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孔》中人物的生存困境

2023-07-10 04:33吕梦涵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存困境

【摘 要】《透气孔》是作家马卡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马卡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在这部小说创作中聚焦于前苏联战后重建结束后的社会现实状况,着力描绘人们在“安乐化”过程当中的身心变化历程。本文从“生存困境”“伦理关系困境”“精神困境”三个方面对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所处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作品的当代社会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马卡宁;《透气孔》;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I5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017—03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马卡宁创作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从人们所面临的现实的困境出发,将马卡宁作品放入当时的社会当中探究其深层思想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以期能够推进马卡宁创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生存空间困境

(一)女性的边缘地位

阿列夫金娜关于独立和自由的概念蕴含着对于传统的秩序和观念的否定。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种基本的形式,即“自在的存在”(being—in—itself)和“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前者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后者是个体在世界上按照自己的欲望来塑造自己时所获得的一种存在。[1]阿列夫金娜按照自己对于生活和爱情的欲望来做出自己的主观选择,她导演着自己的人生,不在乎外界对于她的任何评价和看法。虽然对于她来说感情的无处寄托是孤独的,但是,她在这种孤独中也体验着自由的选择给她带来的快乐。斯特列别托夫英俊幽默与她一样都喜欢莱蒙托夫的诗,所以在一开始她的爱情天平向斯特列别托夫偏斜,随后由于阿列夫金娜患上了阑尾炎,这时的她渴望被关心被照顾,而在她身边照顾她的是米哈伊洛夫,那时的她转变了对于米哈伊洛夫的感情爱上了他。

当阿列夫金娜开始体会感情上给她帶来的精神上的丰盈时,小说的最后米哈伊洛夫为了自己的儿子上学,将阿列夫金娜作为条件交换了出去,后来阿列夫金娜疯狂的寻找米哈伊洛夫也无济于事。虽然,阿列夫金娜一直以自由独立的女性出现,默默的反抗传统秩序对于女性的刻板的约束,但是在男人的心中她只是一个“透气孔”的存在,是男性的附属品。米哈伊洛夫最终的回归家庭,与阿列夫金娜完全断绝了联系,也意味着阿列夫金娜反抗传统秩序的失败。女性在这个社会当中处在边缘的地位,她们的主体情感被忽视,被任意抛弃,这种荒谬的生活境遇无疑是悲凉的。

(二)男性的自我迷失

如果说在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被当作男性的附属品以一种物品化的形象而存在的话,男性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众多的角色与责任,也成为了他生活当中的困境。不论是米哈伊洛夫还是斯特列别托夫都有稳定的事业,完整的家庭。但是,正是这种表面看起来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冷淡的家庭关系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意识,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虚,他们在寻求一个真正的自我生活空间。

马卡宁在《透气孔》这部小说之中,多数情况下将米哈伊洛夫和斯特列别托夫与阿列夫金娜约会的时间都放在夜晚,与白天的繁忙相比夜晚的时间总是漫长而空虚的。由于斯特别列托夫的存在让米哈伊洛夫倍感危机,他觉得“现在去她那里就像去一个最不可靠的地方”“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阿列夫金娜的房子作为米哈伊洛夫内心的避难所并不是安稳的,他依旧处在一种动荡不安、充满敌意的环境之中,对于与阿列夫金娜的未来也充满了迷惘,在那里他依旧无法完全的摆脱焦虑与恐慌,使他内心的空虚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米哈伊洛夫在阿列夫金娜那里呆到很晚回到家时,他的妻子跟他说着订货人打来的电话内容。但是“米哈伊洛夫整个人都在那里,和她在一起。而且也不是和她,和阿列夫金娜在一起;他现在就自己一个人,很遥远,在最高层次的孤独之中。这种孤独只有他爱的女人才会给他——当她不在身边时。”工作、家庭甚至情人的身边无时无刻的危机感和压迫感让他的痛苦无处释放,这就成为了他所处的空洞的世界之中给他带来的难以跳脱出现实忧虑的困境。

