——岳渎萌娃“悦悦”“嘟嘟”,备受师生喜爱。岳乃名山,渎为圣水,山若是人的灵魂,水便是人的精神,希望學校的孩子们能像山一样心怀高远,像水一样虚怀若谷,做乐山乐水之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创新发展的过程,更是一项立德树人工程、系统工程、长效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正确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升级,才能保持校园文化强健的生命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教育科技局

猜你喜欢
三字诀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念好“三字诀” 党建引领促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阜宁紧扣“三字诀”确保入额遴选公平公正
看、摇、品选酱油“三字诀”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