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2023-07-04 06:17田习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风湿性主动脉瓣瓣膜

田习娟

(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苏州 215341)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急性风热反复入侵心脏,引发风湿性炎症,进而使患者心脏瓣膜以及周围组织出现严重损害的情况,其中心脏瓣膜损伤的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常见的心脏瓣膜损伤部位在二尖瓣、主动脉瓣,两者会单独出现也会联合出现[1]。心脏瓣膜损伤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继而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异常,引发心力衰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活动后会出现心慌、气短、疲乏、倦怠等临床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诊治,将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确诊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方法包括X线、超声以及心电图等。其中X线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只能够对主动脉以及二尖瓣的表现进行显示,无法评估其他类型。近年的研究指出,超声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2-3]。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9月—2022 年5月收治的32例接收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2年5月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接收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心悸、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听诊可见心尖区为舒张期隆起样杂音。选择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32名,设为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符合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诊断标准[4];②所有研究对象无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正常;③年龄>18岁,男女不限;④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者;②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③失语失聪、无法正常交流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合并其他心脏类疾病者;⑥ 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⑦合并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者。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诊断,仪器选择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以及左侧卧位,扫描左室长轴、短轴、心尖四腔情况,并测量各个心腔的大小以及室壁的厚度。在超声扫描下观察研究对象瓣膜的整体形态、活动度以及血流参数等。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mension,LV)、主动脉开放(patent ductus arteriosus,AV)、左室室间隔厚度(left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峰)/晚期血流峰速(A峰)比值(E/A比值)。②分析超声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情况。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在1.0~1.5 cm2为轻度,在0.75~1.0 cm2为中度,在0.75 cm2以下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束面积在3 cm2以下为轻度,在3~6 cm2为中度,在6 cm2以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口面积在1.5 cm2以上为轻度,在1.0~1.5 cm2为中度,在1.0 cm2以下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管腔截面积在25%以下为轻度,在25%~65%为中度,在65%以上为重度。三尖瓣狭窄:瓣口面积在1.0~2.5 cm2为轻度,在1.0~1.5 cm2为中度,在1.0 cm2以下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取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参数比较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EF、AV、E/A比值低于健康人员,LA、LV、IVS高于健康人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参数比较()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参数比较()

组别例数EF/%AVE/A观察组3263.44±5.271.04±0.140.62±0.13对照组3268.18±4.421.12±0.230.86±0.14 t 3.8981.6817.106 P<0.05<0.05<0.05组别例数LA/mmLV/mmIVS观察组3237.43±3.0446.67±5.729.73±1.28对照组3233.11±3.9743.19±5.298.21±1.35 t 4.8872.5274.622 P<0.05<0.05<0.05

2.2 32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狭窄情况:轻度7例,中度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情况: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4例。主动脉瓣狭窄情况:轻度12例,中度3例,重度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情况:轻度1例,中度2 例。三尖瓣狭窄情况:轻度19例,中度1例,重度1例。见表3。

3 讨论

先天性畸形、创伤以及退行性病变等均会导致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发生,患者会出现瓣叶、瓣环、乳头以及腱索等部位异常,出现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的现象。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的各个瓣膜病变后的压力负荷不同,不同位置的瓣膜承受不同的压力,进而引发瓣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存在心脏体积增加、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增高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左心房血栓以及左心房收缩、舒张功能异常的现象,存在不同程度二尖瓣腱索增厚钙化以及主动肺脉增宽现象,继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衰[6-7]。在众多瓣膜病变中,二尖瓣病变的发生率最高,这是由于风湿性损伤会导致二尖瓣的前后瓣叶交界出现粘连现象,伴随增厚、钙化[8-9]。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多与退行性改变、心脏先天性畸形以及风湿等有一定关系,正常主动脉瓣口的开放幅度为16~26 mm,一旦出现狭窄,其开放幅度就会低于15 mm。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临床的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厚度增加、直径增大现象,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多数为风湿热后遗症,或与主动脉瓣以及二尖瓣病变合并存在[10]。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起病较为隐匿,在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异性较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瓣膜狭窄以及反流逐渐加重,逐渐会出现心脏结构、形态以及功能出现异常改变。多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会伴有急性风湿热病史,瓣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心脏损害,且多为联合瓣膜病变,单一病变的情况较少[11]。据不完全统计,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患者的10年存活率在20%左右[12]。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心电图、X线对该疾病的诊断效果并不理想。超声技术具有无创、快速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近年被逐渐应用于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13]。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开放、左室室间隔厚度、E/A比值等均能显示心室重构异常[14]。而心室重构又严重影响患者瓣膜结构功能,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有助于及早确诊[15]。在发病早期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外,超声检查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EF、AV、E/A比值低于对照组,LA、LV、IV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狭窄情况:轻度7例,中度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情况: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4例。主动脉瓣狭窄情况:轻度12例,中度3例,重度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情况:轻度1例,中度2例。三尖瓣狭窄情况:轻度19例,中度1例,重度1例。可见,超声检查可以分析患者心脏瓣膜的整体情况,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对不同病变程度进行探查,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确诊该疾病。相关研究指出,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瓣膜的病变部位,并对形态、范围以及累及程度进行分析,还能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活动规律等情况,快速判断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18-20]。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程度,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未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方式进行对比,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风湿性主动脉瓣瓣膜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