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2023-07-06 16:00文兵元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方法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写作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每个部分都要相互贯通,语言要精练顺畅。纵观作文教学中的材料作文更是占据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初中阶段,材料作文教学的讲解尤为重要,全国很多省市的中考语文作文都以材料作文命题。就材料作文存在的审题立意难、写作跑题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方法

初中阶段的材料作文写作是重点教学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社会、自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或者针对某一种现象、某类问题表达的思考与看法。面对材料作文时,一些学生有时在审题时就出现了偏差,导致整篇文章主旨不明确或者不准确。针对材料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出发,通过例文借鉴、多读多写、多练笔、多元化评价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材料作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学生写作时面对给出的材料,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能更为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在写作时出现角度不够宽广、对问题分析不全面的情况。二是筛选性原则。材料作文在创作时,有时出题人可能会有多种审题立意的角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长处,选择较为新颖的角度进行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筛选性原则的作文材料性更丰富,创作的角度和立意也有多样性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前提是学生必须要把握好材料立意的范围,准确切入问题。三是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一直是作文写作中被反复强调的问题,无论是材料作文或者其他形式的作文,作者都要从既有的题目中找出突破点,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避免大众化的文笔,不能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此原则下学生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创新性融入自己的文章并自圆其说成了作文成败的关键。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向

(一)转变思考方向,联系实际生活

面对材料作文学生首先应从材料的整体、正反面去思考材料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材料想要说明的道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材料中人物、事件把握住材料的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材料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材料中所讲述的内容,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思考问题的情况。比如,在“赵人卖马”的材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卖马者”“买马者”“伯乐”三个角度去考虑卖马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现象。从批判的角度来看,卖马者要求伯乐围着马看三圈,并在离开后回头再看三下,体现了卖马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从伯乐的视角出发,写作者可根据现实生活中明星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误导广大消费者的行为来选择写作的角度。而对于买马者,学生可以从盲从的层面出发,根据自己日常所积累的素材来探索寫作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解读材料方面分析材料、找准角度,为习作构思打好开端。

(二)从不同维度出发,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横纵向、逆向、延伸、类比四个层面进行审题。材料作文的内容指向性一般都较为明确,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如何立意时,应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如何确定作文的立意。一是横纵向立意。这需要学生利用做批注的方法根据材料中出现的“话”、最终的结果,来顺着材料的发展进行立意。从而能够让学生紧密联系材料,并根据材料的观点展开系统论述,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跑题、偏题的低级错误。二是反向立意。学生可根据材料内容从反面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比如,在“两个商人去非洲考察鞋子生意,结果发现当地居民都不穿鞋子。一个商人败兴而归、另一个则喜出望外。”这则材料中,学生可以从反面思考寻求一种新的思想、提出新的见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反向立意需要学生精准把握材料中所讲述的内容,并把自己日常积累的写作素材转化为有力论据,提高论点的说服力。三是延伸立意。教师可帮助学生学会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材料进行整合、推理进而拓展延伸。这对于学生运用自己日常积累的材料写出立意新颖、主旨突出的作文而言十分关键。四是类比立意。让学生把材料内内容与材料外内容联系在一起,综合对比分析以确定作文立意。类比立意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炼深刻、有内涵的主题,从而让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提升作文的整体质量。学生从四个不同层面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快速找到与立意角度相关的话题,有效增强作文的针对性,从而让作文能够针砭时弊、有的放矢,把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品德理想以及观点态度等话题融入作文习作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将作文立意与社会现实相匹配,充实作文内容、明确写作中心。

(三)综合明确材料论点,科学拟定作文标题

科学确定论点、系统拟定题目非常关键。材料作文的论点应具备“紧扣材料”“表述清晰”“稳妥积极”“论点鲜明”“简洁明了”五个基本特点,这就需要学生从材料的解读、观点的提炼、语句的运用方面认真思考,确保论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拟定题目需要学生从给定材料中确定立意,是做好审题立意的点睛之笔。俗话说:“文章是躯干、论点是大脑,而题目则为眼睛。”好的题目能够瞬间吸引读者,使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类型材料中确定题目的类型。如论点型题目可以采取偏正短语的形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想型题目则可以注重题目的新颖性,确保题目简洁新颖不落窠臼。关系型题目则可以把材料内容上升到人与人、情感与价值理念的层面,把题目与论点相结合,突出作文的立意与中心。

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探索

(一)系统分析关键字词,精准分析材料主旨

学生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形成以点带面的审题立意。近年来的材料作文,在内容上非常的广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要在多种材料中理解透彻,读懂弄清,让自己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从关键的字、词、句上去抓重点。比如,一则材料作文讲的是一头狮子每次捕猎失败后总告诉自己:“我的耐力比不上猎物,但是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三年后狮子成了草原上最棒的那一个。以上述材料为例展开的作文写作,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入手,如“每次、总”,说明狮子在失败后不断地总结经验、警醒自己;如“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说明狮子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如“三年后”,狮子一直在坚持,这种毅力让它最后成了最棒的自己。

(二)设计多元化阅读学习方案,强化学生的读思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姐妹”。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那么阅读则是输入。没有营养的输入,哪有豐盈的结果呢?所以,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在阅读内容的范围上不做硬性设置,让学生通过博览群书,品味阅读中的字、词、句,带着有效的思维,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行为动作,多角度地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立意,为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其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心中没有任何语言”的情况。大量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快速抓住文章内涵、理解文章深意的能力,为材料作文审好题、立好意打好基础。

(三)注重日常积累,培养学生勤思善用意识

学生在作文写作时,由于字、词、句等方面的匮乏,有的学生总是将目光盯在800字的“终结”线处,抓耳挠腮地拼命往外挤,为了凑够字数而写作。这种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质量一定不会太好。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做到多积累、多赏析,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随时进行记写,提升自己在语言方面的敏感度。仍以上述的材料作文为例,看似一篇简单的材料,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如果经常性地开展大量阅读,像类似于扬长避短、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的优势而喝彩、做人要有反思的能力等方面的文章,那么相信在看到类似的材料作文时,学生的写作思路会如泉水一样涌现出来,所作文章也一定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把材料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材料观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思考,提炼出相关的论点。进而帮助学生把论据搜集、文本框架设计、作文内容构思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写作提纲对作文的写作方向、内容以及细节进行合理规划。针对学生在规划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并通过材料关键句展开丰富的联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联想思维,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材料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总之,破解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不仅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要从学生这一创作主体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宽松的创作氛围,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创作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更加全面地审视材料、指出问题,创作出更具新意、更高水平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陈其佳.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

[2]陆丽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J].课外语文,2019(15).

作者简介:文兵元(1974— ),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九年制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方法
浅谈初中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