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3-07-10 10:38李丽
中国市场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经济互联网

李丽

摘 要:针对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及消费者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当前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的现状,研究现存问题,且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现代农业经济要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的改革与升级。从农业种植、管理及运输等方面统一调整,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农业的竞争力,打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限制,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6-0084-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6.08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农村的发展,对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基础支持。但是基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农业发展的质量、竞争力依然不足,农民增收的后劲缺乏,农村自主发展能力较差,城乡经济发展的能力依然差异较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聚焦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優先保证资源配置充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在科学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延长农村经营的产业链,让农业发展的后劲充足,构建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1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的作用

1.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主要是在自然经济环境下,以人力、手工工具及畜力等为主的劳动形式,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目标[1]。作为一种生计农业,农产品数量较少,质量较低。农业生产多根据经验开展,生产方式落后,且农业产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进而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能力。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对农业发展方式、生产模式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大棚物联网,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环境。这种方式下看管蔬菜便利,且能够实现大棚的自动控温、灌溉及施肥工作,节省劳作时间,减轻劳作压力,也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

再如,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农情监测工作,实时关注农业耕地的变化情况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2]。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监测并预测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工作,尽可能降低干旱、洪涝及病虫害等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及产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农民及农业的经济效益。

1.2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与农民及农村现代化技术应用的程度密切关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农业经济逐渐趋向于集约化、信息化、一体化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结合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农民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展现状来看,依然以单一农业生产模式为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受限。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的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创设多样化的销售路径,提升农作物产品的附加值。以互联网为支撑,可科学调整农业种植、运输及销售的模式,实现传统型农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农业的转变[3]。比如可以促进“粮经饲”统筹管理,实现农、林、牧、渔的结合管理。将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双创”工作视为重点,推动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综合性、辅助性发展。结合农村特点,开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同时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快速获得市场行情信息,基于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经营模式、种植内容等,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3 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农民快速获得关联信息,比如市场需求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及科学技术知识等,对农业经济发展可发挥指导作用[4]。相比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互联网能够打开农民的视野,帮助农民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比种子、设备价格等,也有利于合理控制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花费成本。

生产力的变化,必将带动产业组织形式的转变。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将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相互融合,构建绿色、完善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提升农产品管理的质量与效率[5]。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让农产品种植、加工及销售紧密关联,动态调整管理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农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拓展,形成“规模效益”,持续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乡村振兴。

2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的现状

2.1 基础设施不全,现代意识薄弱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备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系统,且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生产质量也在持续提升[6]。但是我国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依靠传统的生产观念,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较少,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但是我国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设备不足,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效果严重受限,农民接收的有效农业信息资源较少,很多网站也不够专业。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效果不佳,无法切实发挥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价值。

2.2 销售渠道较少,营销思想落后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覆盖范围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能力较差,认知程度不足,未能够真正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等[7]。在农业管理中,农民更倾向于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难以自主操作信息技术软件。同时受到农村落后营销思想因素的影响,农产品销售量严重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受阻,大量农产品烂在地里,直接影响着农户劳作的积极性及其生活质量。

2.3 物流管理混乱,信息平台不全

基于当前农村物流管理的现状来看,多具有管理模式混乱、信息平台不够健全等问题。农村物流的规模相对较小,网点严重缺少。同时农村物流配送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支持农村大面积的农产品运输需求[8]。特别是农产品具有显著的配送时限要求、质量要求。以生鲜为例,需要在保证物流配送时间要求的基础上,确保生鲜的外表不受破损,整体鲜活,对运输的车辆、保鲜能力等具有较高要求。互联网信息平台的缺失与较差的物流运输能力,也会直接影响产品销售的数量与质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4 专业人才匮乏,应用效果不佳

人才对各个行业的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多存在着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人才数量较少的问题,无法真正将互联网与农业相互结合,切实发挥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诸多专业人才支撑,基于农产品的特点、农村特色等进行综合分析,借助互联网宣传、推广农产品。

3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方法

3.1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树立长远经营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应用。”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能够帮助农民降低疫情对生产效益的影响,且让农业生产精确、高效发展。以河南省鹿邑县为例,组织60多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大规模的“春耕托管”服务。全县200多个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通过电话或微信预约,耕种、施肥、灭虫、喷药、除草等工作都由农机合作社完成,由高科技利器助阵。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全程监控农业生产工作,精准喷洒农药,让农业变得更具科技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定期维护及更新网络系统,保持先进的工作性能。

