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实现路径

2023-07-10 05:54刘桂宇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本文阐述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意义,分析理念认同的现实困难,提出加强交流促成理论认知、化解文化冲突激发情感共鸣、直面全球难题促进理念内化、参与国际活动提升践行力等路径。

【关键词】东盟 来桂留学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14-04

中国—东盟关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东盟来桂留学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可夯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年轻生力军。近年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深入交流与密切合作,为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截至2021年6月底,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广西已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东盟来桂留学生达1.6万人,成为中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几个省区之一。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以东盟来桂留学生为重要力量之一,架构民心相通的桥梁,形成带动示范效应,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脉基础的前提保障,是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愿景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有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海外传播与认同的内在要求。为此,笔者认真审视这一群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困境,从完善内外化机理的因素出发,寻求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路径。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国—东盟的关系提质升级,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立足国际人才培养的高度,探究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意义、困难以及实现路径,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海外传播与认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夯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一、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意义

(一)是厚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脉基础的前提保障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发挥独特区位和人文优势,面向东盟国家青年留学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来桂留学教育服务工作。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学校交流为抓手,积极构筑面向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多措并举构筑中国—东盟学校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对外教育交流项目。来桂留学生教育逐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交流合作体系为东盟国家培养培训了各领域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留学广西”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对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厚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脉基础提供了前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因此,要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感,就要抓住来桂留学青年这一学生人脈群体,使其了解中国,成为中外友谊的桥梁,多向世界讲述他们所看到的真实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朋友圈”贡献青春能量。

(二)是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愿景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国际交流。而在教育领域,教育部也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于2016年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的6个省(区)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2016年由教育部牵头,又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就此推向了高潮。广西作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6省(区)之一,依托区位优势,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已然建成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高地。广西充分发挥高校的牵引作用,积极打造教育交流合作典范。自2012年以来,成功举办6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东盟来桂留学生教育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广西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借助这一国际平台和窗口率先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深化东盟区域教育合作,在提高东盟来桂留学生教育服务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命运共同体。

(三)是有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海外传播与认同的内在要求

当前国际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上的资本命运共同体。面对当今世界的动荡不安与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能为世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智慧良方。而“一带一路”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多点发力,面向东盟国家深入开展系列对外项目交流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肇始于2004年的东博会、商投峰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投资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而且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邀请东盟国家华裔青少年学生来华参加中华文化系列学习交流活动,领略八桂风光;另一方面推行“走出去”策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选派优秀师生代表前往东盟国家开展教育援外工作,加强国际汉语教学交流。如今,中国—东盟关系正朝着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体理念的认同感,就是要从教育的层面、从区域对外教育交流视角寻找有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海外传播与认同的突破口。

二、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现实困难

基于中国—东盟关系的长期稳定和积极的合作交流,以及广西与东盟良好的天然基础,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固然具有良好的一面,但同时由于文化本身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国际舆论信息的混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东盟来桂留学生中传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系统教育缺乏所引起的认知不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始于中国外交策略,用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常见于众多国家级外交场合和涉外访问活动中,鲜见于大众的社会教育活动中。近几年,我国对外交流合作升级,我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中国的形象与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得到了多场合的宣传报道,更是逐渐被寻常百姓知晓。在教育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关知识也逐渐被纳入学校课程教育体系,散见于一些专题教育的知识讲解中,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在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多局限于校园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认知方式非常有限,进而影响了留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加上语言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东盟来桂留学生对这一理念的全面把握和真正认同。

(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认知偏差

东盟来桂留学生来自东盟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东盟来桂留学生不仅要面对来自中国国家层面的文化适应,而且面临广西这一地方特色文化的适应问题,还有来自同学间不同文化的“冲击”。可以说,东盟来桂留学生是多元文化的参与者,他们在桂留学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文化均会与本国文化产生互动。而这种互动是相容还是相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来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同水平。当然,对这一理念的认知与认同还会受其来桂时长、国别种类、性别差异等因素影响。东盟来桂留学生本国的或者已接受的“自有”文化的消极因素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所倡导的平等尊重、责任共担、相互合作、安全与共的价值观念的认知偏差。

(三)国际舆论干扰所引发的认知混淆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异常复杂多变,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部分西方国家,面对中国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对中国进行了子虚乌有的抹黑和诋毁,把中国提出的这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代表全人类根本利益的发展理念视为中国向外扩张的方式和手段,不断丑化和妖魔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同时,受部分西方国家的干扰以及基于自身发展利益的维护,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表示出不信任,质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质。他们既希望能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又担心中国快速发展后对自身带来威胁。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一些国家试图激化中国与南亚地区部分国家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三、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实现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立足全人类共存共生共享的发展理念,而要推动国际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质就是一种价值理念。从某种程度来说,其认同的过程可以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内化认同和行为认同四个部分的统一。促进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需要遵循这一认同逻辑,从而在实现认同的过程中发现并破解认同困境。

