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小国牵动欧洲战局

2023-07-10 15:35何任远
领导文萃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多瑙河摩尔多瓦比萨

何任远

2023年3月,乌克兰邻国摩尔多瓦的议会通过决议,将该国官方语言名称从“摩尔多瓦语”调整为“罗马尼亚语”。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几乎一样,统一名称之后,相当于形成了“小罗”摩尔多瓦向“大罗”罗马尼亚靠拢的格局。而“小罗”的真正目的,是像“大罗”一样有朝一日能加入欧盟,甚至北约。

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人均GDP常年居欧洲倒数前三的摩尔多瓦,基本不会引起世界注意。而现在,这个与乌克蘭西南部地区接壤、盛产葡萄酒,境内存在大量俄罗斯族居民的小国,引起了北约、欧盟和俄乌交战双方的关注。

被战火殃及的池鱼

曾是强大苏联一部分的摩尔多瓦,如今在军事上可谓不堪一战。其国防预算只占年度GDP的0.4%;由于缺乏防空力量,其对俄乌战事中飞过其领空的导弹束手无策。

不过,摩尔多瓦作为战事后方,对乌克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乌克兰由于昔日的黑海海港重镇或被占领,或因海面上的水雷威胁难以完全通航,相当依赖西面和西南面通往波兰、罗马尼亚或摩尔多瓦的边境运输要道。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地区与波兰之间的交通线,固然是乌方生命线,却因为需求过大而经常出现拥挤。因此,其西南部比萨拉比亚地区(行政上属于敖德萨州)也是乌克兰维持战时经济的咽喉要道。

从德国腹地流经中欧地区,再经过巴尔干诸国,多瑙河最终在乌克兰的这个西南角落流入黑海。乌克兰从俄军手上夺回蛇岛后,多瑙河入海口的安全形势可以说得到了极大舒缓。在乌克兰出产的粮食,得以从多瑙河经欧盟地盘运往世界各地。

乌克兰比萨拉比亚地区,三面被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黑海包围,与乌克兰其他地区只有一条狭小的走廊连通。从乌克兰本部进入比萨拉比亚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途经挨着摩尔多瓦边境的公路,另一条是靠近黑海边缘的铁路,但后者容易受俄黑海舰队的攻击,安全上并不可靠。

也就是说,乌克兰农产品要进入多瑙河运输网络,实际上只能依赖靠近摩尔多瓦边境的那条公路。因此,保持摩尔多瓦的政局稳定,对于战时状态下的乌克兰和西方阵营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俄乌战事爆发一年后,摩尔多瓦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受冲击,其经济也受到重创。摩尔多瓦的出口产品除了面向欧洲,一个重要市场是俄罗斯。作为苏联时期的重要农业出口地区,摩尔多瓦曾长期是苏联的“酒窖”和“果园”。但随着俄罗斯遭到西方制裁,摩俄贸易也面临很大困难,去年其对俄出口额下降了1.9亿美元,降幅相当于该国GDP的1.6%。根据德国经济研究中心GET的报告,2023年摩俄贸易往来也许会全面中断。

根据联合国发展署的预测,由于俄乌战事的影响,摩尔多瓦将会有30%的人口生活水准陷入贫困线以下。

比萨拉比亚走廊

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彼得·扎安曾在多次公开讲座中说,对地缘安全一直敏感的俄罗斯,要把势力推进到波兰中部维斯瓦河和多瑙河的黑海三角洲,才会感到真正受自然边界的保护。因此,相对于乌克兰这道“主食”而言,摩尔多瓦也是一道让人垂涎的“配菜”。

摩尔多瓦经济和国防力量羸弱已经是多年的事实,但西欧大国也是在俄乌交战后才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浓厚兴趣。在西方阵营看来,俄罗斯多年来一直把摩尔多瓦作为施展各种手段的“预演平台”:早在1990年代初,俄军就支持摩尔多瓦境内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对抗新独立的摩尔多瓦共和国。摩尔多瓦当年的军事干预失败,导致了国内多年处于准内战状态,难以成为欧盟或北约的候选成员国。

跟许多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摩尔多瓦的政坛也分裂为“亲俄”和“亲西方”两大阵营。目前担任总统的玛雅·桑杜是其国内亲西方派的头面人物,在担任总统前曾在总理位子上干了18个月,就被国会拉下了台。今年1月13日,桑杜发表声明,称一场旨在把她赶下台的政变正在酝酿。

