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导向作用发挥研究

2023-07-11 07:47王雨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摘 要]高等教育质量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人类发展需求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程度需求水平进行的评定,是分析高校运行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确保评价结果导向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为具体操作形式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此为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评价体系 导向作用

课题名称:2019 年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YJGJ201936)。

引  言

高等教育質量评价体系在高校改革推进中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按照不同标准判断教育活动价值,能够对教育实践实现全过程指导,分析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进,更好地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国家层面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标志着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始于2000年,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诸多学者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对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引,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王丽雅在研究中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界定为思想道德标准、知识标准和能力标准三个层次。洪德慧认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当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章兢等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将高等教育质量维度界定为满意度、进步度、适应度、发展度等组成部分。戚湧等将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准则设计为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过程、高等教育发展绩效四个方面。王宁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准则设计为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生活环境、社会贡献、实践训练、课程建设、人才输出、经费支出等八个方面。

2.研究评述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在高等教育运行问题界定、社会形象和教学改革导向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指导作用。当前理论层面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定性分析;新形势、新技术应用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影响。随着相关方面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逐渐由定性评价向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向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也逐步完善,但是相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育主体多元化发展现状而言,当前仍没有能够建立起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导向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凸显。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基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所提出的“五个度”,构建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并结合高等教育运行情况,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二级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由专家团队确定二级指标及其权重,为相关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一级指标主要包括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个组成部分。

2.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教育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评价体系构建时,应当遵循如下方面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指标内容需要涵盖一级指标所有方面,需要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公正性。二是针对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构建要能够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短板和不足之处进行公平公正评价,要能够使评价对象正确认识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并在后续发展中有针对性地改进,确保高等教育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高等人才培养方面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构建二级指标体系时,要能够实现指标的量化评价,要能够适应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各个评价结果都能够有效,并为质量问题分析提供精准参考。四是动态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主体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教育质量控制的重心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质量评价要求,对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进行动态优化,确保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实现。

3.评价指标设计及说明

以《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框架要求和专家调查为基础,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总结性评估为主,对教育活动过程评价重视不足。在评价对象方面,更加侧重于学校投入评估,忽视了对学习投入度的评估。同时,在评价理念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认为某高校社会声望越高、拥有的资源越丰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教育评价方式、评价对象和评价理念方面的偏差,导致学校在教育质量控制与提升保障体系建设时,更加侧重学校方面的投入,忽视学生在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得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对高等教育管理与活动组织产生错误引导,还会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产生偏差。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细化,明确评价体系应用要求。

4.评价体系应用要求

利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特定高等教育进行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在进行具体评价时,需要明确如下方面要求。

首先是评价指标的细化和权重确定。当前高等教育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体系类型更加多元化,运行层次更加丰富,结构类型也更加复杂,单纯依靠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必然无法实现对所有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公平、公正评价要求。因此在具体评价工作中,应当尊重高校自身的差异性特征,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可以选择相同的指标,但是具体指标的权重则需要进行对应调整。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在评价活动开展前组织专家团队,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多轮筛选。只有在尽量剔除不合理指标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精准度,引导高校客观认知教育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发现真正问题所在,更好地明确改进方向。

其次是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办学机构较为复杂,人才培养方向包括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等。不同培养方向的教育质量要求明显不足,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还应当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从整体出发,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要求为基本方向,明确思想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素质的双重考察,在做好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利用权重指标排序确定考核重点,以此才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评价体系导向作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再次是构建评价数据共享平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属于定性分析,权重确定和评价结果核算则属于定量分析。指标定性的确定,同样要以定量数据为支撑,也就是在评价体系构建和运行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数据应用和支撑。在当前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水平提升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将质量评价结果进行信息披露,能够确保高校自身通过对比分析,明确自身发展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控制,尽量缩小教育质量差距。政府层面则能够通过数据的二次处理,对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特征进行宏观分析,对高等教育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对企业方面而言,则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高校建设与发展现状,找到更为合适的校企合作对象,合作满意度。

