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多参数定量技术诊断肝癌的临床研究

2023-07-04 06:17吴苏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级别门静脉肝细胞

吴苏州

(仪陇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四川 南充 637600)

肝癌是一种常见于肝脏的临床恶性肿瘤,可由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发展而成,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皮肤及巩膜黄染、腹痛腹胀等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现阶段认为肝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肝脏疾病、肝炎、遗传、饮食以及环境有关,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较高。通常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疾病发展至中期、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肿块等症状,因此就诊时多为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肝脏病理性疾病程度的加深,通常可出现明显的病理结节,根据病理结节的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再生性结节(RN)、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LG-DN)、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HG-DN)、肝脏癌症[1]。因此对患者的肝脏结节类型的判断在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像学诊断是临床上肝脏结节的主要鉴别方式,常见B超诊断、CT扫描以及MRI检查[2]。其中B超诊断在肝脏结节的检查中对结节定性诊断的效果不佳,因此在肝脏结节的定性诊断中多采用CT扫描、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R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影像学手段,该技术用于肝脏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肝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MRI多参数定量技术诊断肝癌结节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仪陇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脏结节患者80例(128个结节),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7.89±4.56) 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脏结节者;②符合CT及MRI检测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 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者;③碘对比剂过敏者;④依从性极差者。

1.2 方法

CT诊断:采用GE16排32层Optima520CT,设置参数管电流为220 mA,管电压为120 kV,层厚1.0~1.5 mm,螺距1.37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扫描,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在呼气末以膈顶开始平扫至肝部下缘,充分观察病灶情况,确定病灶后以2.4~2.8 mL/s的速率注入10 mL碘海醇注射液,再次对肝区进行平扫,全肝扫描,时间为注射后30 s、60 s、300 s。

MRI诊断:采用飞利浦Ingenia cx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诊断,使用多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T1WI、T2WI、DWI、LAVA-FLEX以及增强扫描。设置参数,层厚6 mm,层距1.5 mm,避开病灶内胆管、血管分布区域、出血及坏死部位,对图像进行处理,计算相关定量参数,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脂肪分数(FF)值和增强率(ER)。

1.3 观察指标

①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记录MRI、CT扫描的结果,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ADC值、FF值和ER差异;②分析MRI检查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与CT诊断结果比较

手术病理学结果显示恶性结节76个,良性结节52个;MRI检出恶性结节74个,良性结节54个;CT检出恶性结节71个,良性结节57个。见表1。

表1 MRI与CT诊断结果 单位:个

2.2 MRI与CT的诊断效能比较

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与CT的诊断效能比较[%(n/m)]

2.3 肝脏结节MRI诊断的定量参数分析

在再生性结节、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肝癌的定量参数分析中,ADC值、ER值逐渐降低,FF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肝脏结节MRI诊断的定量参数分析()

表3 肝脏结节MRI诊断的定量参数分析()

结节类型结节数/个ADCFFER RN161.71±0.322.18±0.3293.62±5.83 LG-DN121.39±0.282.24±0.3182.93±4.82 HG-DN141.18±0.234.83±0.6277.84±3.99肝癌341.03±0.154.71±0.6865.82±3.13 F 13.95114.7839.057 P 0.0030.0020.028

2.4 MRI检查影像表现

图1 肝癌磁共振影像表现

3 讨论

肝脏结节是在肝硬化的情况下,肝细胞以及周围间质增生形成的肝细胞结节,肝硬化结节的分化程度与肝癌的发生具有紧密的关联,通常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再生性结节、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肝癌[4]。目前在临床上可使用影像学、AFP指标检测以及肝脏病变组织活检等方式对肝癌进行诊断。AFP指标检测通常是在接受影像学检查后,对影像学特征病例进行再次诊断。肝脏病变组织活检是一种手术病理学诊断方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为严重。因此现阶段影像学诊断是临床上肝癌的首选诊断方式。在影像学诊断中包括B超诊断、CT扫描、MRI检查,其中B超在肝脏结节分化程度的鉴别中效果不佳,而CT扫描检查虽能够对肝脏结节分化程度进行定性,但是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方式,因此对MRI检查的关注度更高。

