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7-04 04:57夏玉玲钱慧
高教学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夏玉玲 钱慧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肩负育才和育人雙重任务。根据渗透式教学理论,该研究以英语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材料为例,通过解读文本,挖掘出创新与责任作为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将其融入整个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总结出如下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及措施: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三个阶段,从“紧贴时代需求、紧贴教育理念、紧贴学生实情、紧贴教学内容”四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在“主题讨论、课文分析、例句练习、内容总结、作业巩固”五个环节渗透思政教育。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渗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09-05

Abstract: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to the full exten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ng moral elements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infiltration teaching, by reading the text, exploiting moral elements like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re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measure: in the three stages of "plan before class, practice in class and evaluation after-class", infiltrate the moral elements, considered in the four dimensions: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 into the five step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theme,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the drill of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ent and the consolidation through assignments.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element mining; infiltration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设计研究”(2021SJA2427)

第一作者简介:夏玉玲(1977-),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英语、教学管理。

教育是国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一线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笔者立足大学英语课程,研究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渗入英语课堂教学,力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助力落实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一  理论基础

(一)  外语课程思政改革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用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众多外语学者也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建议和指导理论。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岩[2]教授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论证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思政教育同外语翻译课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山东师范大学王卓[3]教授阐述了“从课程思政对外语课程的目标导向性、内容导向性以及外语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媒介性等角度审视课程思政对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内涵的拓展和意义”。

上海复旦大学蔡基刚[4]教授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解读为大学英语课程要“从外向性跨文化教育转向结合内省的立德树人教育”“以且有必要引进课程思政的概念,从立德树人上拓宽内涵,即在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也符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公共基础课的思政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5]教授认为大学英语的思政内涵就是“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理论上是必要的、实践上是可行的。根据文秋芳教授“一线外语教师的广泛参与”的倡议,本研究以学校统一教材为教学内容来源,深入挖掘单元内的育人元素,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积累案例。

(二)  渗透式教学理论

课程思政实践操作中的重難点之一是解决好育才与育人的有机融合。

现代西方国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教育时,既重视利用环境影响和熏陶学生,也注重通过设置课程、选择教材内容对学生品德意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奥地利学者通过实验证明的价值观与知识一体化教育模式(Values and Knowledge Education)在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整合了道德判断与知识学习,有利于师范生同时实现不同科目的认识论目标及道德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6]。上述德育教学理论与源自美国的渗透式教育基本相似,后者指明“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 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7]”。

当前我们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也强调避免育才育人“两张皮”、搞强行嫁接,王学俭等[8]教授提倡“就像盐溶于水,无形无色却又无处不在”。由此,大学英语课程育人教育过程中,教师设计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取舍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核心知识和技能,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隐含的思政内容,将显性的专业知识和隐性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自然对接。

本研究探索并实践了大学英语课程如何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联系实际,依据渗透式教育理论设计教学,将育人与育才有机融合,以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教学设计及实践案例

(一)  课前准备阶段,挖掘思政元素

本案例教学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所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本次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素材来自教程中第三单元,其主题为Famous Brands。经过认真解读文本,从四个维度挖掘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作为思政元素,以“传递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为个人、为集体、为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为育人目标。

1  紧贴时代需求

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课程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说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责任教育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部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均针对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线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如何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了解应该承担的个人、社会和国家责任,接受承担未来的使命”,在落实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2  紧贴教育理念

改革创新符合中外教育理念。英国学者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将教育的全部目的概括为“使人有活跃的智慧”,认为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为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提出生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自主、自立、自动,自新、常新、全新”[9],“创造”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当下的“创新”与之有相同意义。

关于责任教育,马克思认为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履行了义务和责任才能在道德活动中达到自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担当精神:一是明白做什么,二是努力做什么。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有自我责任感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既要拥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世界眼观”[10]。

创新与责任原本也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王冀生认为“创新”更重要的是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之心,其灵魂是一种“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奋斗精神[11]。

3  紧贴学生实情

2021年,课程教师调查了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21级旅游班的41位同学对学习、国家、社会及未来职业的态度或看法,结果表明学生的认知与表现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主流思想意识强但选择专业注重现实利益;崇尚中国优秀文化但宣扬文化的意愿淡薄;未来目标清晰但大学规划模糊。这些矛盾的原因主要缺乏进取精神、责任意识不强。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善于创造”“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卓越”,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正是因为不断地改革创新、奋力进取,中华文明才得以历经上下五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新中国才能如凤凰涅槃般走过山河破碎,逐渐恢复强大;党的理论才会历久弥新,党的队伍才能日益壮大。对于个人而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也是不断拓展认知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方法。

