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与PET-CT检查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对比及影像特点分析

2023-07-04 06:17张向怀曹夕娜李兰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螺旋恶性淋巴结

张向怀,李 柯,曹夕娜,李兰兰

(1金昌市人民医院影像二科 甘肃 金昌 737100)

(2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PET/CT中心 甘肃 武威 733000)

(3金昌市康复中心医院功能科 甘肃 金昌 7371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引起肺癌的常见原因为吸烟、空气污染、营养不良等,肺癌患者通常确诊时已至晚期,确诊时间较晚,因此治疗时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佳治疗时间一旦失去,接受治疗之后还会出现较高的肿瘤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CT检查的原理是使用X线对人体检查部位进行扫描,然后由探测器接收,再使用电脑将光电信号进行转变,最终可以得到有利于鉴别诊断的图像,尤其是对于密度较大的器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好。螺旋CT广泛应用于肺癌、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过程中,但相关研究表明螺旋CT仅可以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构,因此在临床诊断的效果不佳[2]。近些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以反映患者的病变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况,其可以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将人体解剖信息、生物学信息结合的分子影响设备更好地检测出来,并且PET可以显示病灶的病理特征以及功能成像[3]。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PET-CT检查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金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54例,年龄38~74岁,平均(52.34±5.39) 岁;病程2~8年,平均(4.21±0.51)年;临床表现:咳嗽110例,胸痛48例,咳痰50例,痰中带血30例。纳入标准:①存在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者;②咳嗽加重、颈部出现淋巴结节、肿块等表现;③符合螺旋CT、PET-CT扫描适应证等。排除标准:①合并多种恶性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精神障碍者等依从性差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螺旋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双手上举至头顶,使用仪器为CT影像处理软件(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20222210981,型号:ASG-600),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设置仪器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及层间距5 mm,管电流200 mA,螺距为1,肺窗宽1 000~1 200 HU,肺窗位650~800 HU,纵隔窗宽300~500 HU,纵隔窗位50~65 HU。扫描时叮嘱患者屏气,平扫完成之后行增强扫描,将所得的图像传至处理工作站后进行相关处理。

PET-CT检查:在安静、避光的环境下患者平卧15 min,之后注射8~10 mCi/kg18F-FDG示踪剂,待继续静卧40~60 min之后行PET-CT检查。PET参数为矩阵128×128,电流25 mA,电压140 kV,层厚40 cm,1 cm断层,两个相邻床位间一个断层迭代,每个床位扫描14.5 cm。

1.3 观察指标

①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检查与PET-CT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②比较螺旋CT与PETCT检查对不同大小淋巴结的检出情况;③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显示,恶性105例,包括肺鳞癌41例,肺腺癌39例,小细胞肺癌25例;良性5例,包括肺血管瘤2例,烟曲霉菌感染3例。

2.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螺旋CT诊断为恶性75例,良性35例,其中仅有71例为真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PET-CT诊断为恶性93例,良性17例,其中仅有92例为真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

2.3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

PE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

2.4 螺旋CT与PET-CT检出淋巴结情况比较

PET-CT检查的淋巴结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检查(P<0.01),其中,PET-CT检查<0.5 cm、0.5 ~ <1.0 cm的淋巴结检出率高于螺旋CT(P<0.05),≥1.0 cm淋巴结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螺旋CT与PET-CT检查淋巴结检出情况比较[n(%)]

2.5 典型病例的相关影像学图片及详细解析

患者56岁,男性,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穿刺明确低分化腺癌。螺旋CT见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右肺门淋巴结似有肿大,但不能确定(箭头所示),见图1;PET-CT可见右肺下叶占位明显高摄取,右肺门淋巴结亦呈高摄取改变,判定为转移淋巴结,对临床的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价值,见图2。

图1 螺旋CT影像图

图2 PET-CT影像图

3 讨论

肺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肺癌患者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疾病早期极容易出现由于忽视疾病症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的情况,因此肺癌诊断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肿瘤相同,肺癌细胞也存在转移的情况,机体各处均存在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若肿瘤细胞转移至临近区域淋巴结,需进行手术切除根治,若淋巴结转移到远处淋巴结,则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放化疗再进行手术切除[4-5]。

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辅助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在确定癌症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螺旋CT扫描速度较快,可以对病灶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判断,因此逐渐成为临床常见手段。此外,螺旋CT还可以动态扫描,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病灶血液的供应特征,还可以对淋巴结进行定位、定性的判断,在鉴别诊断肺部病灶良、恶性方面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活动性炎症结节内部也会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在行CT扫描时毛细血管会与病灶影像重合,有可能造成误诊的现象[6]。相关研究表明,螺旋CT扫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扫描出的图像质量更高,可以辅助临床更好地观察病灶情况,可以降低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概率[7]。PET-CT属于新型扫描技术,除具有螺旋扫描高空间分辨率及功能成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定位准确、影像信息互补的优势,其可以通过血管的对比造影,清晰地将纵隔及肺门部解剖结构显示出来[8]。与正常细胞的活跃度相比较,肿瘤细胞为获取足够的能量会更加活跃,因而获得葡萄糖的能量会增加。18F-FDG是葡萄糖类似物,其可以作为一种标记物通过跨膜转运进入组织细胞液中,由于肿瘤细胞对18F-FDG呈现高度摄取的状态,会在肿瘤细胞中大量聚集,因此会使局部现象更加明显。使用PET-CT扫描可以反映人体器官及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状态,判断扫描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病变[9]。PET-CT可以成熟的将分子成像与功能成像相结合,有利于检出代谢活跃的恶性肿瘤,由于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经PET-CT检查可表现为类圆形鼓励性肺结节病灶,因此PET-CT具有更大的优势。PET-CT能够准确地反映细胞的代谢情况,使肿瘤和周围肺组织区分开,尤其是肺癌化疗后肿瘤残留病灶的确认和伴有远端肺不张的肿瘤病灶的区分,经PET-CT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及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105例,良性5例;螺旋CT诊断为恶性75例,良性35例,其中仅有71例为真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PET-CT诊断为恶性93例,良性17例,其中仅有92例为真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PE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0.5 cm、0.5~<1.0 cm的淋巴结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1.0 cm淋巴结检出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螺旋CT检查相比较,PET-CT检查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且对淋巴结的检出率更高。

综上所述,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PET-CT检查可知,PE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更高,且对淋巴结的检出情况也更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螺旋恶性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