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学生态域构建

2023-07-10 08:03曹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

曹琳

[摘 要] 类型教育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机遇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划分标准。从类型教育思维的视域出发,在分析类型教育本质、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知识应用和能力产出,提出可持续和稳定的实践教学生态环境是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南宁学院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双大纲”导教体系、专业名师和行业大师“双师双能”执教体系,以及大师工作室群与行业、企业“内外双基地”资源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全域对接、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的全方位结合,以此向产业、行业和企业辐射,最大限度地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与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形成内外循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生态域。

[关键词] 类型教育;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生态域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以大师工作室群为基础的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JGZ163)

[作者简介] 曹 琳(1976—),女,江西景德镇人,学士,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南宁学院工艺美术文创产业研究所所长,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陶瓷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053-06[收稿日期] 2022-04-06

一、类型教育的提出

随着我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新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换代,生产服务一线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和持久。因此,找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增强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发展态势,2014年3月,教育部就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整体改革思路,计划在全国现有的120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中,鼓励600所左右的地方高校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转型的本科院校约占当时高校总数的50%。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发布,破解了我国高校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1]。至此,我国地方高等院校转型改革步入了快车道,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同质化倾向、毕业生就业难且就业质量低等突出矛盾开始得到逐步缓解。

高校转型改革的重点在转向应用上,向应用型转变的本质是从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这就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思维,即类型教育思维。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层次划分的,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往往象征着学术理论型教育,低层次则对应技术操作教育。其教育逻辑是理论知识传授、理论知识积累和验证性技能学习,以知识和技术输入为导向。国家倡导向应用型转变,就是打破这种层次界限和教育逻辑,把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理论型、研究型、学术型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上来[2]。与层次教育思维下形成的以教育层次选择不同教育模式的传统习惯不同,类型教育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作为确定教育模式的重要标准,并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形成一种全链条的应用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逻辑是以能力产出为导向,以实践知识应用为重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养成为目标,因此类型教育的本质是因类育人、因类施教、因需定教的问题。所以,如何解决类型教育的本质问题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关键。

二、类型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抽样调查了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旅游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和南宁学院等不同类型的地方院校中艺術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发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它们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层次教育的惯性思维依然根深蒂固

层次教育的逻辑是从实践知识到理论知识的提升,最后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高追求,这就导致在教学中,实践总是作为理论的依附而存在,为说明、验证理论而存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以往层次教育思维的引导下,虽然具有较明显的应用性,但是教学的操作色彩比较浓,因此被认为是技术型教育层次,但其教学逻辑仍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高追求,实践总是作为理论的依附而存在。出现分类教育体制后,艺术设计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内在动力不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形式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学的方方面面,导致在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中依然围绕理论教学的主线展开,部分课程先理论教学后实践训练,名义上实践教学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学生的实践仍未离开课堂。少数课程安排外出实践,但时间过短,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一个周期的实践,从而产生了实践只是走过场的问题。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独立的和周期性的实践,学生学习结束后能独立担任实际项目的沟通、创意、设计、制作等能力十分有限,这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实际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从层次教育的惯性思维中转变过来,形成类型教育的育人特色。

(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

传统的层次教育思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研究型高校是知识输入型教育,强调知识的输入;应用型高校是能力的产出,强调实践知识的产出。应用型高校认为能力不是在课堂上获得的,而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必须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训课几乎是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里进行的,直接服务于理论教学,实践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的形式是反复熟练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学生实践是围绕教科书章节内容逐章进行,缺乏以产品生产流程或项目实施环节为主线的系统性实践。校外实践也是传统的“三部曲”,即一年级进乡村,三年级进城,四年级毕业创作。整个实践教学是零星的、分散的、各不联系的,缺乏以能力产出为导向、以项目(产品)实践(创作)为主线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各院校的独立实践课程,除了毕业设计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大一的风景写生或采风,二是大三的专业考查或企业见习。这些都是对传统理论课程的补充,虽然对学生岗位关键能力的形成有帮助,但不是技术支撑点,真正能支撑学生岗位关键能力的是在系统化的生产实践中针对行业需求而进行的系列设计、创作、制造时形成的完整技能体系和创新能力。要构建起这些技术支撑点,没有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无法实现的。