责任担当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责任有大有小,因角色而异。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没有“强国有我,不负青春”的责任感,不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也会缺失实现理想、勇于奋斗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4  紧贴教学内容

外语的学习过程需要借助于材料。教材中提供的文本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一本好教材的编者在组合教学内容时已经考虑到了其中的逻辑关联、内容难度、能力培养等。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充分利用,根据经验进行对比、调整、补充以实现其最大价值。大学英语课程的阅读课需要解读和重构文本,即在可读的文字中寻找被掩盖的思想,把文本未言的内容挖掘出来,从而构建新的文本。文本的意义深植于心理和文化系统中,既具有约定俗成、有章可循、便于沟通的稳定性,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提倡把英语作为人生体验去教、去学、去使用”,“契合大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特点,也满足了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切实要求”;兼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素质教育,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愉悦、共鸣”[12]。本案例中的阅读文本选自该教材第三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Famous Brand Names,其中的A、B课文分别介绍了美国宝洁公司旗下的Ivory Soap和中国家电行业巨头Haier两个品牌。二者在本国都家喻户晓,都有一段追求质量、创新发展、开拓市场、确立国货品牌地位的经历。除却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这两篇文章很值得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思考。学完A课文后,学生对于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创新追求已有一定的认知,也容易联系到中国品牌,这样可以自然过渡到B课文。结合B课文,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海尔公司如何从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发展为世界顶尖的家电巨头,探讨海尔开拓美国市场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展现的智慧。海尔凭借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成就了国有品牌,成为中国企业的骄傲,这一榜样有助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产生“强国有我,不付青春”“责任有大小,吾辈当自强”的共鸣,追求“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本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就“责任”或“创新”为主题,写一篇英语作文,通过思考和文字梳理自己的认知。

(二)  课堂教学阶段,渗透思政元素

本案例以B课文Haier Seeks Cool US Image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同时关注育才与育人,一方面确保培养学生语言核心能力,解决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重难点,学习词汇、表达和句型知识,训练翻译方法,拓展写作思路,同时通过师生交流,训练英语听说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主题讨论、课文分析、例句练习、内容总结、作业巩固”五个环节,渗透关于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思考。

1  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环节由导语引入和问题讨论两部分构成,通过复习已学内容、引出目标内容,点出隐含思政元素的思考话题(见表1)。

2  课文分析、例句练习、内容总结

通过主题讨论,自然过渡到B课文关于海尔公司的阅读学习。在课文分析、例句练习和内容总结三个环节中,学习语言核心知识,同时渗透思政元素。这三个环节既适用于整篇文章阅读也可以在段落学习中体现。以B课文标题和第一二自然段为例,具体见表2。

上述教学片段,主要通过这两段语言材料,训练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名词转化动词的词法、翻译词类转译等技能以及重点词汇的用法。与此同时,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通过例句及内容总结,突出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3  练习巩固

B课文学完后,教师鼓励学生联想当下中国不同领域举世闻名的品牌,如航空航天的北斗、交通运输的高铁、国家能源的电网和民生民用的华为等,查阅这些famous brands的奋斗之路,思考其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教师布置作业,侧重于语言知识点的复习,从所学专业及个人成长的角度思考责任或创新的意义。同时注明截止时间,意在提醒学生注意作为学生的责任。

(三)  课后评价阶段,强化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育才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结束性评价共同构成。育人评价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德育的结果可能在学生毕业多年后于某个点突然彰显出来。德育本身是个长期且需多方坚持不懈的工作,但是课堂上可以即時点评学生反馈问题时的表现、课堂上参与的程度,调控课堂,激励、引导学生对相关德育内容的学习迁移。课后教师回顾,并反思得失。

三  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本研究在大学英语课程阵地探索育人与育才的融合实践,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渗透于教与学全过程,总结了挖掘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的三个阶段、四个维度和五个环节的思路和措施,并形成案例,助力推进课程思政“三进”工作,落实落细课程思政理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 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王岩.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J].青年发展论坛,2017(27):40-46.

[3] 王卓.课程思政对外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性与媒介性[J].山东外语教学,2021(42):59-68.

[4] 蔡基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27-31,4.

[5]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3):47-52.

[6] ALFRED W,JEAN-L P. Improv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rough Practice-Based Research:VaKE(Values and Knowled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Based Teacher Education[J].Vocations and Learning, 2016(9):63-84.

[7] 杨再延.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8]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8.

[9] 黄仁贤.中国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0] 夏玉玲.新时代大学生责任当担精神培育思考[J].大学,2021(51):47-49.

[11] 王冀生.大学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J].中国高等教育,2014(9):8-11.

[12] 孔庆炎.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