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冠世之《洛神赋十三行》

2023-07-10 18:09王海轩
共产党员·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王献之洛神赋小楷

王海轩

《洛神赋》为我国三国时期曹植所作名赋。该赋以浓墨重笔描写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美,生动传神。据传王献之格外偏爱此赋,曾书其小楷数本。

王献之(343—386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献之出生时,王羲之时年42岁,赋闲在家,书名正盛。王献之幼时即对书法兴趣浓厚,其父自当倾力教之。最终,王献之凭其超凡的天资和深厚的家学,不负众望,成就大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其草书和行书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神品;其小楷更是使当时楷书的面目为之一变,登上了时代的巅峰。

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写在麻笺上,到唐代时已破烂散失。宋代皇帝赵构先集得9行176字,贾似道复得4行74字,后将二真迹合刻于玉版之上,故名为《洛神赋十三行》,也称《玉版十三行》。清朝末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后,《洛神赋十三行》曾流落至民间,现收藏于北京市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小楷在书史上的重要贡献是对前代小楷的创新。书圣王羲之的小楷法楷书鼻祖钟繇,笔画字形存有“隶意”。王献之并没有落入父亲的窠臼,以革旧图新的精神回应时代之需求,将紧致的结构修整为新的疏密收放关系,形成了秀雅清丽、体势开张、面貌一新的楷书风格。南宋书家虞龢曾说“父子之间又为古今”,可见王献之所创之新。这也为后世楷书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传世刻本《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小楷极则”。王献之楷书与王羲之楷书的不同在于,王羲之多运用“内擫”笔法,字显含蓄;王献之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字之神采比较外露。父子两人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宋董逌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紧缜之态,化为劲直疏秀。”

用筆“外拓”是王献之小楷最突出的特征。《洛神赋十三行》用笔娟秀、温润如玉,于挥运之中敛放自如。其点画秀劲入骨,笔致流畅空灵,意态生动活泼,神完气足,韵致动人。其结字宽绰舒展、萧散大方、天真自然,转折之处婉转简约,自然从容。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多伸展偏长,却无一丝软弱轻浮,笔力运送达至笔画末端,健劲有力,神采飞扬。章法上随文自然变化,单字大小不一,字距忽疏忽密,整行气势连绵,行距松紧自如,邻行之字揖让有序,顾盼生姿。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留给后世的虽仅仅十三行,却依然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遒丽健朗的盛大气象,被后人称为魏晋时期小楷之极品。清朝杨宾在《铁函斋书号》中云:“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南朝梁国著名书画评论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此四贤为中国古代书法之巅峰,王献之与其父占其二巅。难怪有人感叹,《洛神赋十三行》如神仙所作,美得不可方物!

猜你喜欢
王献之洛神赋小楷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王献之练字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王献之练字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