就如同桑杜本人曾经历的那样,摩尔多瓦现任总理可能很快就要面临被国会拉下台的结局。

如何转移大众的视线、避免摩政坛持续动荡?打罗马尼亚牌,是一个方便的能够讨好大众的选择。

罗马尼亚人和摩尔多瓦人相隔一条多瑙河,讲着相似的语言,却因为历史原因最终分居两国。在一战结束前后,争夺巴尔干西部的三个老牌帝国相继灭亡,一些本来游走于几大帝国之间的中小型民族国家,得以成为地区性强国。在1918年,当时的罗马尼亚从溃败的匈牙利手上接过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又趁着沙俄陷入革命危机从中抢到了比萨拉比亚地区。

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势力交界处,比萨拉比亚地区是以德涅斯特河和多瑙河为界;而在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力量逐渐从巴尔干半岛消退,这片土地被划入了沙俄帝国版图,直到一战结束为止。如今,它包括了整个摩尔多瓦国土(占整个比萨拉比亚地区2/3面积),以及乌克兰西部可被称作“乌克兰比萨拉比亚地区”的敖德萨州部分领土。

一个世纪前,面对两个新加入的地区——特兰西瓦尼亚和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中央政府摆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罗马尼亚优先把资源投入特兰西瓦尼亚,而对比萨拉比亚地区却摆出一副掠夺者的姿态。二战后,苏联在重新占领比萨拉比亚地区并刻意培植摩尔多瓦主体性的时候,也是把比萨拉比亚民间当年抵抗罗马尼亚政府的历史,算作摩尔多瓦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意识的一部分。为了让摩尔多瓦人自感与罗马尼亚人有所区别,苏联当局还把摩尔多瓦人过往使用的拉丁字母改为西里尔字母,同一门语言从此有了两套书写符号。

苏联解体后,地区实力的此消彼长,让新独立的摩尔多瓦有了重新与罗马尼亚勾搭的机会。在摩尔多瓦民间,与罗马尼亚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对于普通摩尔多瓦人来说,能够取得罗马尼亚护照,也就相当于拿到了合法的欧盟公民身份。对于目标并非政治性的许多普通公民来说,他们的最终目标其实是:拿着合法的欧盟公民身份,到更发达的西欧国家打工。

“大罗马尼亚”梦

摩尔多瓦政府在亲西方政党的主导下通过语言法案,把摩尔多瓦的官方语言称谓改为“罗马尼亚语”,实际上是彰显了其借助与罗马尼亚的文化渊源,投靠西方阵营的野心。

但摩尔多瓦乃至整个比萨拉比亚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也许会让这种21世纪的“大罗马尼亚”大梦再度变成噩梦。

比萨拉比亚一直以来民族面貌非常复杂。就是在今天的乌克兰境内,南比萨拉比亚地区也是民族关系最复杂和多元化的地区。这里不仅有乌克兰境内比例最高的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少数族裔,为数众多的乌克兰吉卜赛人也多数世居于此。而且,这里也是乌克兰西部亲俄力量相对集中的地方。从乌克兰本部进入南比萨拉比亚地区的两条主要陆路运输,屡次遭受境内亲俄力量的暗中破坏。

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比萨拉比亚地区,亲俄的民族并不一定是俄罗斯族。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世代居住在比萨拉比亚走廊的加告兹人。 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中,不少加告兹人加入乌东亲俄武装阵营,成为俄乌冲突中亲俄一方的马前卒。

从加告兹到德涅斯特河,摩尔多瓦每次试图迈出“往西看”的步伐,都可能导致国土的支离破碎。

正如英国地缘政治学家詹姆斯·科尔·林德赛所说,论实力和财力,今时今日的罗马尼亚难以像当年西德那样把另一半“吸收”进自己的版图。摩尔多瓦境内的重重矛盾,也将会让罗马尼亚在实现“大罗马尼亚”野心之前望而却步。多瑙河两岸存在两个独立国家的面貌将维持不变,但随着摩尔多瓦改变官方语言称谓,自认“小罗”的摩尔多瓦,最终格局也许会是走在“大罗”身后,艰难地打开通往西方的大门。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多瑙河摩尔多瓦比萨
比萨
摩尔多瓦:苹果量少价低
请你吃比萨
惊艳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对俄水果出口急剧下滑
比萨,比萨
好吃的比萨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八)——匈牙利留学杂记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七)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二)
—— 匈牙利留学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