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多资源广支持强 “五老”幸福工作青少年幸福成长 提高“五老”和青少年的幸福浓度
——《中国火炬》采访组福建三市关工委走访调研记

2023-07-12 09:51中国火炬赵杨子孙大航
中国火炬 2023年7期
关键词:泰宁闽东关工委

《中国火炬》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杨子 孙大航

《中国火炬》记者与福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福州市网络家长学校校长陈政生(中)及福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网络家长学校常务副校长陈美华(左)交流

6 月中旬的福建,夏日气息已盛。

航班飞掠过北京的晨曦,再盘旋时,舷窗外已是曲折蜿蜒、翠绿欲滴的海岸线。人未到,就先感受到了福建依山傍海的磅礴之气。

真真绿水青山!

福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这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会具有怎样的特点,记者对福州、宁德、三明三市关工委走访之旅充满期待。

第一站:福州市 有福之州 老少得福

夏至将至。福州城内处处绿树浓荫。

碗糕、夏饼、鼎边糊……在福州城的发源之地、有着两千年历史遗迹的冶山春秋园,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有“民俗爷爷”美称的“五老”林展瑞,通过《中国火炬》的镜头向全国关工人分享着福州的夏至民俗,用夏至“口福”展现着福州绵延千年的“福文化”。在这闽越王建城之地、欧冶子铸剑之处、明清贡院乡试之所,2200 年的历史化为清风绿影,随着“民俗爷爷”的讲述拂过耳畔、沁入心间。

记者心中油然生出对鼓楼区青少年的羡慕。孩子们有福气!他们生长的地方,不仅有“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奶奶,还有“民俗爷爷”林展瑞、“邮票爷爷”林国山、“门票大王”晏步军、“冶山树魂人”陈元春,还有关爱特殊孩子“阳妈妈”……这么多有本领的“五老”领衔各具特色的“五老”关爱工作室,为孩子们出力、关心孩子们成长,这里的青少年一定能记住乡愁,积攒丰盈的心灵能量。

这些忙碌的“五老”,也是有福之人。林国山和晏步军向记者展示着他们多年珍藏的邮品和红色场馆门票。陈元春已出了多本关于当地文化的书籍。他们身体硬朗,说话底气十足。“天热讲课时,孩子们会给我们擦汗,我们很忙,但很高兴。”几位“五老”笑容动人。“区关工委成立18 个‘五老’关爱工作室,党建关建相融合,把有特长的‘五老’联动起来,老的发挥特长、相互交流、展现风采,小的获得知识、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鼓楼区关工委主任陈亢道出基层关工委提升“五老”和青少年幸福感的逻辑。

福州市网络家长学校,一个护航家庭教育11年的关工品牌,由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打造,有专门的办公地,有包括87 名专业人员的导师队伍,还建设了线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网络家长学校的存在和发展,为福州的学校、家长、青少年提供了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持,3 年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了市关工委对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理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提前布局线上的前瞻性。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取得的成果,福州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陈政生十分谦虚低调。“教育部门和妇联本身工作很忙,我们关工委来做协调组织工作,关工委可以当家长学校的‘办公室主任’。”

最近,网络家长学校又有了新的“战略布局”——推进0—3 岁幼儿教育支持和家长指导,试点工作已在鼓楼区进行。

看,又一件关工委主导,提升老少幸福感的实事。

福州有福。

第二站:宁德市 一座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校 一所“闽东之光”照耀下的畲乡小学

“这是顾主任2016年给我们颁的牌,我们把它挂在最核心的位置。”校门口,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校长陈延洪向记者展示“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的牌子。

走进学校,但见厅堂高阔、楼宇崭新,优美实用的走廊连接6 座教学楼,处处明净敞亮,书声琅琅。

“2022 年顾主任再次到来,与省关工委刘群英主任和市区关工委领导一起为我们新校区‘畲族文化传承活动室’揭牌。”陈校长介绍。2016 年到2023 年这7 年里,除了新校区场馆硬件建设,学校还被定为国家级畲族双音、畲拳、畲舞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并成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公益项目捐赠学校。

“示范基地校的牌子挂上后,许多资源都跟进来,支持和机会越来越多。”学校政教主任施兰英对记者说。“我们之前是区属乡镇小学,教师参加评级培训的机会少,学生多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挂牌后,老师们有了到北京学习培训的机会,孩子们有了登上更大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

