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藏《四喜图》刍议

2023-07-05 02:14臧晓敏
书画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四喜博物院花鸟画

文_臧晓敏

无锡博物院

内容提要:传统花鸟画在宋代发展到了巅峰水平。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注重写实,刻画精微传神,章法灵活多变,强调内心情感的抒发,注重表达弘道重德的文人精神理想。无锡博物院藏无款《四喜图》是著名画家周怀民捐赠的一件绢本设色花鸟画作,其画面物象造型生动、笔法活脱,极具艺术价值。遗憾的是,其成画年代一直没有定论。无论从画面布局及技法运用方面来鉴赏,还是从作品题材选择、题跋与款识等方面来看,该作品都具有明显的宋代花鸟画特征,和宋代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4年,无锡籍著名画家、书画鉴藏家周怀民将毕生收藏的古画、现当代名家作品以及其本人作品,共计226件,悉数捐赠给家乡无锡。其中《四喜图》成为无锡市博物馆(今无锡博物院)古代书画收藏中年代最早的一张,画面造型生动、笔法活脱,极具艺术价值。关于这件无款《四喜图》的创作年代,专家莫衷一是,其与宋代绘画的关系也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

一、《四喜图》赏读

无锡博物院藏《四喜图》为一件无款作品,画作纵149厘米,横80厘米,绢本设色,是国家二级文物藏品。《四喜图》中绘松树两株,枝干曲折,松针挺拔而疏松,有清峭刚健之貌。以此气势纵横、雄奇简劲的松树为背景,在虬劲苍健的枝干上,站立着四只喜鹊,姿态各异,颇具生趣。四只喜鹊的形象塑造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形象传神且有呼应。中国人认为喜鹊能够报喜,特别通灵,喜鹊逐渐成为百姓心中吉祥和福气的象征。喜鹊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吉祥题材,而“四喜”又取谐音,有“喜事连连,来自四面八方”之意。松树也是花鸟画家喜闻乐见的题材。在中国的文化中,松树常常有吉祥、长寿寓意,还常和仙鹤、梅花等题材一并入画,意义深远。整个画面采用工写结合表现手法,整体笔法强劲而少含蓄,转折顿挫之笔多。在喜鹊和松针的刻画上,局部较为细致,松树的枝干多处少勾勒,以渲染为主,且墨色变化丰富,有层次感。构图上采用了折枝取景的方法,但从整个画面布局来看,推测原画要稍大一些,画面边缘被裁剪掉一小部分,原画或更显气势。画幅诗堂处有近代著名画家、书画鉴藏家吴湖帆题识:“宋人四喜图。谛审图中笔法,似出马远、马麟父子之手。辛卯冬,吴湖帆鉴题。”

二、《四喜图》收藏来历

周怀民收藏《四喜图》有着一段令人惊奇的故事。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收藏家杨啸谷欣喜于收得一幅宋代马远的《四喜图》而大设宴席表示庆贺,周怀民也应邀到场。宴会上,杨啸谷展示此画,与众人欣赏,大家都连声称赞,羡慕不已。周怀民接过此画默默地仔细查看,以鉴赏书画的慧眼,发现此画为赝品,颇为遗憾。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真相渐渐大白于世。此件《四喜图》为周怀民一画家好友所作,画家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一夜之间临摹完原作,达到乱真的程度,临摹水平甚至超过原作,在拍卖会上拍出了比原作更高的价格。而原作仍在收藏家蔡京台手中。在蔡京台与这位著名画家商议画作成交之事期间,该画家就临摹了这件作品,堪比原画。多年之后,蔡京台家境日渐窘迫,出于无奈欲将《四喜图》转让。周怀民听说此消息,生活并不宽裕的他筹集重金将此画买下,之后悉心收藏、倍加爱护,1984年时将原画捐赠于国家。

图1 宋 佚名 四喜图 149cm×80cm 无锡博物院藏

为感谢周怀民的捐赠义举,1987年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并筹建了“周怀民藏画馆”。2016年,经详细调研、精心选址,周怀民藏画馆迁移至江苏省无锡市运河公园内并改造升级,在体量和陈列内容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周怀民藏画馆新馆于2016年10月11日对外开放。《四喜图》及200多件文物至今得以保存在无锡博物院。

三、《四喜图》的断代争议

作为一件无款佚名古代绘画作品,《四喜图》画面提供的印章、题跋、著录等信息都很有限,故绘画风格、笔墨、布局等成为作品真伪鉴定和作品断代重要的依据,对其成画年代的推断成为之后颇有争议的鉴定话题。

书画鉴定大家杨仁凯将此幅《四喜图》鉴定为南宋绘画,并写文章说:“宋人《四喜图》造型生动,运笔活脱,绢素细密,画面构图清新感人,的确是一件南宋佚名高手之作,曾被荣宝斋木版水印复制问世,竟引起过一场争议。”[1]吴湖帆将其鉴定为南宋画家马远、马麟父子作品,作品鉴定的意见在诗堂处落有题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也将此件《四喜图》定为南宋时期作品。之后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此件作品与明代院体的某些作品有相近之处。而据资料,明初“院体”画被改款冒充宋画也是当时常见的现象。傅熹年认为这件《四喜图》是明代作品,刘九庵则认为是元末明初作品。杨仁凯一方面认为此件《四喜图》为南宋人作品,另一方面指出对元以前书画的鉴别难度大,各家意见可做参考,不能作为结论。专家们各持己见,可谓见仁见智。