对于斯特列别托夫而言,他对于“透气孔”下了定义,即“透气孔就是当你觉得自在的时候,透气孔就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并不是孤独。而这正是阿列夫金娜,她那儿有诗读,有咖啡,有一种爱……”“透气孔”这一个概念性的词语是对于斯特别列托夫意识上的一个充实。斯宾诺莎所认为“欢乐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增加、以及悲伤与自我实现的能力的降低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快乐之被体验到,不仅是由于某种潜能得到了实现,而且是由于它是自我实现的过程本身的部分。”真正的自由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本性而行动,并保持自己的本性;是积极地表现和实现自己的本质。[2]“在这意识中要求着自己的地位和所占的份额”,将斯特列别托夫的虚荣心重的本质暴露无疑,但是在这场爱情的角逐中败给了情敌米哈伊洛夫使他陷入了自我实现的苦境,最终将自己的本性抛开,屈服于这屈辱的现实的欢乐之中,这便是斯特列别托夫所面对的在多变的现实社会当中追求个人喘息空间的困境。

综上,对于男性而言,虽然是在父权制社会当中,但是他们作为社会主宰者生存空间依然是狭窄的。正是因为他们被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以及社会生产当中占主要的劳动力,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琐事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繁忙的工作以及安稳甚至乏味的生活,让男性失去自己的存在感,他们缺少一处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甚至避开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的,可以释放自己、找寻自我的空间。

二、伦理关系困境

(一)家庭责任的缺失

米哈伊洛夫:米哈伊洛夫是一位木匠,本有一个看起来幸福且完美的人生“他有妻子,有房子,有一份可观的收入,两个儿子也即将高中毕业”,但是他却不甘于这固定的生活模式爱上了诗人阿列夫金娜。他在一家木器厂工作“从一大早起他的衣服就开始散发着抛光剂和油漆的味道”,随着时光的流逝,家具突然成为了时髦高档的东西,他的工作逐渐变得忙碌起来,随着收入的增多,他的生活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好,在生活上他并不贫困,他所面临的困境是在于如何平衡阿列夫金娜和妻子的关系上,更进一步来说就是如何平衡以及同时拥有家庭和爱情。日常住房开销、家庭中妻儿对于他的依靠以及家庭关系中的固化模式等问题都围绕着他,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及情感的压力令他喘不过气。他虽然在因为儿子考大学的问题上十分重视,不惜找情敌——数学家斯特别列托夫帮忙,但是,在他的妻子身上,明明知道妻子早上生病发烧,回到家中也并没有实质的行动,甚至将妻子交给两个儿子照看,自己却去找阿列夫金娜,作为丈夫他并没有坚定的承担起照顾自己妻子的责任。

斯特别列托夫:斯特别列托夫长相漂亮、精致,还是一位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数学家。他结过三次婚有三任妻子,现在的妻子是一位心理医生。他渴望温馨的家庭环境,渴望一种生活中的感性情绪。他的妻子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天回到家都会对他进行精神上的疏导治疗,慢慢的这样的关心在他的眼里不再像亲情,而是医患之间的理性关心,这便成为了他的一种压力。他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在工作上要参加各种会议,上课给学生们留作业,在生活中“给她打个电话,就说现在不能去看他,等从国外回来以后再说吧。这足以把她安抚住——给儿子买套西服、钢笔或者幻灯片什么的;给她来件鲜艳的衣服。当她急不可耐地奔向镜子时,再悄悄塞给小儿子一块口香糖……在说了那么多,打了那么多电话后,就可以消失了,失踪了。”看似对于家庭也是关心的,但是充满了物质的安抚以及对于亲情关系的敷衍,对于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的关怀也未曾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丈夫和父亲时家庭责任的一种缺失。

这两位男性主人公在家庭当中,与自己的妻子都具有一定的疏离感,他们对于家庭都非常的重视,他们珍视自己的妻子却又难以接纳自己的妻子,都厌烦于一种固化的生活规律之中,难以平衡与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琐事的繁杂,两位妻子一个是拥有自己事业的独立女性形象,一位是专心操持家务的全职太太形象,但是都并不能被两位男性主人公所接受,他们极想逃离工作的压力,也想逃离家庭,这就导致了两位男性主人公在家庭责任上的缺失。