(一)加强交流,促进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准确认知

准确认知是达成认同的前提基础。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都会影响认同的最终实现。而交流是帮助个体或群体更好地理解、尊重和遵守各自或各个国家或民族价值观以及规范,促进相互理解与认同的方式。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路径较为单一,对东盟来桂留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固定且最有效接受教育熏陶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加强交流是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认知、准确认知的有效途径。一是可以通过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材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在现有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民族文化等课程中开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向东盟来桂留学生系统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来龙去脉、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以及辉煌成果。二是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交流会以及现场实践考察学习等方式,让来桂东盟留学生深入了解当今中国,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三是发挥学校“三全育人”功能,注重课堂外的线上网络宣传以及线下校园文化熏陶,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专题的宣传报道内容,并实时跟进、更新内容,为来桂东盟留学生营造浓厚的信息接收氛围,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理解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

(二)化解文化冲突,激发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情感内化

每一种文明背后都深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明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广泛传播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东盟来桂留学生在坚守本土价值观的同时,还会接受来自留学所在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实质是利益的不相融。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认同的前提基础。如此,化解文化冲突、扩大利益相融有助于提升人类命运共体理念在来桂东盟留学生中的情感认同。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在开展东盟来桂留学生交流活动中应注意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序推进,根据东盟来桂留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不同的管理以及加强相应的心理疏导,充分体现国别间足够尊重的人文关怀。第二,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寻求文化交融有效衔接的方式。通过引导东盟来桂留学生积极参与广西的传统节庆活动以及风土民情采风等,如广西“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特色活动,增进东盟来桂留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拓宽文化借鉴途径。第三,巩固认知,深入交流。可通過开展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以“我在广西”“爱在广西”“我眼中的广西”“谈谈我的广西情”等为主题,进行与学业相关的专题教学、主题活动,使东盟来桂留学生对广西文化、中国文化有更多了解。

(三)直面全球难题,引导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念内化

当前,国际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全球安全治理问题寻得良方。尽管部分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存在疑虑,但是面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等全球性安全问题已经跨越国家和种族界限,已经不是单个国家所能抵挡的,人类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难题治理体系的补正,而“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由此,需要直面全球难题,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念内化。一是学校在已有课程中安排相应全球难题共治专题知识讲授,讲解、剖析全球难题以及应对举措。二是进行大局观和风险观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何以为”主题进行风险教育,使东盟来桂留学生意识到“风险已然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无处不在的风险如气候变化、跨国恐怖主义和国际经济危机等“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演变为“灰犀牛”事件。三是进行联系观和发展观专题教育。通过对中国—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当前广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数字合作等举措的认识,从历史、区域的角度全方位、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余年双方的关系以及发展机遇,使学生将其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找准未来就业方向,提高对相关就业岗位的自信心。

(四)参与国际活动,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力

真正的认同最终需要体现在行动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彼此命运紧密相连,推动开展互利合作所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东盟守望相助,携手抗击疫情,通过提供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等援助,增强了双方经济复苏的信心和动力。许多东盟来桂留学生在此期间积极參与抗疫行动,并对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参与国际活动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力,增强交流合作公共价值的向心力,激发东盟来桂留学生全球难题共治的主人翁意识,服务国际发展战略,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青年人才。学校层面,一是要不断深入挖掘更多东盟来桂留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人物增强东盟来桂留学生行为践行的效仿力。比如,通过“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国际青年中国行、“一带一路”上的故事、中国—东盟青年友好故事会等平台,引导东盟来桂留学生体会身边“同行人”亲历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的生动故事,以增强信服度和可靠性。二是延伸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重大国际社会事件的实践。比如,借助“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以及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广西基地、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国—东盟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扩大利益相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东盟来桂留学生中的情感升华。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东盟来桂留学生是这一“生动例证”的文化传承使者,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夯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年轻生力军,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东盟来桂留学生为重要力量之一,架构民心相通的桥梁,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将是破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难题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是,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将面临很多现实难题,提升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也必将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在充分把握认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社会认同体系,推动形成国际认同合力,加快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纵深发展,以实现更广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红.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东盟来桂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转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

[2]张志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影响力的密码解析[J].理论探讨,2020(6).

[3]徐国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认同提升路径探析[J].理论月刊,2020(10).

[4]张耀军.“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J].人民论坛,2017(30).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课题“东盟来桂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研究”(2022KY04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桂宇(1987— ),广西博白人,讲师,硕士,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