四、《四喜图》与宋代花鸟画

(一)宋代花鸟画概述

在五代花鸟画成就的基础上,宋代花鸟画发展到巅峰。宋代儒学的复兴给予绘画新的养分,一时间画家习儒也成为画坛的普遍现象,新儒学思想被画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一方面,宋代时期的花鸟画以尊重客观实物为基础,追求精致与生动,将上古时期花鸟画的写实推向了极致;另一方面,宋代花鸟画的内容形式多样化,题材选择具有一定的寓意性,成为道德伦理隐喻的载体。北宋时期,花鸟画的绘画取材广泛,仅《宣和画谱》所载,当时宫廷收藏北宋30人的花鸟作品,数量在2000件以上,所画桃花、牡丹、药苗、月季、菊花、新夷、红蓼、海棠等竟有2000余种之多[2]。到了南宋时期,许多花鸟画家除绘花鸟画外,还兼作人物、山水画,并擅长其中某项题材。《宣和画谱》中《花鸟叙论》对当时的绘画题材寓意也有明确的说明。于当时的画家来说,绘画题材和内容的选择都离不开其阶级意识和审美情操。再则,宋代推崇“尚文”的文化政策,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创作,借此抒发情感,绘画风格由“重形似”逐渐转向“重胸臆”。宫廷画家与文人画家两个绘画群体的相互切磋和交流,促进了院体绘画与文人绘画观念互相渗透与影响。南宋时期,画家更是摆脱了北宋时期过于严格的写实要求,花鸟画的描绘更加注重追求“神似”和画面空间的灵活应用,并已注意花卉枝干的穿插与空间关系,画风更趋于简洁和装饰,在绘画表现技法上追求创新,不少作品中采用工细兼粗放的画法。

宋代皇帝对绘画的喜爱更加促进了当时绘画的发展,特别是宋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成为古代最完备的官方绘画机构,上自皇帝下至民间画家,都参与到绘画创作中。宋徽宗赵佶对花鸟画更是偏爱。《宣和画谱》中记载,赵佶所收藏的花鸟画作品占全部藏品的四成以上,他亲自作画,所绘花鸟画作品《五色鹦鹉图》《竹禽图》等成为经典绘画中的精品,影响深远。

(二)《四喜图》的宋画特征

首先,从作品题材的选取上看,宋代绘画在题材选取上由之前的以人物为主逐渐转向山水、花鸟,花鸟画题材常常含有一定的隐喻性,绘画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宋代花鸟画追求“伦理化的趣味”,是花鸟画家的根本取向。宋代花鸟画家普遍视花鸟画为人道德品质的象征。如赵佶的《瑞鹤图》中呈现出的祥和景象,喻示天赐祥瑞。无锡博物院藏无款《四喜图》画面中喜鹊和松树正是宋代画家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寓含吉祥、长寿、喜事连连之意。画家借此表达美好的心愿,反映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从画面布局及技法看,宋代画院画家受新儒学的影响,推崇“格物致知”的绘画思想,所绘花鸟画重法度、写生,推崇写实的绘画技法,画面精致、细腻。南宋时期的花鸟画追求简洁、装饰的画面效果,文人戏墨的出现更是给绘画注入了活力。宫廷绘画精工细腻的写实之风与文人绘画的水墨写意性相融合,给予了画面更多的诗情画意,在反映自然客观现实的同时,亦表达出画家创作的真情实感。无锡博物院藏无款《四喜图》构图清新,层次分明,采用工写结合的绘画技法,喜鹊和松针以工笔画出,勾勒少,多渲染,墨色层次变化丰富,并适当加入花青设色;粗笔写出松树枝干,笔墨劲利阔略,勾皴硬朗,同时注重空间层次关系和枝干的穿插。该画面的绘画表现技法和形式正是南宋花鸟画转变时期的典型特征,当时的画家马远、马麟、林椿、李迪等是这种画法的代表画家。其中南宋画家马远、马麟父子出身绘画世家,一家五代皆为画院待诏,父子二人均为全面型画家。马远对山水画的若干画法做出了程式化的总结,对山石的皴法、柳条枝干的画法等都有自己的绘画程式语言,并有“马一角”之称。马远在花鸟画方面也有创新,风格独树一帜,对当时和之后的绘画做出了卓越贡献。马远之子马麟更是将折枝花卉的画法及马、夏山水画的特征推向了极致。

最后,从题跋与款识上看,在宋代之前的绘画作品中,画家基本上没有加盖印章的习惯,而且画面中题跋的书写也有待完善。宋代绘画中穷款、隐款的现象十分普遍,画家为了追求一种真实的自然境界,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往往不在画面上书写大量的文字。宋代的绘画作品常将题字藏于画面中树干处、石头上,这种情况较为多见。无锡博物院藏《四喜图》正是一件无款佚名绘画作品。

无锡博物院藏无款《四喜图》在作品题材选择、画面布局、技法运用,以及题跋、款识的书写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宋代绘画特征,这些也都反映在吴湖帆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等一些专家学者的鉴定意见之中。同时,由此也可推断出吴湖帆在画作诗堂处题“宋人四喜图”的缘由。

结语

无锡博物院藏《四喜图》以喜鹊和松树为主要描绘对象,运用工写结合的绘画技法,画面造型生动,笔法活脱,极具艺术价值。由于《四喜图》画面提供的印章、题跋、著录等信息都很有限,故绘画风格、笔墨、布局等成为作品真伪鉴定和作品断代重要的依据,而其所具有的绘画面貌显示出其明显受宋画影响。诚然,有专家认为,其画面的技法运用与明代院体的某些作品亦有相近之处,故对作品创作年代的推断成为一些鉴定名家争议的话题。对无锡博物院藏无款《四喜图》以及相关绘画作品历史背景、绘画特征、艺术内涵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该作品,追溯宋代绘画的历史、艺术特色,进一步厘清对宋代绘画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四喜博物院花鸟画
博物院寻兔记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四喜福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我和赵四喜的少女时代
【四喜贺寿】
参观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