(三)重教轻学,学生能力养成的软硬件不足

在层次教育思维下,研究型、学术型高校属于知识输入型教育,这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是以教为主,而且热衷于学术大师执教,“教得好与不好”成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类型教育思维下,不同层次的高校均以应用型能力产出为主,而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和干出来的,因此必须以学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从调查结果看,各校设计类专业在“教”的方面形成了特色,但在“学”的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为学生通过“学”获得能力的软硬件都没有得到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全过程、立体化的学生实践规划和协同机制;没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大纲;缺乏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和熟练技能的行业大师及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学”;学工系统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脱节,学生专业实践感不强;毕业实习实践缺乏专业指向性,放任学生选择非专业方向实习;实践教学缺乏综合性实践平台,难以满足集中实践、系列化技能训练的需要等。这些软硬件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

(四)重模仿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任重道远

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产出创新创业能力,具体表现在沟通、创意、设计、制造等方面,这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能力。目前,这方面不管是研究型高校还是应用型高校,都是人才培养的短板。重模仿轻创新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尽管部分学校规定60%以上的课程必须有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但每门课程中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占比多少没有明确的规定。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模仿性实验更容易得到师生的青睐,设计类本科专业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占80%以上,一些标明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属于验证性实验的范畴,这种现象与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所以,改革现有的以课程为本、以教材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把重视模仿性实验实训转向重视创新性实验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

(五)重校内轻校外,设计类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难以形成

本科设计类专业的应用设计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天然的产业和行业的依赖性,所以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产业和行业背景的支撑。但在传统的层次教育思维下,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实验实训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本身具有的社会外延性被制约、被压缩,一些原本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被忽视,校企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动力和纽带。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无法形成合力,学校人才培養与社会民间艺人的传、帮、带脱节,难以形成设计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计类专业特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三、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的建设思路

(一)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建设内涵

生态域是生态学的特有范畴,又称生态环境,原指在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因子的影响下,一生物(或其某一生理过程)对一个或多个生态因子变化的适应范围,又称生态幅度或忍耐幅度。这里延伸用于研究本科设计类专业如何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生态环境。作为一种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生态主体”是师生和学校,“生态因子”是产业行业和社会相关组织。如前所述,本科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按照类型教育的逻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为培养学生“沟通、创意、设计、制造”四种岗位核心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践教学的主线是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把能支撑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形成的各个实践环节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九位一体”的全领域实践训练链,即“产业行业体验—理实一体课程实训—专业考查—独立实训课程实践—大师工作室项目实践—学科专业及行业技能竞赛—行业企业实习实践—专业综合训练及毕业实习—独立项目运作(作品创作)—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形式是通过“线下实地实践+线上虚拟仿真实践、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个体实践+团队实践、大师工作室实践+承接社会项目实践”等五方面相结合,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对接。

(二)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双大纲”的导教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逻辑组织教学

类型教育强调的是在同一层次领域内不同类型教育的差别性和特殊性。应用型本科教育虽然要求学生具备与学术型、研究型本科一样的基本理论底蕴,但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技能技术的把握运用。前者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创造发明的能力,后者重点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前者是遵循“学—储—研—创(新)”的逻辑培养,后者是遵循“学—练—用—创(业)”的逻辑培养。由此得出结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实践和应用,单靠在校学习是无法培养出来的,依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不出来的。因此,必须根据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逻辑,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构建与理论教学并行的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形成“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的“双大纲”教学体系。同时,把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相对接,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结合、教室与工作室结合、课程学习与项目训练结合、师生与师徒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全方位实践育人环境,组成由学校内外多个主体、多种资源、多条渠道、多个领域共同发力和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生态域。

