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式创新分析

2023-07-04 17:48王振海
学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数学素养作业设计

王振海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结合教学需要和当前学生的实际,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创新思维,引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作业的丰富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获得知识、能力与素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初中数学;创新;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1-007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25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课堂教学外,有很多数学知识需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加以巩固、训练和提升。所以,作业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业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以大量刷题为主,这种作业形式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但学生的思维比较被动,重复刷题会挤占学生大量的时间,增加学习压力。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教师要对这种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改革,运用多元化的作业方法,减量提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使做作业成为一种乐趣。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单一

在教学中,最常见的作业形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习题,或让学生完成教辅材料中的同步练习,对网络作业资源开发不足,作业内容传统、单一,缺乏新意,这样的作业设计只是将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了内化,没有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拓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不到挑战和创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仍然是前几年的题型,没有与时俱进,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不到快乐,反倒容易觉得厌烦,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作业形式陈旧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出发点,片面地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目的。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书面的,或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写和背成为传统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而且作业都是定量、定向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别,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数学作业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在作业形式上的创新力度不足,对实践性、开放性、阅读性、网络性等新型的作业运用不足,设计出来的作业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一)创新作业观念,从“工具”转向“发展”

1.树立生活化的作业观。在师生的固有观念中,作业既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工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工具,这一观念只看到了作业的工具性,没有意识到作业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作业设计理念,树立生活化的作业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作业题目,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背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把生活的热情迁移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除了联系生活设计作业内容外,还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搜集和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设计的作业,这样既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識体系做好铺垫。对于生活化作业观的研究需要不断更新,针对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合理调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作业的错误认知,激发学习动力。

2.树立发展性的作业观。以前作业设计以基础性作业为主,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解题训练,虽然能够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但是却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教师要树立起发展性的作业观,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作业并不是一种负担,体会到数学作业同样具有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发展性的数学作业,既要有基础性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进行自我诊断,又要有拔高性的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发展性作业观认识仍不透彻,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完善和提高。

(二)设计分层作业,从“标准”转向“个性”

1.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作业目标分层。学生受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对这些起点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同要求,想要通过一种教育方式达到同一教学水平,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分层设计,用具有梯度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作业完成中得到发展,构建生本课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目标。对于数学水平一般、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降低作业标准和作业目标,只需要学生完成最基础的作业内容,以巩固和扎实数学基础;对于数学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提高性的作业目标,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用提高性的作业内容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超越型的作业目标,让其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超越自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作业目标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完成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习动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2.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作业内容分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模式,用同样的作业内容、作业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教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必须完成什么,作业成为教师留给学生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学生除了执行没有选择的余地。面对固定的作业内容,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但作业难度却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作业内容较为简单,对于学优生来说轻而易举,起不到提高的作用。而有些作业内容却十分困难,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学生费尽心思却不得其解,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布置一些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的作业内容,使数学作业中既有基础题和提高题,又有拓展题和挑战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去选择适合的作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内容时要有“精品”意识,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类,让学生的作业更具有弹性,实现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生成的源泉。

(三)创新作业形式,从“封闭”转向“开放”

1.设计开放性作业。“双减”政策的推行使学生有了更多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为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展露自己的才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全面分析型的作业,选择答案不唯一的作业题目,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答案,通过一题多思,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锻炼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题多练的作业,用一道作业题目把多个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一道题实现对多个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教师还可以在原有题型上进行改变和创新,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加入新的数量关系、变换题目说法等方式,为学生设计一题多变的作业,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探寻数学知识的本质。

2.设计实践性作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让学生把课后时间高效、合理地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和历练,一方面锻炼交际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改善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调查类的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设计以家庭收入调查、家庭消费情况调查、家乡资源利用调查等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完成数据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工作,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类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迸发出更多创新火花,然后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验证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数学作业由独立走向协作、由封闭走向开放。另外,教师可以布置跨学科、跨学区的实践作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联合,共同完成数学作业任务,获得更多的启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设计信息化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作业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教师带来了丰富的作业资源。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班级学习平台,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布置线上作业,创新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互联网中拥有丰富的数学资源,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题目,并把这些作业题目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创建数学作业题库,不仅便于学生随时随地作答,还能够体现时代特色。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从中提取有效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进行线上答题、线上提交,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笔纸作业形式,使作业完成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从电脑系统的自动分析中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快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而且,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视频打卡作业,让学生用“说”的方式对每天的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概括,并把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打卡,把学生从烦琐的“写”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实现减负不减质,使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好习惯。

4.设计阅读性作业。“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减少的是作业的量,增加的是作业的质,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做到少而精,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益。和传统的抄写、计算作业相比,阅读作业显得更为简单轻松,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性的作业,通过阅读的深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以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故事书,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中挑选小组成员喜欢的故事进行表演编排,并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进行故事展演,汇报阅读成果,通过角色扮演和亲身体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阅读书签,在上面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自己从阅读中收获的知识。通过书签制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无论是阅读教材还是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都要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标注出自己的独特思考之处和不理解之处,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查,通过阅读批注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教师也可以从作业完成中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领会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完成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黎云国.“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1(34).

[2] 张翼飞.“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中学数学,2022(5).

[3] 陈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7).

[4] 黄晨雨.“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讨[J].文理导航,2022(20).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数学素养作业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