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2408 测配的杂交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2023-07-11 04:45马陈宇刘朝睿吕建国周冬艳叶芝兰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出籽率行数穗位

马陈宇,刘朝睿,吕建国,周冬艳,叶芝兰*

(1.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云南足丰种业有限公司,云南大理 671003)

随着畜牧业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1〕。西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和消费区,年均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5%,同时还存在玉米深加工程度低、品种单一等问题〔2〕,因此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十分重要。

关联度分析法简单扼要,在多个性状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能全面覆盖优良的目标性状,获得全面、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3〕。能评估玉米品种及育种材料,分析某个因素与其他多个因素的关联度,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通过分析玉米相关性状可以确定育种目标,综合考虑环境、气候、栽培技术条件,明确不同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5〕,对玉米杂交种选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6〕。目前该方法在作物研究中已有广泛应用〔7〕,尤其在玉米产量的研究中,王美霞等〔8〕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株高、生育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穗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陈良宇〔9〕研究辽宁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性状发现先玉335 的株高与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叶开梅等〔10〕认为穗位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大,而株高与产量关联度最小;王俊花等〔11〕、韩学坤等〔12〕、范继征等〔13〕均认为单株粒重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大,秃尖长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小。

本实验以培育优良玉米新品种为出发点,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06 个杂交玉米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探究,以期明确产量和性状的关系,探索不同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评价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作用,筛选出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和相应优良自交系,为云南省高原玉米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概况实验地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海拔1 600~1 800 m。全县土地总面积2 200 km2,其中山地2 05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3.3 %;坝区土地148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7 %〔14〕。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16 ℃,年均降雨量900 mm 左右,日照充足,属低纬度亚热带气候地区,雨热同期,光照资源丰富〔15〕。土壤为重壤土,有相对适宜的pH 值和速效钾,且含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有机质、磷、碱解氮、硼等〔16〕。

1.2 实验材料实验以玉米骨干自交系2408 和其他106 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将2408 分别和10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测配,形成106 组杂交组合(杂交种)。杂交种的对照品种(CK)选用川单99。

1.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 个重复,小区长20 m、宽0.8 m,面积16 m2。田间按5 行区设计种植,等行距种植,株距0.5 m,行距0.8 m。实收中间3 行计产量。四周设置不少于4 行的保护行,种植相对应品种。第1 年,种植骨干自交系2408和另外106 个自交系,并分别进行组间测配,成熟期收获相应组合的杂交种。第2 年,种植杂交种,测定产量和田间表型,收获晒干后进行考种。

1.4 调查统计在第2 年收获期每小区取中间2行,从中随机选取5 株测量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枝数;并随机收获5 株果穗,称其鲜果质量;晾晒后,进行产量测定和考种工作,包括5 穗干重、穗型、粒型、粒色、轴色、5 穗籽粒重、百粒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水分含量、出籽率。

1.5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基础处理与作图,用SPSSPRO 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SPSS 17.0 软件进行多重性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玉米产量根据小区干籽粒产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

2.1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的产量比较与分析参实品种中产量超过CK 的组合有27 个。见表1。其中,2635、2709 和2674 产量相对较高,较CK 分别增长了27.67%、27.52%和25.44%,与其他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2619、2690、2673和2648 的产量次之,较CK 分别增长19.43%、16.91%、14.85%和13.83%;2609、2629、2634、2642与CK 相比增产不到1%。

表1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产量比较

由表2 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0.09,说明此次实验科学规范,数据可靠。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28 个参实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2 玉米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2.2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28 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作为参考序列,13 个农艺性状作为比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见表3。灰色关联度系数越大,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越密切;反之,越疏远。由表3 可知,玉米品种产量与13 个农艺性状关联度大小为:株高>穗粗>出籽率>水分>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位>5 穗干重>5 穗籽粒重>百粒重>雄穗分枝数>秃尖,即株高、穗粗、出籽率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水分、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位、5 穗干重、5 穗籽粒重,最后是百粒重、雄穗分枝数、秃尖。

表3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2.3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各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由表4 可知,以5 穗干重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5 穗籽粒重>百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株高>出籽率=穗行数>水分>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5 穗籽粒重、百粒重、穗长、穗粗对5 穗干重的影响较大,秃尖对5 穗干重的影响最小。

表4 28 个玉米参实品种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矩阵

以5 穗籽粒重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5 穗干重>百粒重>穗长>穗粗>出籽率>株高=行粒数>穗行数>水分>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5 穗干重、百粒重、穗长对5穗籽粒重的影响较大,秃尖对5 穗籽粒重的影响最小。

以百粒重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5 穗籽粒重=5 穗干重>穗粗>穗长>出籽率>株高>水分>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5 穗籽粒重、5 穗干重、穗粗、穗长、出籽率对百粒重的影响较大,秃尖对百粒重的影响最小。

