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分析

2023-07-04 06:17杨卫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磁共振肝硬化结节

杨卫新

(莎车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新疆 喀什 844700)

肝硬化是一种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的弥漫纤维化肝损伤,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1]。随着生活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发生率不断提升,现阶段关于肝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慢性肝病存在密切关系。肝硬化再生结节属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重要阶段,对于再生结节、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尽早明确诊断能够进一步提升肝癌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属于有创性操作且耗时较长,无法在疾病进展期应用,限制较多[2]。现阶段,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诊断的方式多样化,B超、CT、MRI等均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其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临床较为常用,能够对病变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反映,但容易漏诊微小病灶,继而不利于治疗和预后[3]。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向观察病变,根据不同信号对肝硬化进展情况进行判定,能够有效区分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4]。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莎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莎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87±5.4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78±2.15)年;病灶直径1.08~3.30 cm,平均直径(2.29±0.44)cm。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相关诊断标准,超声显示有肝脏硬化结节患者;②病程在2年以上患者。③配合度良好,无CT、MRI检查禁忌证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有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②门静脉血栓患者;③存在CT、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患者;④肝转移瘤患者;⑤存在过敏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CT检查:选择西门子Emotion 6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调整参数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10 kV、3 000 mA,重建厚度为1.0 mm,螺距为3 mm。检查前30 min饮用500 mL水后接受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在屏气状态下进行平扫,范围为膈顶-肝部下缘。检查过程中调整观察角度,便于清晰显示病灶,确定病灶位置后经肘静脉注入碘帕醇注射液进行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图像诊断。

MRI检查:选择仪器为西门子1.5T MAGNETON Avanto磁共振扫描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接受检查。进行T1WI动态增强扫描,脂肪抑制T2WI扫描、腹部正反位T1WI扫描。参数设置为:T1WI正相位回波时间(TE)4.4 ms、重复时间(TR)225 ms,间隔、层厚分别为1 mm、5 mm,矩阵256×256;反相位TE 2.1 ms、TR 225 ms。脂肪抑制T2WI扫描TE 82.6 ms、TR 6 000 ms,间隔、层厚分别为1 mm、5 mm,矩阵288×224。随后注入钆双胺注射液进行扫描,获取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图像。上述图像均由影像科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两名医师独立判定,出现分歧后商讨得出最终结论。采用三维成像对获得的动态图进行处理,测量所有造影剂峰值时间,经正积分函数计算肝脏动脉灌注指数。

手术切除病灶后取适量怀疑为病灶组织的样本接受检测,最终确定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统计CT、MRI诊断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检测结果;②比较CT、MRI诊断效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③对比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造影剂峰值时间和肝脏动脉灌注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肝癌49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1例;CT检查显示小肝癌3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2例;MRI检查结果显示小肝癌47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3例。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

MRI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

2.3 两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比

小肝癌患者磁共振检查中造影剂峰值时间显著短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肝脏动脉灌注指数显著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P<0.01)。见表3。

表3 两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比()

表3 两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比()

类型例数造影剂峰值时间/s肝脏动脉灌注指数肝硬化再生结节3138.06±1.570.27±0.04小肝癌4924.35±1.410.75±0.06 t 40.54139.312 P<0.001<0.001

3 讨论

肝癌属于消化系统难治性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由于肝癌死亡患者数量接近20万,尽早诊断、治疗是其关键所在[5]。肝硬化发展与肝癌发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肝硬化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容易进展为肝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小肝癌发病较为隐匿,进展到中后期才表现出症状,此时已出现肝损伤、门静脉高压,患者治疗难度较高,部分出现多器官、系统损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何尽早明确并识别小肝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7]。

肝硬化再生结节属于肝硬化自身的病变,这种情况可能是肝细胞坏死导致的,也可能是肝硬化引起,此类患者会出现肝昏迷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与小肝癌有着类似的临床表现,将二者区分对于尽早发现小肝癌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有指导性意义,能够改善患者预后[8]。目前,小肝癌一般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式确诊,其中CT检查具备诊断迅速、后期处理强等诸多优势。但有研究表明[9],CT检查存在相互重叠性,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之间血液供给状态存在差异,CT检查无法有效显示该特点,导致漏诊、误诊情况发生。与此同时,CT增强扫描中的碘对比剂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且存在漏诊风险,影响诊断效率,不利于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磁共振成像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基于磁共振原理能够反映受检部位内部接受,相较于CT检查准确率更为突出[10]。本研究应用CT、MRI两种影像学技术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学金标准对比以分析诊断效能,结果可见:CT检查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42例,小肝癌38例;MRI检查结果显示小肝癌47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3例;MRI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磁共振成像对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果更好,究其原因:①MRI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病灶情况,弥补CT检查存在的缺陷[11]。小肝癌T1WI型号多样,一般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发现T2WI高信号提示存在恶性病变风险,强化扫描中若出现强化提示,则基本可确定为恶性[12]。②磁共振成像分辨率更高,能够显示组织学特性,这是CT检查不具备的特点。通过组织学观察,能够分辨再生结节、病变等不同纹理,继而为疾病鉴别提供有利于依据和参考。③磁共振成像能够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依据,不同的序列和参数对于各种直径的病灶有针对性,诊断准确性更高。

既往相关研究表明[13],CT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鉴别诊断中主要依据为肝实质与病灶的密度差,这一依据受个体化差异影响较大,且典型改变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准确性远不及磁共振检查。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肝硬化癌变属于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其中再生结节被认为可能是演变的第一个步骤和过程,再生结节细胞不断出现增生,继而出现增生不良结节,最终出现小肝癌。由此可见,如果能在早期明确肝硬化再生结节并治疗,可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对于降低肝癌病变率、提高肝硬化患者整体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磁共振检查是未来影像学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分析磁共振成像鉴别两种病变的表现特点,结果可见:MRI检查小肝癌患者造影剂峰值时间显著短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肝脏动脉灌注指数显著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P<0.01)。分析原因为:小肝癌DNA呈高增殖状态,恶性程度越高强化峰值持续时间短,病门脉期、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14]。肝脏动脉灌注指数能够反映肝血流量和灌注状态,该数值与肝动脉直径、肝动脉TAV成正比,与门静脉直径、门静脉TAV成反比,小肝癌由于体内某些活性介质导致肝动脉阻力降低,血流量提升,继而表现为高肝脏动脉灌注指数。可见经过磁共振检查造影剂峰值时间、肝脏动脉灌注指数可为两种肝硬化病变的鉴别提供客观的数据[15]。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硬化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MRI多b值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b值越高提示敏感性越强,DWI图像信号能够判定结节水分子运动情况,继而反映病理特征的差异[9]。但由于条件等限制,本研究未能对此点进行进一步探究,仍待未来研究中加以完善。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磁场对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主动脉夹或人工瓣膜医疗装置者,会产生危险或危害,除非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其与磁场相兼容,否则禁止进入检查室[16]。②幽闭恐惧症、危重病人、体内微量输入泵患者不适宜接受该检查,为保证检查安全性,需要在检查前将此类患者排除后开展,避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及时检出小肝癌,识别避免肝硬化再生结节,误诊、漏诊风险低,能够指导肝硬化患者治疗,可以参考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肝硬化结节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