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彩超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07-04 06:17刘玉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受检者胆汁息肉

刘玉青

(沂源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 山东 淄博 25610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胆囊壁在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慢性炎症与结石以及炎性息肉甚至腺瘤细胞恶性增殖等因素的单一或集中影响下,形成的胆囊腔内息肉向胆囊壁内生长病变的现象[1-2]。当前病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胆囊腺瘤恶性病变与胆囊结石及其对胆囊黏膜造成的反复机械性刺激存在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水平与体检普及的影响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年均体检报告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可达10%[3-4]。该疾病往往在彩超等影像学检查中检出,同时包含的良性或早期恶性胆囊病变种类较多,因此在检出后往往需要参与后续影像检查,并积极配合手术与病理学探查其病变程度并及时采取确切的早期干预措施,进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年限并协助患者获得理想治疗预期的目的[5-6]。由于该疾病致病因素与病机尚未完全确定,因此及早发现并予以确切治疗,同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是该疾病治疗的关键。另外在此前明确引起形成该疾病的风险因素,并在患者确诊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有关措施是降低患者形成该疾病以及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前提,可有效避免患者形成胆囊息肉样病变[7-8]。现本文通过结合1 000名接受彩超检查的体检者的影像数据,对其中确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的患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及时对风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确切的干预,降低患者形成胆囊息肉样病变甚至恶性肿瘤的风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沂源县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及腹部彩超检查人员1 00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的体检结果分为健康组(n=885)与患病组(n=115)。健康组中,男性659名,女性226名;受检者年龄20~30岁233名,21~40岁215名,41~50岁264名,51岁及以上173名。患病组中,男性85例,女性30例;年龄在20~30岁2例,21~40岁24例,41~50岁49例,51岁及以上40例。纳入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病组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右肩放射性疼痛,伴有恶心、厌食、腹胀等不适症状;②配合度良好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彩超设备(GE公司生产GE LOGIQF8)进行诊断调整探头参数(3.5 MHz),令受检者在接受检查前保持至少10 h空腹,避免食物影像或形成的气体影响成像结果。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仰卧位进行超声检查,在患者腹部涂抹耦合剂后借助探头进行扫查,显示器能够完全清晰展示患者胆囊组织后,由影像科医生对胆囊病变情况、胆囊息肉径线、边界与形态以及血流回声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彩超的回声强度、息肉的数目及其是否存在随着体位改变而变化。此外,医生需重点记录观察患者息肉基底部宽度与胆囊壁厚度。同时在患者接受彩超检查期间应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并适当约束患者躯体与肢体,提高患者配合度。

受检者在接受体检检查后由体检医生填写体检表单,除对受检者性别与年龄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外还需对受检者的吸烟情况做出判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与1994年颁布的有关吸烟调查方法标准化建议与规定提出的有关标准将每天至少吸取一支香烟且持续至少一年的受检者定义为吸烟者,此外对受检者饮酒情况进行登记,即将每日饮酒量至少为30 g且会持续至少半年的受检者登记为饮酒者,随后对其血液生化检查项目中的血糖、肝功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实验室生化检验结果及常规肝脏、胆囊、胰脏、脾脏与肾脏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登记。

1.3 观察指标

①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彩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结果,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与病理结果一致性;②分析彩超诊断病灶形态、回声、息肉数量图像特征;③对患病组与健康组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5表示一致性一般;<0.4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超的诊断结果

1 000名受检者中115例受检者存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经手术病理学检出良性病变106例(92.17%),恶性病变9例(7.83%)。良性病变中胆固醇息肉60例(56.60%),炎性息肉26例(24.53%),腺瘤11例(10.38%),腺肌症9例(84.91%);恶性病变9例均为腺癌。以手术病理穿刺结果为依据,彩超诊断的灵敏度为88.89%(8/9),特异度98.11%(104/106),准确率为97.39%(112/115);Kappa=0.828,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见表1。

表1 彩超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彩超影像诊断征象分析

彩超诊断图像征象的病灶形态中团状、乳头状、桑葚装的构成比与基底增宽、基底狭窄息肉与带蒂的构成比相较更高,回声中高回声的构成比与稍高回声与等回声与强回声相比更高,同时单发息肉的构成比与多发息肉的构成比相较更高,差异均显著(P<0.01),见表2。

表2 超声诊断图像征象分析

2.3 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是影响患者形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高级风险因素,且患者在彩超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结果具备特异性,见表3。

表3 影响因素分析 单位:例

3 讨论

作为病理状态多元化特点明显但表现形式单一、发生在胆管周围组织的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具体可分为真性与假性肿瘤,前者包括腺瘤、血管瘤、脂肪瘤等,后者则主要围绕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少数可见腺瘤样增生等发展[9-10]。当前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报告指出其流行率多稳定在5%[11],本文面向1 000名体检受检者开展的试验报告数据中的流行率为11.5%。同期对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础项目进行了回顾分析,主要对其与胆囊息肉样病变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几点。试验中指出年龄、是否患有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是影响患者形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风险因素。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假性肿瘤中,胆固醇息肉的发生构成比高达90%,主要是胆固醇代谢失常所致。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与健康人群相比增加了12倍[12-14]。经分析,胆固醇息肉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胆固醇代谢失调表现出的胆固醇代谢障碍,若胆固醇浓度升高,且胆汁酸盐与卵磷脂等组成胆汁的主要成分浓度下降则会使得胆道系统处于病理状态,此时胆汁中过度饱和的胆固醇会转运至胆囊黏膜上皮细胞质并与之结合最终被免疫巨噬细胞吞噬[15-16]。巨噬细胞与脂质结合形成泡沫细胞诱导组织细胞性进入反应性增生阶段,促使黏膜表皮表面隆起与基层增厚形成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综上可以得出其机制虽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胆固醇局部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中胆固醇构成比较大或胆囊黏膜细胞移除胆固醇的能力有限等因素有关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下降,对于脂质代谢的能力有所减弱,具备抑制胆汁分泌与胆囊收缩功能的胃肠激素胰多肽随着年龄增长分泌增多,进一步对胆汁排空造成阻碍,增加胆囊息肉发生风险[17-18]。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出在男性饮食中蛋白与脂肪含量摄入比率增大的影响下,男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风险远高于女性[19]。除此之外,脂肪肝也是影响患者形成息肉样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细胞内脂质的蓄积含量若高于其净湿重的5%,则可称为脂肪肝,在患者患有脂肪肝期间,甘油三酯合成与代谢发生障碍,进一步影响胆汁合成并造成胆汁中主要成分比例失衡从而形成胆固醇息肉[20]。

综上所述,在进行常规体检期间,应结合年龄与性别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综合性分析受检者是否存在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风险,同时结合彩超诊断结果做出准确诊断,从而为治疗提供确切的方案,达到及早干预、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癌变风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受检者胆汁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