以出籽率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株高>穗粗>水分>百粒重>5 穗籽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5 穗干重>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株高、穗粗、水分对出籽率的影响较大,秃尖对出籽率的影响最小。

以水分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株高>出籽率>穗粗>穗位>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5 穗干重>穗长>5 穗籽粒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株高、出籽率、穗粗对水分影响较大,秃尖对水分的影响最小。

以穗粗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出籽率=穗行数>株高>百粒重=5穗干重>水分>5 穗籽粒重>行粒数>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出籽率、穗行数、株高对穗粗的影响较大,秃尖对穗粗的影响最小。

以穗位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水分>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长>百粒重>5 穗干重>雄穗分枝数>5 穗籽粒重>穗行数>秃尖。其中,水分、株高、行粒数对穗位的影响较大,秃尖对穗位的影响最小。

以穗行数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穗粗>出籽率>穗长>株高>5 穗干重>水分=行粒数>百粒重=5 穗籽粒重>雄穗分枝数>穗位>秃尖。其中,穗粗、出籽率、穗长、株高对穗行数的影响较大,秃尖对穗行数的影响最小。

以穗长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5 穗干重>穗粗=5 穗籽粒重=株高>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水分>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穗粗、5 穗干重、株高对穗长的影响较大,秃尖对穗长的影响最小。

以秃尖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株高>5 穗籽粒重>5 穗干重=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穗粗=雄穗分枝数>穗长>穗位>穗行数>水分,且关联度均不高,在0.700~0.726之间。

以行粒数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出籽率>株高>5 穗干重>水分>5 穗籽粒重>百粒重>穗行数>穗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穗长、株高、穗粗、出籽率对行粒数的影响较大,秃尖对行粒数的影响最小。

以雄穗分枝数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行粒数>株高=出籽率>穗粗>穗位>穗行数>百粒重>穗长>水分>5 穗干重>5穗籽粒重>秃尖。其中,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穗位对雄穗分枝数的影响较大,其他几个对雄穗分枝数影响较小。

以株高为参考序列,其他农艺性状为比较序列,关联度大小为:出籽率>水分>穗粗>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百粒重=5 穗干重>5 穗籽粒重>雄穗分枝数>秃尖。其中,出籽率、水分、穗粗、穗长、穗位对株高的影响较大,秃尖对株高的影响最小。

综上可知,(1)5 穗籽粒重和5 穗干重是最紧密相关的一对性状,关联度达到0.990,其他各个性状对这2 个性状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且对百粒重和穗长均有很大影响。(2)表4 关联度矩阵中:株高与出籽率的关联度r=0.980、株高与水分r=0.978、株高与穗粗r=0.976、株高与穗行数r=0.966、穗粗与出籽率r =0.978、穗粗与水分r=0.970、穗粗与穗行数r=0.977、出籽率与水分r=0.974、出籽率与穗行数r=0.967、水分与穗行数r=0.960,分析发现这10 组的关联度都超过0.950,则株高、穗粗、出籽率、水分、穗行数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秃尖与其他12 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都在0.698~0.723,秃尖对其他12 个农艺性状的贡献最小。因此,在根据性状进行优良品种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各农艺性状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单一控制某一性状。

3 讨论

实验表明杂交种2635、2709、2674 的产量相对其他杂交种高。28 个玉米参实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粗与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即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秃尖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小,对产量的贡献作用最小。由关联度矩阵结果可知,玉米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作用,农艺性状之间相互影响。出籽率、水分、穗行数可以通过影响株高和穗粗间接影响产量,同时,株高、穗粗、出籽率、水分、穗行数等也对产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在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应注重选育株高适中且偏上、果穗偏粗、籽粒饱满、出籽率高的长穗型品种,且不能忽略对穗位、穗长的选择。孟静娇等〔17〕认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株高,影响较小的是秃尖,这与贾晓军等〔18〕和莫云锦等〔19〕在研究鲜食甜玉米新品种产量的研究一致,且与本实验结果相吻合;邢宝龙等〔20〕在早熟玉米产量的研究中表明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穗位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税红霞等〔21〕在西南区玉米新品种的研究中提到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株高,最小的是生育期,这与本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孙峰成等〔22〕认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出籽率最大,秃尖长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小,与本实验结果较为相近,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玉米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时,要考虑栽培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管理措施、玉米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高产杂交玉米选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玉米产量起重要作用的农艺性状指标的选择力度,还必须兼顾玉米品种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协同关联作用,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从而推动筛选优良杂交玉米的育种进程,为云南省高原玉米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出籽率行数穗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改错试题语言特征
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 的 单倍体育种效应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超多穗行数DH系15D969的发现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遵义市部分玉米新品种产量与出籽率分析刘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