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载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7-04 00:55崔界红董秀丽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华素养传统

崔界红 董秀丽

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时,应当由浅入深,由简单至复杂,循序渐进地开展。在教材当中,很多内容都涉及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落实“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强化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为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再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将语文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进行运用。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聚集在一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讨,教师能够学习彼此身上的优点,交流经验,通过探讨找出有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优化。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以教材为依据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细致阅读和思考,探索学习的奥妙。此时,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探究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挖掘其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中获得成长和启迪。如,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选取《百家姓》《论语》等经典著作,以此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深度开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融合,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实践证明,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好学之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还能够拓宽视野,提升文学修养,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利用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教师应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教师要善用课堂时间,运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可能对于古诗文中大量文字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感觉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可能会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运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学习,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石壕吏》这篇古诗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百姓的艰苦生活呢?死记硬背似乎并不能取得太好的效果。也许,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内容,从老妇的角度出发,探究她当时的心境,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这样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四、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跨越了五千载的辉煌岁月,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优秀文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任,以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比如,可以通过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探究,穿插表演、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理解能力,从而深刻领悟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情感,进而有效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古代诗歌中,送别主题常见于诗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搜集与送别主题相关的诗歌,并深刻领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与作者的共情,学生不仅可以更为全面、透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能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身修养。

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朗读比赛,为了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来举办古诗文背诵大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以及朗诵欲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了解与这些节日相关的诗歌作品,为学生后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落实“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透彻且全面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而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崔界红 董秀丽(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中心小学)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多样化”研究课题成果文章,课题编号:18S0182。

猜你喜欢
中华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