现代农业发展中,要重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转变以往农作物产品交易的限制,创新管理理念,树立长远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农业发展中,要重视SG技术、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要将互联网检索的数据信息储存在数据库系统中,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同时,可以将互联网作为载体,落实“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农业产品。结合农村特色设计宣传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营销平台,定时在平台中发布和农产品关联的内容,让农户和市场之间能够动态交流、良性互动,也能够让农产品销售工作更加透明、公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3.2 拓展产品销售路径,发展多种经营模式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行动,即为:“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这为互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互联网环境下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打破以往单一的销售路径。通过互联网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发展多种经营模式,降低农产品交易的成本,也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完善农业发展结构的有效方式。

在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其一,可以构建农村电商协会,推动农业区域品牌的传播和发展,给农户提供帮助。比如指导农民网上开店、网上沟通及销售的方法等,定期开展知识宣教活动、经验交流及问题解答活动等。其二,与大型电商合作,比如抖音、快手等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网络直播平台,在网上直播销售农产品,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量,打破传统销售模式下空间、时间的限制,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其三,可以构建区域品牌竞争策略,通过互联网宣传品牌特点,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品牌,促进电商品牌发展,提高其市场价值。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产品以及不当的行为等。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检查标准,对于违规行为严格处罚,为农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化、深入化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常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挖掘其他农业功能,形成以农产品经济为主,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径”,以互联网技术为“网”对接的现代农业产業体系。针对农业种植所产生的大量秸秆、谷壳等废弃物,农业养殖中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等,也可以应用生态技术进行处理。比如可以将种植与养殖方式相互融合,构建生态发酵床,借助微生物处理技术综合应用农业废弃物。农业种植中产生的秸秆、谷壳等废弃物可以铺垫到畜禽舍内,加上有益菌种的应用,能够分解为生态物质。这些处理过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在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购买肥料的花费。生态床垫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人工智能系统和通信平台,对生态床垫应用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自动调整,切实发挥现代技术应用的作用。农业产业技术的调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农村农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应用,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及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3.3 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全程追踪产品质量

现代化的农业加工物流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可产生重要助力作用。互联网背景下,要结合农产品的特点、运输及销售的要求等,构建完善的农业加工及运输体系。强化优良种子培育管理,提升农产品销售的能力。建立产业化运输模式,发展产业循环链条,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构建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处理体系,这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可以构建集合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彰显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价值。将互联网引入流通领域,实现农产品销售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建立种养模式相结合的CSA农产品物流模式,使农产品的流通过程更加透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CSA是一种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农业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够让农产品生产人员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关系。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CSA模式可充分发挥农产品安全溯源技术的应用优势,减少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环节,尽可能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缩短农产品流通的时间,对农业的现代化、专业化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安全监管系统,借此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在农产品收购的阶段,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及时了解农产品的产地、物流情况等,确保经营者、消费者均能够掌握相关信息。

3.4 培养专业网络人才,鼓励人才返乡创业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浪潮随之而来。特别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村多具有网络人才数量较少的问题,农民对市场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低。粗放型农业管理模式向精细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需要科学技术与人才支持,“互联网+农业”之路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将创新理念、创新技术注入农业发展中,创设新型农业生产、营销模式。

农业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培养与引入人才。首先,农村可以加强内部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互联网相关操作知识的指导活动,提升每一位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日常宣传、推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法,介绍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农业发展中可以建立专家团队,与相关农业高级院校、研究院等合作。由高等院校的研究学者、教授等提供理论指导,而农村可以为高校及研究院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农业推广和实践的场所等。通过互联网交流,发挥各自优势。最后,可以建立人才后备库,鼓励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当地政府可以提出一些青年返乡创业的倾斜制度,提供互联网设备支持等。以淘宝村为例,鼓励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在学业完成后,返回家乡创业。在给予资金支持、政策辅助的方式下,还能够为其提供技术与知识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返回家乡、建设家乡。

在此基础上,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可以结合当地特点,组织本地区的致富带头人或者具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分享经验,为其实施进一步技术指导,到其他先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农村观摩学习等。借助互联网技术检索,学习生产数据,学习网络直播、带货的方法,使其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

4 结论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强化重视程度。明确互联网在农业经济中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以互联网为支撑,科学调整农业种植、运输及销售的模式,落实“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增加农产品销售的渠道,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拓展。在现代化、先进性的思想引导下,推动传统型农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玉林.“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市场营销创新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12):104-106.

[2]高孝乐,赵玉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互联网+高效农业”种养结合模式[J].现代农机,2022(3):24-25.

[3]史俊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2(10):19-21.

[4]向信遐,张嘉航,胡雨豪,等.“互联网+”背景下张家界市永定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1):94-97,101.

[5]何可,朱润,罗斯炫.规模养猪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决定因素:基于互联网普及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3):69-78.

[6]董姝楠,朱成立,夏继红,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水利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15):156-159.

[7]李高歌.“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产业经济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西农经,2022(7):169-171.

[8]孫悦.“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2(8):150-152.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农业经济互联网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