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下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

2023-07-12 13:29谭吉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谭吉

摘 要:幼小衔接教育,不仅要为幼儿传授知识,还要为幼儿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优化幼小衔接质量。本文通过介绍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各大学前教育机构积极推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首先分析了目前幼小衔接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旨在为大力发展幼小衔接教育指明方向。唯有正确地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才能更高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67-04

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就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过程,即教师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游戏或故事活动实现趣味元素的引进,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汉字拼音和生活技能。步入小学阶段后,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大多数幼儿初次进入小学阶段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这是由于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方式差距过大,而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足导致的。如果不能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养成。而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以游戏化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语言和数学认知能力,为小学知识学习做足铺垫,能够让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更好地适应,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影响,这种帮助幼儿更好适应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教育模式,被称为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帮助幼儿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性格。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带给幼儿的帮助将是持续的、有效的、影响终身的,特别是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方方面面的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1.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

幼儿园教育涉及的内容体系是个体接触的整个教育阶段知识结构中最为简单的部分,以数学科目为例,认识数字、数数和基础的运算技巧等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但教育体系中,游戏活动才是开展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知理论,体验成就感,使幼儿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逐步成长。但是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已经步入正轨,教师在课程教学将学科教材知识作为讲解重点,多以静态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阶段学习的侧重点发生改变,幼儿难以将幼儿园教育的状态搬入小学阶段,不能以随意状态面对教育实践。在两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区别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必须利用幼小衔接教育提高幼儿适应小学阶段认知体系的能力,避免出现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不适应的学习情况。

(2)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教师在组织多元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幼儿独立学习与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为幼儿留下沉淀知识的时间,引导幼儿发现知识的另一个探索角度,使幼儿真切地感知世界,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教师应在幼儿园教育的大班阶段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保障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技能,产生自主掌握新知识的意识。而幼小衔接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还能维持幼儿对新知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科学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帮助幼儿掌握在小学必备的认知技巧与思维理念,鼓励幼儿创新,可以避免幼儿在小学教育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局限而形成思维定式,更能促使幼儿学会与班级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性格。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教师明确了解通过幼儿园教育培育儿童正确认知习惯的重要性,然而,有部分教师在实践教育中显然更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而非思考习惯及认知习惯,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存在一定阻碍。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不仅会培养幼儿的生活学习习惯,还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使幼儿形成可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硬性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会对幼儿的坐姿、握笔姿势等基础能力以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同时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知识学习习惯,通过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下,教师还会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测试以及思维方式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脑筋急转弯以及数学类常识题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抽象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硬性知识学习,还会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应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由此看出,幼小衔接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小学阶段学习,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幫助幼儿树立强大自信心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通常是以游戏、手工等轻松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各项能力,以“小贴画”等奖励方式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但是幼儿园的教师并不教授太多的知识内容,因此当幼儿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很有可能出现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情况。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如采用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教师会适当地增加一些衔接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若幼儿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幼儿园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模式避免了幼儿初次步入小学教育阶段时可能受到的心理打击,对幼儿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有着更大帮助。

2.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下儿童学习习惯培养中的问题

(1)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转变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与幼儿的距离特别亲近,作为生活能力有待提高的幼儿,这一阶段的教师更像是他们的家长,除了要以趣味性的方式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动手能力以外,还需要负责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幼儿园教师往往成为幼儿最信任及依赖的人之一,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十分融洽。但是进入小学教育阶段以后,教师的责任慢慢由生活向学习靠拢,对独立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心理落差。这就要求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教师把握自身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拉近两者距离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要适当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若一味地让幼儿依赖教师,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独立学习与生活。

(2)教育理念的差异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趣味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能力,而小学教育阶段更多是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并且获得相关的知识储备,而且幼儿园教师承担的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责任比小学教师承担的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责任多一些,这是因为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差异,以及两个阶段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存在差别。而幼小衔接教育的教师并不能正确地理解其中的差异,导致在错误的教育理念下,幼儿的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无法实现正常衔接。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幼儿阶段的教育,他们在照顾幼儿日常起居及掌握生活技能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些幼儿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往往容易比其他幼儿承受更大的打击;而一部分教师偏向于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教育,因此他们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幼儿学习知识的能力上,让幼儿过早接受硬性知识学习。我国推崇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迎合某一阶段的学习模式,只有教师把握好两种教育模式衔接的度,方能以最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最优秀的幼儿。

(3)儿童性格导致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幼儿还没有正视接触社会,如今,我国幼儿园的招生年龄普遍是3岁,除了家庭以外,幼儿园就是幼儿与外界产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而年龄过小的幼儿往往并不具备成熟的性格,他们各异的性格也是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一大难点。由性格带来的教育方面的问题是巨大的,如幼儿拒绝交流、不听从教师指示、与小伙伴产生矛盾等行为,多半都是由性格导致的。面对班级内众多性格各异的幼儿,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难题更大,除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培养学习习惯以外,还要注重幼儿的性格养成。面对这样的难题,极大一部分教师无法很好处理。所以,如何解决幼儿性格方面产生的问题也是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

