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Rstent live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复杂PCI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3-07-04 06:1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球囊造影支架

胡 波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诊断治疗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最有效,因此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管腔内部及置入支架的评估中,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有局限性[1]。近年来,支架精细度在逐步升级的支架制作工艺作用下日益提升,但同时也给血管内支架显影带来困难[2]。现阶段,常规显影方法无法将支架释放后的定位清晰显示,同时也无法对支架内后扩张球囊在进行后扩张操作过程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伴钙化病变及肥胖,会对常规血管造影结果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近年来,临床医技人员日益广泛关注PCI术中支架可视化水平的提升[4]。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支架植入显影与支架精细显影技术,研究分析LIVE精细显影技术(ICS)在支架植入后的显影合成时间、支架吻合状态、支架对接状态、冠脉血管壁贴靠情况以及对远期预后的评估,增强PCI术连贯性、准确性,减少医师及患者辐射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7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架对接与对吻技术,实验组采用LIVE精细显影技术(ICS)。实验组中女56例,男44例,年龄39~79岁,平均(59.62±8.3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9 kg/m2,平均(25.63±1.85) kg/ m2;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方面,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33例,多支病变42例;在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有6例,无94例;在既往史方面,高血压病史50例,糖尿病史37例,高脂血症41 例。对照组中女97例,男73例,年龄40~80岁,平均(60.25±9.13) 岁;BMI 21~29 kg/m2,平均(25.75±1.90)kg/m2;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方面,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53例,多支病变72例;在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有26例,无144例;在既往史方面,高血压病史80例,糖尿病史57例,高脂血症6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均符合PCI术治疗指征;③BMI<29 kg/m2,有置入多个支架的指征者。排除标准:①有电解质紊乱;②造影剂过敏者;③妊娠患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信息,以及既往史、糖尿病史(家族史、糖尿病类型、年限、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高血压病史(家族史、年限、用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相关并发症)、血脂情况等。

1.2.2 PCI术及检查方法 采用配有CS及ICS的西门子Artis Q Ceiling DSA设备,对桡动脉进行穿刺,选用22 cm×22 cm图像视野,应用5F造影管,依据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PCI术。在病变血管开口处放置6F指引导管,将导丝送入,从病变通过,用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后,造影对病变血管直径进行测量,选取支架并置入。常规模式采集图像,依据图像对支架膨胀充分性进行判定,并对贴壁良好性、对吻或对接契合度进行判定。实验组在置入支架后用低剂量(LD)冠状动脉造影采集帧数在25帧以上的图像,将ClearStent选项(LIVE模式)选取出来合成图像,依据图像对支架膨胀充分性、贴壁良好性、对吻或对接契合度进行判定。常规模式采集标准预设参数中管电压、脉冲宽度、电压增加脉宽、高电压降接收剂量、平板接收剂量、帧速分别为81 kV、5.0 ms、96 kV、117 kV、0.17 mGy/fr、15 fr/s;ICS模式采集标准预设参数中管电压、脉冲宽度、电压增加脉宽、高电压降接收剂量、平板接收剂量、帧速分别为81 kV、6.4 ms、95 kV、125 kV、0.12 mGy/fr、10 fr/s。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及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评价、术后患者随访评价等相关参数的差异。①两组显影合成时间通过设备自带计时秒表测定。②AK=PED×皮肤剂量;DAP=患者皮肤上“点性质的”剂量×(Area×焦点距离2/准直器到焦点的距离2)。③图像质量评价:1分为图像支架金属网模糊,支架位置与后扩张球囊标记点模糊,无法具体分辨,交替显示支架与血管图像严重偏移;2 分为图像支架金属网可见有干扰噪点存在,支架位置与后扩张球标记点可分辨,交替显示支架与血管图像轻微偏移;3分为图像支架金属网清晰,支架位置与后扩张球囊标记点明确,交替显示支架与血管图像无偏移。④术后患者随访评价:由副高级职称以上心内医师门诊随访,确定心绞痛的再发生率;复查造影有无支架内再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AK及DAP、图像质量评价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K及D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AK及DAP、图像质量评价比较()

表1 两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AK及DAP、图像质量评价比较()

组别例数术中显影合成时间/minAK/mSv实验组10018.23±3.024 698.12±781.32对照组17025.46±4.137 330.75±1 020.02 t 15.26522.248 P<0.001<0.001

表1(续)

表1 两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AK及DAP、图像质量评价比较()

组别例数DAP/mL图像质量评分/分实验组100124.02±24.752.04±0.32对照组170144.75±29.421.52±0.24 t 5.92015.153 P<0.001<0.001

2.2 两组术后患者随访评价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心绞痛再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绞痛再发生率均为0.00%,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0.00%、0.00% vs 0.59%、1.18%)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患者随访评价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的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是专门供养心脏血液的血管,如果心脏血管内有斑块,心肌供血能力就会下降,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冠状动脉硬化的斑块,血管会狭窄,造成心肌缺血,即心脏供血不足,被称为冠心病。针对冠心病的治疗,需要注意控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或者逆转进展。逆转粥样斑块的进展最重要的是把胆固醇水平严格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通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在1.3~1.8 mmol/L之间;另外要加强运动,逆转斑块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逐渐缩小斑块,改善心脏的供血[3]。

PCI的全称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心内科手术。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狭窄时,可通过植入支架、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使之解除狭窄、恢复血流,使心脏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管径。PCI是一种微创手术,效果好且恢复快。目前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管,经导管技术达到治疗效果。PCI手术主要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通过手术植入支架,手术一般都是在局麻的情况下进行,通过穿刺患者桡动脉或患者的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脉,然后在狭窄的部位放入支架将血管扩张,以解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症状[5]。经过不断的发展,PCI手术现在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主要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PCI技术主要分为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冠状动脉支架术、高频旋磨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定向旋切术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冠状动脉支架术。PCI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实时支架精显技术可以增强支架架构精细显示,膨胀的支架通过平均化一个序列的若干帧图像以及兼顾到支架对齐,可以创建合成图像,根据所探测到的Mark点之间的像素范围,经过自动计算后处理出参考图像,在不打造影剂的场景下可对对吻及对接支架的位置关系进行评估,评估支架是否断裂、变形[6-7]。而在打造影剂的情况下则可评估支架释放后的贴壁情况。既可以用透视图像,也可以用曝光图像进行支架精显的后处理[8-9]。2017年该项显影技术在国内外逐渐兴起,且为西门子DSA血管机所独有的造影成像技术[10],该项技术的开展有利提高PCI术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支架的吻合准确度,减少造影次数和造影剂剂量,减轻住院费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术中显影合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K及D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ICS技术的运用可降低PCI术中造影次数和造影剂使用剂量,有效减轻射线给敏感人群带来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心绞痛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绞痛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ICS技术的运用可显著提高PCI术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原因为在冠心病PCI术中,血管造影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血管重叠干扰、移动伪影、图像噪点、支架金属网材质等因素影响下,支架缺乏清晰的显影,无法对支架位置进行判定,而ICS是新配置的影像技术,采用动态叠加标记点间图像,能够将支架和血管壁之间的关系、支架金属网形态清晰显示出来,从而在球囊后扩张过程中对扩张位置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对后扩张球囊偏移引发球囊从支架金属网过多探出的现象进行预防,将未向支架内指定位置抵达进行扩张导致贴壁不良或支架外血管撕裂的发生减少到最低,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LIVE精细显影技术(ICS)在PCI术中各指标差异显著,为ICS技术优势提供量化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球囊造影支架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