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7-04 06:17沈叶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源造影剂检出率

沈叶伟

(句容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镇江 212400)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血管狭窄甚至闭塞,造成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的心脏疾病[1]。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初期身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未及时发现自身病情,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加剧,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及时进行诊断,及早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疗[2]。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血液指标检测、心电图检测以及CT检测等方式进行诊断。当前,CAG检测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有效诊断冠心病患者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清晰度,但是会对患者造成穿刺创伤,所以需要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检查[3]。而随着CT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冠状动脉CTA检测逐渐在冠心病诊断工作中应用更加普遍和广泛,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测能够对患者动脉血管予以准确地显示,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因此,本文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双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实际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句容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4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80例,女62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5.36±5.5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28 kg/m2,平均(22.47±3.22)kg/m2。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有典型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非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排除标准:①对造影剂过敏者;②存在精神障碍,无法完成检测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1.2 方法

CT平扫检测:使用双源CT(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SOMATOM Force)进行平扫,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50 mA,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

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使用双源CT对患者进行检测,造影剂使用碘海醇(厂家:浙江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53),造影前为患者注射20 mL 0.9%氯化钠溶液,再注射造影剂,碘海醇剂量为370 mg/kg,注射速率为5.0 mL/s。在造影后再次为患者注射40 mL 0.9%氯化钠溶液。在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指导患者根据节奏进行呼吸,扫描范围:支气管隆起位置至心脏膈面位置。检测参数设置:螺距为0.4,电压为120 kV,电流为80 mAs,转速为6 r/s。将扫描的结果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通过容积重建技术以及曲面重建技术进行分析。

CAG检测:患者采用仰卧体位,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于右侧桡动脉远端位置穿刺并注射造影剂,造影剂注射方式和CTA相同。然后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扫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所有患者均由2名以上检测医师进行阅片,在讨论得出一致结果后予以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检测方式的检出结果,比较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不同狭窄位置检出率以及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检出率情况。狭窄位置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微狭窄(狭窄程度低于25%)、轻度狭窄(25%≤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50%≤狭窄程度<70%)、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结果

CAG检测结果显示阳性74例,阴性68例;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阳性75例,阴性67例。CT平扫检测阳性72例,阴性70例。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检查冠心病结果 单位:例

2.2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效能

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灵敏度100.00%、特异度98.53%、准确率99.30%均高于CT平扫检测的87.84%、89.71%、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

2.3 不同狭窄位置检出率比较

CAG结果显示狭窄位置位于前降支19例,回旋支20例,左冠状动脉主干21例,右冠状动脉14例。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对前降支、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位置的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检测,其中针对右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狭窄位置检出率比较[n(%)]

2.4 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检出率比较

CAG结果显示轻微狭窄22例,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17例。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对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检测,其中针对轻微狭窄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发病率,一般集中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中北方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并呈上升趋势[5]。导致患者发病的风险较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肥胖、吸烟等因素也是造成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发病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产生忽视,未及早进行检查发现,导致病情持续加剧恶化[6]。在病情严重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并出现心绞痛,尤其在剧烈运动后患者病情发作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7]。因此需要在患者的发病早期阶段予以准确的检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在现阶段,临床医学主要是通过心电图、血液生化分析以及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测。其中心电图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根据患者心电图不同波段的变化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操作简单、价格较低,适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初期的筛查工作[8]。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对冠心病检测的特异度不高,单纯通过心电图进行检查很难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查一般是对患者血糖、血脂以及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只能作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手段[9]。现阶段,CAG检测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测方式需要予以患者穿刺,在检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此在实际诊断中需要选择其他方式予以检测。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更广泛地应用开来,对很多临床疾病都能够予以更清晰、准确地显示[10]。其中双源CT以及冠状动脉CTA技术是对传统CT检测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冠状动脉CTA技术则是通过注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予以检测,可以有效显示出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水平,找出冠状动脉中出现狭窄、闭塞的位置,为患者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是现阶段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最为主要的检测方式[11]。而双源CT是通过两套X 线系统以及两套探查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两套系统可以在同一平面中对病灶位置进行协同扫描,并能够调整两套系统的电压水平,进而通过获取的不同数据予以分离或者整合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12]。在双源CT的基础上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测能够具有更高的匹配性,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以及灵敏度,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的情况[13]。和传统的CT检测相比,双源冠状动脉CTA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处理后图像的清晰度,同时两套X线系统进行检查能够更快地完成扫描,有效降低检测过程中的辐射水平,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秋颖[15]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冠状动脉CTA检测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予以更为准确的检测,传统的CT检测图像清晰度不足,对于轻微狭窄病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造影进行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狭窄的情况,对早期发病患者予以更有效的检测,检测效果更为理想[16]。本文结果显示: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不同狭窄严重程度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测,其中针对轻微狭窄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对狭窄位置予以更为准确的判断,通过扫描后的数据重建处理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的血流方向、管壁及管腔情况,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病灶的具体情况。本文结果显示,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对不同狭窄位置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测,其中针对右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能够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为冠心病患者予以临床诊断时,经双源冠状动脉CTA检测可以为诊断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建议在冠心病诊断中予以参考。

猜你喜欢
双源造影剂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