(4)培养学习习惯的误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身,尤其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也深深困扰着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教师。好的学习习惯并不等同于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是幼儿面对知识时的学习方法,需要幼儿能够快速学习并且掌握知识,并形成一定的习惯,才可称之为好的学习习惯。但有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存在误差,如通过提升幼儿记忆力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但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仅仅代表优秀的记忆力。在宣扬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模式之时,也应思考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方式。

(5)家长未参与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也是对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幼儿教育时期,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一时期,幼儿没有家庭作业的困扰,所以在校外时间或是节假日,应通过家长教育更好地发扬幼小衔接教育模式。而现如今,高速的生活节奏以及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让很多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家园共育。但是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因此,让家长参加家园共育,也是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一大难点。

3.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下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1)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幼儿对教师的印象与看法决定了学习效率是否可以达到预期,师幼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协调好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师幼关系,就要把握好师幼之间的距离。将学前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小阶段,在小班阶段中,教师更像是幼儿的监护人,应更加重视关爱幼儿,了解幼儿的见解,与幼儿形成相互信任及相互依赖的关系。中班阶段中,教师应适当在幼儿教学中开始提升难度,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更有深度,教育态度与教育模式非常重要,不可产生急功心理,不可通过机械式讲解形式加强幼儿的理解,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变化以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要综合性考虑教育内容,以恰当方式促进幼儿主动接触知识理论,同时要适当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大班阶段,作为正式进入小学教育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应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内容,在中班阶段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再次以幼儿的学习方式为主适当地添加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内容,特别是幼儿的语言和数学认知方面的内容,应正式由幼儿的“监护人”转变为幼儿的“指路人”,指引他们养成优秀的习惯和性格,顺利步入小学教育阶段。

(2)纠正错误的教育理念

如今,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推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并未以正确观念看待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在实践教育中,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都有各自的使命,二者是相互独立卻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幼儿教育阶段是为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而小学教育阶段是为了指导幼儿走好正确的人生道路,如果说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轨迹的指路牌,那小学教育阶段就是幼儿获取人生道路上交通工具的途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教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者,更应合理把控两者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的独特性,严格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组织合理的教育活动,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教育行为,反而得不偿失。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把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联系起来,为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实践做好充足装备,以防幼儿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陌生环境,难以调整认知状况,害怕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产生自闭心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如果教师刻意地在幼小衔接模式中侧重于其中一种,很容易使幼儿的认知形成偏差,难以跟随科学发展规律正常成长,甚至影响幼儿的一生。

(3)注重儿童的性格培养

如何正确地培养幼儿的性格,关系着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效果。教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者,应时刻关注幼儿性格方面的培养,在幼儿初次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时,教师应迅速与幼儿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使幼儿可以放下恐惧与畏惧心理主动与教师交流,表达观念,以让教师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了解幼儿性格的优缺点。对性格有缺陷的幼儿,教师应时刻注意他们精神状态与身体状态的变化,一旦发生问题,立即与幼儿沟通,与家长交涉,适当增加与他们的交流次数,以及时纠正他们的性格缺陷。还可以采取同伴之间性格互补的方式,组织多元化的集体活动,要求幼儿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合作任务,拉近性格互补同伴之间的距离,增加他们的联系,让幼儿不再抗拒与他人交流,逐渐提升自身交际能力,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以此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性格,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

(4)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推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按照幼儿的年龄细致划分阶段,采取多元教育手段有层次性培育幼儿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从而推动幼儿发展。学前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小班、中班和大班,针对这三个阶段的幼儿年龄以及重点培养内容,可以有目的地培养不同的学习习惯。首先,小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树立准则的年龄,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积极培育幼儿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激发幼儿产生亲自动手完成项目任务的兴趣,还应主动与家长进行配合,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挖掘错误习惯并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纠正习惯。其次,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趣味科学实验以及相应的科普类动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培养幼儿的思考习惯。最后,大班阶段的幼儿即将步入小学教育,教师就应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除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的学习以外,教师还应教会他们正确坐姿及握笔方式,形成受益终身的认知习惯,为步入小学打好基础。无论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都应该重视培育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教师理应指导幼兒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加强培养力度,促使幼儿用最快的时间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与教育体系,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摆正幼儿的认知态度。

(5)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共育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多种先进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被开发,家园共育模式进入教育视野,为了发挥家园共育的现实价值,时刻关注幼儿发展状况,全方位提升幼儿的能力素养,园方应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培育家长形成家园共育意识,使家长能了解自己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的角色地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如组建微信群、QQ群以及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等,保障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顺畅,使家长明确了解幼儿近期发展状况,及时与教师交流,保障教育实践的同步进行,以此完善家园共育体系建设,有促进家长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积极汲取多元教育理念,双方共同根据幼儿的学情与个性特点针对性筛选教育理念,提升家园共育的能动性。实施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要立足相互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关系进行交流,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与每一位家长耐心交流,倾听家长建议,为家园合力培育幼儿正确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奠定基础,顺利达到幼小衔接教育目的。

4.结语

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是帮助幼儿由幼儿园教育走进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能够极大程度地避免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教师理应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此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行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并且在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学习习惯及优秀性格的培养,采取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幼儿顺利走向小学教育打下更好的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爱勤.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J].新智慧,2022(17).

[2]刘慧影.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华夏教师,2022(20).

[3]张现会.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J].幸福家庭,2020(18).

[4]陈雨诗.新时期幼小科学衔接教育模式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