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2023-07-04 04:33郑轶超王阔倪娅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郑轶超 王阔 倪娅

摘  要:长期以来,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随着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音乐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音乐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文章聚焦高校音乐类专业,从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探讨并提出在国家“双创”战略背景下,高校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8-00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音乐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XJGYFW2022009)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郑轶超(1987—),女,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王阔(1987—),男,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圆号演奏与教学;倪娅(1988—),女,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1]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可以应用于创业实践。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音乐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重要文件,对全国高校提出了多项重要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高校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文化底蕴相对薄弱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招生文件,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上不得低于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由此可见,艺术类分数线普遍低于其他专业,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文化成绩也不例外。由于艺考的特殊性,专业考试往往比全国高考提前进行,所以艺考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课,留给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文化基础不牢固。

进入本科学习阶段,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学习习惯,即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学习能力提高速度较慢,文化素养提升也较为缓慢[2]。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兴趣与关注。若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毕业后,易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管理、经营不到位等情况,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二)创业方向较为局限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音乐类专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音乐表演专业,包括钢琴、双排键、手风琴、西洋管弦、民族管弦、美声唱法、民歌唱法、通俗唱法等;第二类是音乐学专业,包括音乐学、音乐教育等;第三类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曲、指挥、电子音乐制作、视唱练耳等。独立专业音乐院校开设的专业相对较多,其他综合类大学开设的音乐类专业相对较少。

音乐类专业大学生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部分内容偏离市场需求量。就业方向可按照不同专业类型分为三种情况:其一,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可到歌舞剧院、文艺团体、电视台、中小学等单位从事表演或教学工作;其二,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可到中小学、艺术研究单位、出版社等从事教学、编辑等方面工作;其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毕业生可到以上部分和单位从事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于音乐类专业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开设音乐培训机构或音乐工作室,与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方向相比较受到限制。

(三)创业知识储备不足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驱动发展,创业焕发生机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创业成为人生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项[3]。创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创业者、创业团队、商业机会、市场资源、技术支持、产品服务等方面,所以创业前要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理论。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需要熟悉创业的流程,其次要合理打造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策划,最后要对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在校的音乐类专业大学生,他们在专业方面具有扎实的能力和素养,为了舞台表演往往付出了许多努力。专业的特殊性使音乐类专业大学生保持了自己的个性、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这些特质不仅为音乐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为音乐作品的完成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由于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应的知识积累,加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这些情况导致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对创业市场情况了解不足,对竞争对手情况调查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學生自主创业相对艰难,在社会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4]。

二、高校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

1. 开设思想政治相关课程

在高校音乐类专业培养体系与方案中,应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让传统文化和人才培养相融合,培养爱国奉献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音乐人才。积极搭建思想文化建设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管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智慧和学识。通过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可使创新创业实践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2. 组织思政主题相关活动

在校园中可以组织举办优秀党员宣讲活动、思政公开课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教育平台,通过新媒体为党员、团员传递思想教育内容和正能量,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主题相关活动,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等主题活动,其中包括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活动等。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1. 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图1展示了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的具体模式。根据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情况,可建立以下三类平台:

一是建立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组建“两大平台、三大模块”,搭建专业实践演出平台和毕业实习实践平台这两大平台,实行课上实训模块、学期实践模块、实习实践模块。在校内,设置专门提供教学实训的教室、活动中心或实践部门;在校外,学校可以将艺术团体、艺术研究单位、中小学校等作为合作实习单位。这样校内保证学生有实践平台,校外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二是建立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学生自愿参加第二课堂,在正常规定的教学安排课程之外,可以选择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党团课、各类培训等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才就业、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与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平臺。学校应积极组织实施全国性或全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作为主持人积极申报项目,积极组建团队共同完成项目。每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都在推进此项目,应鼓励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5]。

2. 加强双创课程建设

首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学校应完善和加大双创课程建设力度。在实践课和专业课中,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的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学分认定、课时分配、教学大纲制定等方面。其次,在保证规定的教学计划之外,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慕课、网络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最后,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针对音乐类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人数及实际教学科研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集中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团队,聘任专职教师。加强对外交流与演出合作,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与专业团队合作开发课程和编写创新创业基础相关教材,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着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

3. 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创新创业大赛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音乐类专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内主科竞赛作为初赛,选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推荐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可以参考借鉴已经获得奖项的项目。由于近几年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中音乐类方向相关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因此,教师需多方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拓展学生双创意识。

2022年,在国创计划项目中,与音乐类专业相关并获得国家级立项的共有31项;获得省级项目立项的共有72项。其中,由独立音乐学院申报的项目,如武汉音乐学院的《“互联网+”模式下音乐剧的线上体验与VR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器乐组合的传统继承与创新训练项目》《艺脉相传——文化自信视域下武汉音乐学院校史系列双语文化创意产品店铺》等;沈阳音乐学院的《时代强音传播者,红色旋律播种机——我用音乐讲思政》等。此外,由其他综合类大学申报的项目,如河北地质大学的《老年音乐社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走进音乐博物馆——双减政策背景下音乐课培训研究与实践》、大连工业大学的《“人民之声绕祖国·曲曲唱响中国梦”——红色音乐赋能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音乐课本剧工作室》等。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三年来呈现整体递减的趋势,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获得立项的项目逐年变少,所以各大高校应对当前趋势加强构建校级或院级竞赛体系,常态化开展校级“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提升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高校在组织竞赛时,还可以考虑把竞赛的赛制和奖励办法细致化,比如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奖学金、颁发获奖证书、记入评优档案等方式,以此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1. 组建“音乐+”创新创业联盟

随着高校深度融入行业,推进与校企的战略合作,针对音乐类专业的特殊性,组建“音乐+”创新创业联盟成为音乐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全国综合类大学和独立音乐学院、企事业单位可以联合发起成立“音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组织开展“音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强音乐资源领域跨学科探索与交流,实现跨专业协同合作创新,推进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作[6]。

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要加强知识融合、资源优化、专业互补、技术支撑等,整合优势资源,以传承创新创业精神为基,集聚文化产品创作与基础教育指导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平台。“音乐+”创新创业联盟的建立,能够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效促进大学生从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类别向多学科、跨专业融合转变,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 完善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理论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发展较为稳定,而音乐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面临诸多困难,然而国内针对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教程和著作较少,提及的创业实践案例多数与艺术类尤其是设计、传媒等专业相关,音乐类专业就业或创业实例较少[7]。高校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呈现出日益丰富的新趋势,如不同音乐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构建、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模式转型等。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思路开阔的专题论文,其研究对象更加具体、更加多样化,如作曲类专业中的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和声学专业、音乐表演类专业中的声乐专业、音乐学类专业中的艺术管理专业等。

三、结语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关部署和要求,各大高校都在积极配合开展此项工作。时至今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全国各省份都在积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各大高校也都在积极配合和深入学习,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我国文化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2] 闫海波.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性误区及其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16,36(23):80-84.

[3] 葛海燕,黄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

[4] 吴焜. 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J]. 艺术教育,2017(Z3):190-191.

[5] 武玲娟. 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探讨[J]. 当代音乐,2018(08):52-53.

[6] 魏姿卉. 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黄河之声,2018(23):99.

[7] 徐家庆,徐杰. 高校艺术类社团现实困境与创新发展路径[J]. 四川戏剧,2018(12):183-185.

(荐稿人:郑权,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