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及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2023-07-04 06:17袁幸幸郝丽丽彭云蓉杨一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跖趾痛风性高尿酸

袁幸幸,郝丽丽,彭云蓉,杨一敏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深圳 518172)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其周围积聚引起的无菌性关节炎疾病。该病的全球患病率从0.1% ~10%不等,每年发病率为0.3~6/1 000[1-2]。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侵犯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见于体型偏胖的中青年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皮温升高、明显触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为关节穿刺液镜检发现MSU检测,且常被作为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金标准,但因其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故并不作为首要的检测方式。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且具有无辐射、操作简单等优势,诊断效果显著且准确率高,但目前关于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像表现特点仍待研究[5]。故本研究旨在通过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和同期体检者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并对比其检查结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2021年8月—2022年10 月收治的6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以关节穿刺液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22.45±1.32) 岁;体重47~72 kg,平均体重(60.43±5.65)kg。观察组中男性60例,女性1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1.62±2.32)岁;病程6 个月~10年,平均病程(5.56±1.38)年;体重46~72 kg,平均体重(60.61±5.68)kg。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做踝关节、膝关节检查各15例,跖趾关节31例。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且符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6]中的诊断标准者;②对超声检查均可耐受者;③依从性好,可配合检查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染性疾病者;② 心、肝等器官出现衰竭者;③合并精神、语言等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④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等。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LOGIQ E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 ~15)MHz。设置为肌骨超声检查参数,选择低速血流作为彩色多普勒条件,先调至最大增益,并调至无噪音信号,将高频超声对受累关节进行多方位的动态扫查,观察记录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质改变情况。由3名有肌骨超声诊断资质的高年资超声医师进行检查,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两组关节受累情况比较:包括踝关节、膝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等。②两组高频超声声像特征比较:“双轨”征、点状强回声、非均匀回声结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及骨侵蚀等。③高频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a:真阳性,c:假阴性,b假阳性,d:真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诊断效能,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极好;0.4~<0.75表示一致性尚可;<0.4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关节受累情况比较

观察组61例患者共检出73个受累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最多,占49.32%;对照组29名健康体检者共检出9个受累关节,以踝关节受累最多,占77.78%,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受累情况比较[n(%)]

2.2 两组高频超声声像特征比较

观察组高频超声显示“双轨”征、点状强回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非均匀回声结节和骨侵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高频超声声像特征比较[n(%)]

2.3 高频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

以关节穿刺液镜检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诊断受累关节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P<0.05),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15%(68/73)、77.78%(7/9)和91.46%(75/82),见表3。

表3 高频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 单位:例

2.4 影像学特征

患者1,男,57岁,超声提示为双足第1跖趾关节滑膜增生,左侧关节腔积液,痛风性关节炎,左侧急性期。图像显示为双足第1跖趾关节见跖、趾骨表面光滑,关节滑膜增厚,以左侧更明显,滑膜上可见散在的强回声点状结构(尿酸结晶),滑膜血流丰富程度3级。左侧第1跖趾关节腔可见积液,深3.6 mm。右侧第1跖趾关节未见积液,滑膜血流丰富程度1级。见图1。

图1 患者超声图像一

患者2,男,56岁,超声提示为:左足部第一跖趾关节滑膜增厚并痛风石形成。第一跖趾关节骨组织所见,考虑骨侵蚀。上述声像,结合临床考虑痛风关节炎。图像显示为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腔未见液区,滑膜增厚,内见多个团状等回声,较大者约5 mm×3 mm,及多个散在的点状强回声,血供丰富度:Ⅱ级。第一跖趾关节骨组织局部呈凹凸不平状。见图2。

图2 患者超声图像二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7-8]。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突出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钠晶体沉着[9-10]。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患者人数已达1.77亿,总体患病率高达11.3%,基于线上用户调研显示,18~35岁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占比近60%[11]。而尿酸合成主要是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促使这个酶的活力增加的最大因素就是炎症,当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多时,产生的内毒素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或肾脏,导致炎性反应不断激活,促进了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就是尿酸的过度生产而出现高尿酸血症[12]。虽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但并非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都会出现痛风,无关节炎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并不能诊断痛风。此外,痛风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检测出的血尿酸水平仍可能会正常。

目前,临床上检测疾病多会使用影像设备,其中超声就是较为常用的设备之一,超声具有价廉、简便、迅速、无创、无辐射性、准确、可连续动态及重复扫描的优势,因此易于推广应用,常作为实质脏器及含液器官的首选方法[13]。有学者也明确指出,超声应用的超声波是属于一种机械波,所以它没有放射性的损伤,因为现在还没有出现用超声检查有任何副作用的案例,所以这种检查的安全性非常高;超声检查可以动态地显示器官的运动以及血流状况,当然也可以检查出相应的异常改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时进行身体上各个部位以及任意方向的检查,所以可以同时获取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病变的检出;超声检查不仅操作便捷,还可以较快得到结果,而且检查费用较其他的检查方式低廉[14]。高频超声属于超声检查较为常用的一种形式,其技术因其超强的分辨力,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皮肤等浅表器官细微的三维结构信息,还可以诊断和评价关节及软组织疾病。同时肌骨超声所用高频相较于传统的浅表高频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它在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频率可高达20 MHz,清晰度非常高,甚至能与MRI相媲美,近些年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1例患者共检出73个受累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最多,占49.32%;对照组29名健康体检者共检出9个受累关节,以踝关节受累最多,占77.78%;观察组高频超声显示“双轨”征、点状强回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非均匀回声结节和骨侵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受累关节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15%、77.78%和91.46%。这提示高频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影像表现为“双轨”征、点状强回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等特点,为临床上下诊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跖趾痛风性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