(二)三角关系中的女性物化

“物化现象是人的关系的一种虚幻的表现形式。”在马卡宁的笔下他将传统的知识分子直接“镶嵌”在物的夹缝之间。作为三角关系中的诗人阿列夫金娜,她既是传统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又是一个追求自由和自身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事業上,她喜欢写诗就出版了自己的小册子,可以靠自己的才华养活自己,在感情上,她只追求自己当下喜欢的人。精神独立,财富自由,拥有着“可爱的面容”,但是,她依旧被异化成为了男权社会中的一个物品——“透气孔”。“阿列夫金娜或者是不是阿列夫金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有过一个‘透气孔”,这个“透气孔”是联系在紧张的工作与固化的生活之间的喘息之孔,是快节奏生活之中的放松之处。米哈伊洛夫和斯特别列托夫对于家庭都非常的珍视,同时他们也都爱着自己的妻子,在选择阿列夫金娜和自己的妻子时,两位男主人中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的家庭。更甚至米哈伊洛夫为了让斯特别列托夫辅导自己的两个儿子,在阿列夫金娜正沉醉于爱情之中时,将她作为了交换条件,让了出来。所以可以说,对于她的感情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作为快节奏生活中的“透气孔”的依赖。他们可以随时将她抛弃,也可以被下一个适合的人所取代。

三、个体精神困境

(一)空虚无处填补

《透气孔》创作于1978年前苏联社会在战后重建工作结束,物质生活达到温饱甚至富裕,这样的社会转型对于当时的人们进行着一次“温饱考验”,当时的米哈伊洛夫和斯特别列托夫都面临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工作的忙碌以及家庭关系的冷淡致使他们压力的无处释放,在精神上依旧是空虚的、孤独的。

米哈伊洛夫虽然并没有人催促他,但是他却背负着要承担家里的一切开销的压力,同时,千篇一律的家庭生活和与妻子关系的疏离,使他倍感孤独,让家无法成为他的“透气孔”。斯特别列托夫,作为数学家的他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接受心理医生的妻子的治疗,妻子的治疗长期下来也给斯特别列托夫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两者的压力都无处释放,所以他们对于介于家庭与工作之间的“透气孔”的渴求就体现了出来,米哈伊洛夫虽然不喜欢艺术,但是他希望在阿列夫金娜的积极开朗,独立个性的性格上找到平淡生活当中的一丝波澜,心灵上的喘息;斯特别列托夫虚荣心重、骄傲自大,他所寻找的就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他认为“透气孔就是当你觉得自在的时候,透气孔就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并不是孤独。而这正是阿列夫金娜,她那儿有诗读,有咖啡,有一种爱……”在那里他可以寻求到片刻的安静,而恰好那里也有他所喜欢的诗。

(二)情感无处寄托

阿列夫金娜作为一位诗人,她的诗集不断的出版,经常被邀请读诗,拥有自己的文化圈子,也拥有自己的财产和房子,但是在感情上却无处寄托。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独立以及姣好的面容、丰满的胸脯让阿列夫金娜变得骄傲,在许多人的眼里她显得有些古怪。“在诗里她总在爱着什么人,而谢天谢地,米哈伊洛夫已经成熟了,知道这个她所爱的人——不是米哈伊洛夫,不是另一个,也不是第三个,这是某个人,某个好像根本不存在的人。” 阿列夫金娜的自由的爱着她所爱的人,来她房子里的客人也不只米哈伊洛夫和斯特别列托夫两个人,直到她因为米哈伊洛夫在她得阑尾炎时对她细致入微的照顾爱上他时,阿列夫金娜的感情才有了暂时的归属感,但是,最后米哈伊洛夫却因为自己孩子要考大学而放弃了她。在小说中,看似阿列夫金娜高高在上的在导演着整个过程,不如说她也是在过程中被选择的对象。在浪漫与现实之间,她被现实所感动,最后也被现实所抛弃。

四、结语

马卡宁作为当代俄罗斯文坛最有声望的作家之一,他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于现实的较为客观的记录,不仅从文学的角度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甚至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也产生着可以考究的价值。作者马卡宁在作品《透气孔》当中引导我们要在忙碌的社会当中寻找自己精神上的透气孔,另一方面也为警醒我们,在寻找“透气孔”时也应该遵循社会道德,他的作品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事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源,曹雅娟.浅析萨特的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4).

[2]田洪敏.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物性书写:以弗马卡宁为中心[J].外国文学研究,2017(6).

作者简介:吕梦涵(1998—),女,山东冠县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生存困境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女性的生存关系及其困境
云梦皮影戏的生存困境和传承创新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论被拐卖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新写实小说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乡村生存悲剧的伦理审视
当代中国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