(三)组建“双师双能”执教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全域对接

艺术设计类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资源上具有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可以通过用人机制和教学组织的改革,把设计行业独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践教学生态域的各项基础性条件。

艺术设计行业拥有众多的行业大师、能工巧匠和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是所处行业的领军人物,是行业技术和工艺发展的标杆,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水平。他们熟练的技能、精湛的工艺,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教师队伍,是形成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践教学生态域的支撑点。2017年以来,南宁学院改革用人制度,全职引进10位行业大师和专业名师,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首席技师、行业领军人物、非遗传承人等。这些大师和能工巧匠的引进,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筑起了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域的支撑基石,从执教体系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全域对接。

(四)构筑“内外双基地”资源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相结合

具有特殊技能专长的行业大师、能工巧匠、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专业名师的背后是一个个细分产业链,他们是细分产业链的关键连接点和市场供需的桥梁。这些细分产业链与学校专业实践、课程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与行业的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项目运作对接、实验实训项目与市场对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局面[3]。这些由大师连接起来的细分产业链,形成了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践教学生态域的各条主干线(见图1)。

每个行业大师的工作室大多得到行业主管部门正式授牌,担负着对传统工艺传承、保护、创新、开发的使命。有些还具备对外承担咨询业务的资质,具有较强的行业权威性和示范性。这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了典型性和广泛代表性的实习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实践基地不足、训练设施缺乏的问题。大师工作室分布在不同的细分产业和区域,并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地区行业协会等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了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践教学生态域的不同辐射面。

大多数行业大师的工作室具有生产、经营的功能,也是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这些工作室一般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能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实习,解决了学校实践基地有限、专业实践教学难以集中安排等问题。工作室直接联系大师个人,细分产业链、行业、社会组织、研究院所、区域、市场,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充满活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践教学生态域,解决了艺术设计类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不完善、实践教学缺乏综合性实践平台和在以项目(产品)实践(创作)为主线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不愿到专业领域实习等问题。

南宁学院利用民办大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全职引进行业大师、专业名师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学校,并建设“大师工作室群”实训基地,以此搭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校可构建起与行业协会团体、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各产业分支、社会同行个体资源联结的“外桥”,与校内各个实验实训中心、实践课程、实训项目等形成“内桥”,以大师工作室平台为联结点,连通“外桥”与“内桥”。两种资源通过大师工作室平台的融合和转化,构建起专业与产业链相对接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生态链,形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生态环境(见图2),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以来,南宁学院通过建设大师工作室群,以此搭建了学校对接社会、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工作室、教学对接项目、作业对接创业的桥梁和纽带,把行业产业和大师个人及其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资源,解决了多年困扰应用型民办大学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师短缺、实践教学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效果差等难题。截至2021年9月,南宁学院已经建设完成了6间大师工坊、4间专业名师工作室,涵盖了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专业领域。还与广西内外近100名行业大师,50多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了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全产业链融合的实践教学生态域。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前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每届均获广西赛区金奖,连续5届获国家铜奖,2018—2021年连续四年获得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旅游工艺品展“八桂天工奖”金奖,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国家银奖,2019年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一项,2020年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一项。在近年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我校获奖数目和等级均居广西高校前三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

7号[A/OL].(2015-10-21)[2022-03-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46077.html.

[2]姜大源: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型的三大特征[EB/OL].(2019-03-12)[2021-03-03].https://theory.gmw.cn/2019-03/12/content_32631857.htm.

[3]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Domai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Tak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 as an Example

CAO Lin1,2

(1. College of Art & Design,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200, China; 2. Caolin Master Studio, Nanning, Guangxi 530200, China)

Abstract: Type edu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al division standard proposed under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ocal ordinar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ype educ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ter transformation i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ability output; it is proposed that a sustainable and stable practical 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t and design. Taking Nann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ouble syllabus” guidance system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famous teachers and industry masters “double teacher and double ability” teaching syste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ouble base” resource system of Master Studio group,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industry, and the all-round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o transform social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resource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form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ycle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school, and build a complete state domai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students.

Key words: type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state domain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