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及发展策略分析

2023-07-04 04:33唐奕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协调发展高校教育

摘  要:高校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开展培育出符合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高校教育中,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了相关教师十分关注的重点话题。文章聚焦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主要讨论了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强化高校运动训练和重视体育教学发展的意义,指出了现阶段高校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不足,阐述了如何实现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育;身体素质;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8-0046-04

作者简介:唐奕(1993—),女,硕士,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训练教学。

高校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育的重要教育基地,需要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以满足社会需求。只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步入社会中,实现社会性发展。在高校教育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法包含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通过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想要明确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关系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共通性相对较强,都是通过教育工作的开展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正确的运动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统一性。

在总目标的基础之上,两者的教育方向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体育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技巧、能力、习惯的养成,旨在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导,普适性相对较强,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强健体魄的方式更好地生活和发展。运动训练则是针对某一运动项目进行的专项训练和培养,旨在提高参与者的竞技能力,传输专业性的运动技巧与运动方法,因此体育运动训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强,可促进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运动训练对于设备场地教练的专业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强度也相对较高[1]。

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虽然在大体目标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能力,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具体落实上侧重点有所偏差。相较于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的掌握,运动训练则更加偏重于实践运动。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二、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调整体育运动的强度,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十分重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是如果运动不当就会给身体带来较大的负荷,进而造成身体损伤。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可以让教师学习更多的专业化理论,认识到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教师观念转变意识提升储备扩充的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强调体育运动的技巧方法以及强度的合理调节,让学生树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问题[2]。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作为专业化人才培育的重要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在高校中会设置以不同项目为主攻方向的体育专业,因此,高校中的运动训练项目相对较多且较为简洁实用,有效地整合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实现协调发展,可以扩充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全面,进而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三)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兴趣

高校为社会培育符合企业用人择人标准的专业性人才,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做出相应调节,而现今时代企业在用人择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查面试者的才能与技术,也需要保障工作人员具备强健的体魄,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的任务安排,为此就需要通过高校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更多的训练项目,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运动,这有助于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运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诚然,高校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在专业领域具备较高素养的人才,但是体育课程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复杂性特点较为鲜明。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更多的专业性项目,受知识结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无法保障对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较高的了解,也就无法推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每一名学生因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的兴趣偏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体育运动上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特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具备较高教学水准的同时对学生有较强的了解。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在高校体育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数都是采用一刀切式教学方法,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作出针对性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和调整。

(二)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联系并没有受到重视

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都是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分割开来分别授课的,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上,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是相互补充的,体育教学侧重理论而运动训练偏向实践,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转变学生的运动观念,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但是因为教师忽略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导致两者并没有成为一个整体,缺乏规范化的训练管理体系,教育工作所能达成的效果还有较高的可上升空间[3]。

(三)教育理念有待调整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当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想要实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做出转变,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展开体育教学,这就导致了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合度不高,对学生的帮助和影响不大,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四、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策略分析

(一)树立协调发展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达成的教学效益,想要将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效融合,实现协调发展,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高校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加强教育、加强培训等多种方式,让体育教师对于二者协调发展产生新的了解和新的认识,并且让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体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和指路人,必须加强其素養建设和观念建设[4]。

除此之外,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当中所秉承的态度和想法往往也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为此高校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观念建设,让学生认识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协调发展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高校需要通过校内宣传或者教师强调等多种渠道,让学生认识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地实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所能达成的实际效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校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打造。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践行者和教育课堂的重要指路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十分必要,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相关院校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打造专业师资队伍[5]。

首先,相关院校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体育运动素养,同时对于教育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见解。其次,高校需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针对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对于高校教育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地转变,为了让教育更好地契合社会和时代的需求,需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工作的落实,让教师接受更加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相关院校需要着重考量培训周期和培训内容的调整,尤其是培训内容,除了需要引入体育专业素养相关的培训以外,还需要通过培训工作的落实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成对教师的意识塑造和价值引导,促进教师职业责任感、职业归属感的不断提高。最后,高校还应当定期为教师提供专项体育训练,让教师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在运动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工作落实的重要基石,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内容,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除此之外,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有效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锻炼的积极性[6]。

高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内在需求,对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大一新生刚刚步入高校校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生需要加强沟通互动,更好地熟悉彼此,这时在课程内容设定和课程体系优化上可以引入更多团队竞技类课程,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于彼此的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除此之外,在课程设定的过程中,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是一个终身的话题,而不是一段时间内的重点话题,因此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确定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观念。为此,高校可以引入排球、羽毛球、网球等相应的体育技能教学,也可以引入健美操、瑜伽、野外生存等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进而让体育运动从一门课程教学转变为一种兴趣爱好,为学生的终身运动奠定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

想要实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于实践教学需求,为此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身体素养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引入分组教学法、竞赛法、趣味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趣味教学法,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篮球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接球比赛,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在圈内接球,如果接球失败,则要求失败的学生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7]。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图片资源,一方面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例如引入一些运动名人的介绍以及一些经典的体育赛事视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图片资源的引入更加灵活地展开技巧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和运动方法,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更加深入地剖析体育运动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再次是分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所针对的运动方向开设的运动训练项目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锻炼的方式,实现针对性教学,落实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较为喜欢的形式中完成体育运动训练。最后是竞赛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间的对抗竞赛,通过量化成绩的比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8]。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调整,保证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与成长[9]。

五、结语

身体健康问题是终身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的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高校需要将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协调发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共同着手,有效优化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吴青. 关于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0):152-153.

[2] 俞同. 分级教学法的应用——以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0,11(07):92-93.

[3] 陆锦华. 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66+168.

[4] 郭丽艳. 论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44+146.

[5] 李现武. 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09):36-37.

[6] 马书军. 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09):38+40.

[7] 黄永元. 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洽发展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50+158.

[8] 于俊振. 探究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 陕西教育(高教),2019(02):23-24.

[9] 杨学文,陈秋谷. 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1):83-84.

(荐稿人:贾峰,同济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协调发展高校教育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