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3-07-10 19:40李俊东党俊华
果农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农技推广对策建议服务体系

李俊东 党俊华

摘 要: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汉台区基本形成了区、镇为主的农技推广格局。在组织重大技术推广、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对策建议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专门为农民提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可以加速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温家宝总理曾经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足以看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笔者就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了解分析,认真思考,基本掌握了该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谈一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创新。

1 汉台区农技推廣体系建设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法》自1993年颁布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汉台区各涉农单位非常重视该法律的贯彻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原则、重点和任务后,该区加快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步伐。特别是近几年,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图1)),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和深度,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等科教服务活动,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台区农技推广组织机构相继建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雏形显现,发展平稳,并日趋完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主要由区、镇两级组成。

区级农技体系现状:组织机构按照职能分工,设置科学合理,全区共有1支农业执法队伍(汉中市农业执法支队汉台大队),7个中心(农技、蔬果、农检、水产、畜牧、农机、农经中心)。这8个涉农机构隶属于区农业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与工作经费由区财政解决,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可保障推广工作稳步推进。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多数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65人,初级职称24人;学历层次大专以上的124人。

镇级农技体系现状:根据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汉台区实施了撤乡并镇工作,各镇农技推广体系于2007年进行改革重组,并建成了15个农技站。截至2020年底,全区7个镇8个街办实有农技推广人员52人,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4人,初级职称的12人。改革前一个乡镇一般有七八个农技推广人员,现在却只有两三个,而且他们经常围着镇政府中心工作转,无暇顾及推广农业技术,对农技推广工作只是捎带而已。更有甚者,个别乡镇街道办已没有专职农技推广人员了,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名存实亡。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民营型组织,他们大多自发组建,业务上受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指导,由于工作经费需要自筹,资金欠缺导致从事农技示范推广工作的人员也很少,仅有50多人。具有广泛服务对象的村级农技服务历来是个薄弱环节,基本上没有专职农技推广人员,不少村组的农技服务出现了断档、滞后的现象。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市制定相关政策,注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发展,并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自2021年汉台区被列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区以来,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农民意识及其他客观原因的制约,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2.1 管理体制不顺,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区级与镇级农技推广机构专业人才分布不均,区级人员数量相对能够满足正常技术推广,而镇级人员力量薄弱。在管理体制上,镇农技站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没有人事管理权限,业务工作仅限于数字统计、农事安排等,与真正的农技推广工作接近“脱节”,且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的现象。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农技部门进行了减编减员,尤其是各镇,近年来进行了两次大的撤并,从最初的30多个乡镇撤并为目前的7个镇、8个办事处,乡镇农技人员越来越少,由于基层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严重阻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使众多农业科研成果困在城市,荒在农村。基层推广力量不足,导致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一些科研成果只好束之高阁,好的农业技术只能停留在试验田里、示范“点”上,而无法将其推广到“面”上。整个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

2.2 农业科技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技人员获得学习、进修的机会少,难于了解掌握业内新技术、新动态,知识老化、思路不宽的问题十分突出,单一的专业技术不强,不能满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需求,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服务的要求。

2.3 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地方财政薄弱,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仅保障人员工资和很少量的专项经费,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引进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机构存在基础设施破旧、办公场所简陋的突出问题,很多机构缺乏先进的设备器材,有的连试验田地都没有。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推广活动是靠一张嘴、两条腿。由于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有效解决,许多工作只能推迟开展,有的还被压缩或取消,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示范带动能力下降,农业科技及实用技术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同时受编制、经费、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近年来,农技推广部门很少招聘人员,加之农技专业毕业生也很少愿意选择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使得农技推广部门人才断档,后继乏人,农技推广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较为突出,也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4 推广队伍流失严重

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不辞辛苦,付出的劳动量大,换来的却是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与社会、心理期望值形成巨大落差。另外,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任用难以正常组织开展,严重损害了基层农技干部应有的合法权益,一些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工作条件艰苦,因此工作中颇有怨言,他们只是把农技推广喊在口上,忙于应付,常常浮在上面,很少深入底层。其中一部分被借调到其他单位,还有一部分也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人心不稳,难于安心工作,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效果。

2.5 农民素质较低

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迅猛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仅剩老弱农民,这部分人员文化层次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差,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农业生产信息传播不畅,导致先进的技术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应用。

3 原因探究

3.1 农民轻农

特别是在一些城郊地区,土地少,农业在农民心中的主导地位逐步丧失,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突出,而离城较远的地区,虽然土地多,但缺乏劳动力,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生产效益下滑,许多村出现土地撂荒的情况。

3.2 政府不够重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注重发展工、商、旅游业,农业被领导弱化、边缘化,财政对农技推广支持较少。

3.3 机构主体职能意识淡薄

农技推广机构主体职能意识淡薄,缺乏人才选拔、竞争机制。表现在:一些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不愿、很少去基层推广农业技术,农技推广中形式内容单一、缺少推广新机制。

4 几点建议及对策

4.1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学习、贯彻和执行,确立农技推广公益性,突出农技推广主体,发挥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的龙头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按照便于管理、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按种植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推广机构数量和编制,完善机构重设。

二是壮大镇级农技站,保证有足够的人力来承担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可从现有镇农技人员中择优聘用,也可从上级农技推广人员中下派部分工作人员。

三是健全村级农技推广队伍,每个村从农业科技示范户中选择确定2~3名农民技术员,确保每个村配备1名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负责人,农业大村配备1名专职农技员,负责公益性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推进农业科技入户。

四是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延伸农技推广链条。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作用,以培育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技术骨干为基础,推动农业技术、信息供应,完善服务体系。

五是积极倡导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投身农技推广,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功能。

4.2 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充实推广队伍

选拔一些优秀毕业生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要对在职农技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更新农业科技知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无论是区、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还是村级的农民技术员,每年都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让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技能,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图2)。

4.3 加大经费投入,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按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拔给,并逐年有所增加。

一是地方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确保农技人员的待遇。将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确保现有经费不减,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推广经费(图3)。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标准,拓宽农业保险范围,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三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积极改善推广条件,帮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鼓励金融部门、涉农企业及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活动,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4.4 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报酬与绩效挂钩,奖能罚庸,促进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和提高农村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工资待遇,鼓励和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同时,在职称晋升、调资晋级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农技推广工作。要制定優惠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租用农民土地,搞科技项目承包,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致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农技站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头作用。继续坚持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让1名农技人员负责3个以上行政村的农技指导服务工作,重点培育和指导10户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指导他们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制度,制定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农技人员到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工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直接融合。

4.5 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要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狠抓不放,紧紧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快科技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覆盖范围。以科技进村入户为突破口,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造就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要组织科技人员编写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坚持采用集中培训巡回宣讲的方法,专业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与农民群众现身说法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要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工程,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扩大规模,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图4)。

4.6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步伐

通过财政扶持、政府购买、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广泛参与等形式,开展一批农技社会化服务试点,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努力打造一支配套齐全的农技推广队伍(图5),为汉台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猜你喜欢
农技推广对策建议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如何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