MRI是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可通过磁共振原理,检测物质内部不同环境结构的衰减,以梯度磁场反映物质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成像,从而可获得内部结构的图像。MRI在医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并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少。研究表明,MRI多参数定量技术能够增加肿瘤组织生成与转移情况掌握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5]。再生结节属于一种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又可分为腺泡再生结节、多腺泡再生结节、硬化性结节、局灶性结节样增生,通常是由于疾病因素或癌性病变导致的肝细胞坏死及间质增生,在结节周围可见纤维间隔,多由单层或双层肝细胞板形成,无正常汇管区,由门静脉提供血供[6]。异型增生结节可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与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其直径多<15 mm,内部肝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含有更高的铁、铜元素,大部分结节为正常血供,因此在MRI的诊断中,可见在T1WI上呈现高信号。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在病理显微镜下可见边界清晰,周围存在纤维组织,多为大细胞改变,无膨胀性生长,厚度为1~2层细胞,无假腺样结构与细胞明显异型性[7]。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的显微可见细胞的异性增加与假腺样结构,并且存在脂肪变、嗜碱性变,可见膨胀性生长,内部细胞密度明显升高[8]。肝癌是直径≤20 mm的肝细胞癌性结节,可分为早期肝细胞癌、进展期小肝癌,其中早期肝细胞癌可见不清晰边界的结节状病灶,显微与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相似,在组织学上对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但是早期肝细胞癌可见明显的结节内汇管区间质肿瘤浸润。进展期小肝癌可见明显边缘,内部无门静脉血供,由发育完全的非配对动脉进行供血,可发生肝内转移以及侵犯内部门静脉分支[9]。

在肝结节至肝细胞癌的转变过程机制较为复杂,在这一过程中可见肝细胞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呈现透明样改变以及更为显著的细胞核异形性变化,发展至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渐缺失,肝细胞密度明显增大,逐渐发展至肝硬化与肝癌[10]。再生性结节在肝脏内通常呈现弥散分布,CT扫描多呈现等高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门静脉扫描图像上为略低密度结节。在MRI扫描中,T1WI呈现等或高信号,T2WI呈现低信号,DWI扫描呈现等信号。分析原因在于,T1WI的高信号可能与蛋白质、脂肪以及铜元素沉淀有关,而T2WI的低信号主要受到铁元素沉着或周围纤维包膜的影响。再生性结节主要是门静脉供血,在增强扫描中与肝实质相仿,但是周围的纤维分隔为高信号,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再生性结节也就呈现出等或略高信号。在对比剂增强扫描中,由于再生性结节内的肝细胞功能较为正常,因此多呈现等信号,但是在对比剂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可见特异期高信号。异型增生性结节在CT平扫中呈现等或高信号,与再生性结节相似,原因在于大部分异性增生性结节的动脉供血与肝实质相似,门静脉供血减少程度较低。但是在周围肝组织环境的比较中,大多数异型增生结节呈现等密度。发展至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可见CT动态增强扫描为高密度结节。在异性增伤性结节的MRI检查中,T1WI中的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中可见等或高信号,T2WI呈现低信号;T1WI的高级别特异性增生结节中可见低、等、高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有研究认为这种多样性的信号表现主要受到铁质沉积的影响[11]。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大部分为门静脉供血,在动态增强扫描上的动脉晚期图像中强化不明显或者表现为轻微强化,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图像上为等或稍低信号,肝胆特异期为等信号。而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存在部分动脉供血增多的情况,因此在动态增强动脉晚期为轻、中、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为等或低信号,肝胆特异期为相对低信号。肝细胞癌性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中,其中早期肝细胞癌是一种具有高分化特性的肿瘤,在CT平扫中为等或略低密度。在早期肝细胞癌的MRI检查中,T1WI呈现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现略高信号,与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相似,并且部分早期肝细胞癌在动态增强中无典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强化,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中肝胆期呈现低信号,因此该结节分化以肝胆特异期明显低信号作为癌变、癌前病变的提示指标。此外在T2WI中呈现略高信号以及DWI呈现高信号或可在短期观察进展为富血供病灶等特征,也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提示。同时早期肝细胞癌还具有结中结的表现,在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中存在微小肝癌病灶,并且在MRI中T2WI为低信号的结节中可见存在部分高信号病灶,在T1WI的低信号结节中可见部分等信号。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扫描;再生性结节、异型增生结节ADC值高于肝癌;再生性结节、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FF值低于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肝癌;再生性结节、异型增生结节ER值高于肝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大大小以及细胞生物活性作为诊断依据,以碘对比剂作为增强病灶显示,可反映病灶的血流情况,但是碘对比剂可能发生漏出的情况,因此可对诊断的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MRI多参数定量技术在诊断肝癌结节中诊断效能更高,具有更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高级别门静脉肝细胞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