最后是全面推动质量控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各个运行环节为基准,在评价体系制定的前期阶段明确质量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做好评价执行情况分析,在评价活动偏离标准时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在评价结束后制订出改善标准的计划,为后续评价活动开展奠定基础,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動态性。

5.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短板及问题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评价标准,相对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而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足。部分专业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新型专业设置受学科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限制,开设学校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同时,学科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法对技术发展应用起到引领作用。二是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注重形式发展,内涵建设明显滞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三是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投入依然高度依赖财政支出,企业层面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方面投入意愿不足,高等教育体系无法实现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四是高校层面对质量提升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评价科研导向依然较为明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滞后,高等教育质量控制重心明显偏差。五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仍有明显偏差,专业方向与个人成长方向产生偏离,就业满意度有待提升。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导向作用实现路径

1.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对教育质量控制和提升成效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要确保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明确高校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在学校发展的不同节点,更为直接地做好质量评价工作。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增加高校自评权重,提升外部评价对内部评价的驱动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校自我评价认知,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评价文化氛围,为质量评价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充分利用数据和实证作为自我评价的基本依据,提升高校自评的科学性、客观性,提升评价结果准确性,为评价导向作用水平提升奠定基础。三是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协作的校内评价文化,提升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在评价体系中的参与水平,更好地提升评价工作效能,满足新时期多元化、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运行要求。四是强化自我评价内部问责体系建设,明确质量提升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现实责任,提升学校管理部门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更有信心地接受外部评价。

2.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培养目标达成度又对社会需求适应度提升有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体系较为复杂,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体系中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基础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应当强化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学生应用能力、设施投入等方面内容,并适当确定指标权重,引导学校管理层增强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赋予教师管理和调整权限,明确各个部门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职责,推动模式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应当关注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教学质量反馈,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追踪制度,面向用人单位做好毕业生发展情况和潜力调查,充分利用评价体系指标设计,明确社会需求变化特征,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优化调整。

3.加快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优化是高等教育质量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相关指标权重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对评价体系导向作用实现具有多方面影响。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根据专业特征和发展方向,对课程总量进行调整,增加前沿类课程内容,适当删减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小的课程,或者转为选修课程,确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够对技术发展应用起到引领作用。二是科学设计课程排列顺序,适当增加人文基础课程,确保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让课程要素在学生动态成长过程中能够统一指向课程目标体系。三是优化专业群建设,以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专业为核心,将专业方向相近、技术领域相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整合为群集合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团队力量方面的优势,提升办学资源支撑度,还能够更好地提升教育体系社会需求适应度,提升教育质量。四是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强化企业和社会层面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位学者在进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一致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评价结果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依据师资队伍评价指标内容,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教授上台数、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及培训培养工作,都是影响师资队伍水平权重较高的指标。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重心同样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近年来,部分高校中青年教师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就整体上而言,在名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培训等方面依然较为滞后,部分高校师生比方面还无法达到教学活动开展要求,对教育质量控制提升产生影響。以此为导向,相关高校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自身建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补齐短板,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结  语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这方面工作开展还较为滞后,没有构建起广泛适应各类型高校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导向作用更是明显缺失。因此,对高校管理者而言,应当明确高等教育精细化管理要求,以相关政策要求为指引,构建更加完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管理工作优化的基本导向,为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雅.发挥多元评价导向作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4):3-7.

[2]洪德慧.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社会本位走向以人为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59-65.

[3]章兢,廖湘阳.以学生发展为导向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2-34+40.

[4]戚湧,欧玲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6):107-113.

[5]王宁.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8):62-67.

[6]虞晓君,张建芳.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科技视界,2020(30):116-117.

[7]陈昊.多元主体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5):93-95.

[8]刘飞,银海强.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背景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21(25):4-6.

(王雨佳: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