2018 年,市关工委在这里进行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试点,开展“弘扬闽东之光,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带领闽东人民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把闽东的锦绣河山、灿烂文化和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概括为‘闽东之光’。这是我们身边最富时代性的德育资源。”宁德市关工委副主任黄平生向记者介绍。“关工委组织编写《闽东革命小故事》等读本,为学校思政课提供教材。我们还组织‘习爷爷在宁德故事’进校园,传播闽东之光,润养青少年思想。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这里的学生都会讲。”

黄主任所言非虚。

在畲族文化传承活动室里,面对记者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小讲解员们毫不怯场,流畅自然地讲述着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小讲解员是全校大轮换,也就是说,学校每个学生都能牢记这些故事。

镜头里,孩子们笑容明朗,一脸阳光。

第三站:三明市 明溪的“五老”骨干工作室 泰宁的家长学校试验田

三明苏区,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央红军开辟。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风展红旗如画”的豪迈词句。三明多山,武夷山、玳瑁山、戴云山,山脉连绵,树茂林深。雨中行进,密林间雾气升腾,盘山路上,汽车穿行谷峰林雾之间。绕山下坡,忽有一片开阔,这便是御帘村。

“那时明溪叫归化,就在这里,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了归化战役。”雨势渐大,一位老者拒绝打伞遮雨,与记者一起步行至村里的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祖屋,向记者讲述红军两次驻扎在此的故事。老者名叫张松青,76 岁的他是明溪金牌讲解员。他寻找红色遗迹、收集红军故事,让御帘村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青少年来参观学习,张松青充满激情地亲自讲解,让青少年体会真挚的忠诚和热爱。

在明溪,像张松青这样的“五老”骨干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记者在方秋轩“五老”工作室见到了她本人。作为一名老司法干部,虽然是2021 年才加入关工委,但她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在青少年普法教育和涉案青少年关爱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昨天我刚去检察院对接了一名涉案青少年的状况。这个孩子受打击很大,对未来很不自信,精神状态也不好。他离我的工作室比较远,我就安排他在离家比较近的社区‘五老’工作室进行交流。这孩子本质不坏,后面我和社区‘五老’会一起帮他重新开始。”骨干牵头,带动附近街道、社区“五老”工作室。县关工委主任吴焰生把全县15 个“五老”工作室运行模式总结为:骨干“五老”带动联动,工作室资源循环流动,更全面地为青少年服务。

在泰宁,一所中学里的家长学校,让见过多种家庭教育形式的记者感叹于这种尝试的先锋实验性。

“早上完成工作后,我就会来到学校,孩子在教室上学,我就在楼上的家长学校诵读经典、做志愿者。我很感谢三中给我一个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这位名叫李云钦的母亲对学习收获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

泰宁三中的家长学校,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请北京的专业老师授课,家长线上学习。线下,把学校空余教室作为授课地,让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几乎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专职教师指导下,接受较为前沿的心理学方法理论,成为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新宣讲人。

“老师去讲,家长会觉得隔阂。让有学习收获的家长去讲,其他家长更好接受。”泰宁三中校长汤应金对记者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试点就在三中,根据后期效果作进一步推广”县关工委主任江东斌对这块“试验田”寄予厚望。

泰宁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走得是“资源密集型”路线。除了家长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实验性运用,泰宁关工委还运用当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文化资源、“政法一条龙”合作资源以及当地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创建了让青少年充满获得感的4 大关工品牌。“五老”们把自己深爱的一切分享给孩子们,完成一场老少都幸福的双向奔赴。

记者手记

幸福感,是此次走访过程中不断出现在记者脑中的关键词。

记者所到之处,“五老”和青少年都充实而快乐。这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们在实践中都极为默契地向着让青少年更幸福、让老同志更幸福的方向行进。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人民更幸福。那么,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否也需为提高“五老”青少年的幸福浓度而作出更多的努力呢。

福建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更多思考。

猜你喜欢
泰宁闽东关工委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三下乡”活动进泰宁 全国妇联温暖送姐妹农家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泰宁生态旅游环保意识模糊综合评价
瞻仰泰宁龙安“红军崖”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坐井观天》续写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