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3-07-14 23:26程永霞崔文明马燕宋莲军黄现青
食品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法规食品

程永霞 崔文明 马燕 宋莲军 黄现青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范围内通行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为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及行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2016年开始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专业改革,经过多年的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7月正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获得证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通过后,按照学校工作部署,计划2023年正式启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食品学科工程教育认证的顺利推进,对提升本校食品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积极对接行业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选修课。同时,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是典型的理论应用性课程,与食品产业链紧密相连,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课程内容包括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内容,语言严谨,若不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备考过程中,只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特别是有些学生不能明确把握学习目标,不了解本课程内容在将来的就业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课程设置为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内容

本课程设置为1.5个学分,24个学时,全为理论授课,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知国内外食品法律、法规、标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的认证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了解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及食品标准等。这些内容需要与具体的产业生产和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没有实践环节,学生对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监管环节不了解,只是单纯记忆理论知识,不能实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培养目标。

1.3考核方式单一,难以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目前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如提问、竞答等互动),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与实践和应用联系较少,不能全面地反应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重视教学的过程考核,丰富考核方式。

2.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改革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倡导“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倡导的理念应用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持续课程改善,不斷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为今后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企业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国际贸易、食品标准制订、食品专业法律问题等行业就业奠定理论基础。

2.1明确课程目标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类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明确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目标如下:

目标1:了解我国法规、标准和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和标准化方法、原理;清楚食品标准的分类和效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法律、食品行业管理行政法规;能够认清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研发产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标2:熟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与食品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GMP、HACCP、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参与企业产品、工艺的标准化设计及标准化文件撰写。熟悉食品监管监督管理体系的组成及相关机构,使学生能够熟悉查阅检索各类食品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管理体系,从而能客观评价食品生产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目标3:熟悉食品许可制度、食品召回及追溯及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熟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等对环境的要求及可能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及其相关认证的申请要求、程序和相关文件的编制。熟悉不同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企业产品特点选择使用标准认证管理体系和监控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目标4:了解地方和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掌握《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各类食品违法事件,能够根据原料、生产、物流、分配的特点,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规范食品生产销售过程,合理规避企业法律风险,正确理解工程伦理理念,具备食品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在实践工作中具备法律意识,且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2.2优化课程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共包括十二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标准化与食品标准、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食品标准的制定、中国食品法律与法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保健食品、农产品、食品包装材料、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国外食品法律法规介绍、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文献检索。但存在各章节内容差异较大、章节之间联系不紧密、知识点相对较孤立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根据工程教育的理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四大教学模块,把同类相关知识纳入一个模块,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模块一 :食品法规、标准基础知识,具体包括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文献检索(2学时);模块二:食品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具体包括标准化与食品标准、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食品标准的制定、食品标准制定专题讨论(6学时);模块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应用,具体包括中国食品法律与法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保健食品、农产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安全监督与监管,食品安全违法案例专题讨论(14学时);模块四:国际及发达国家法规和标准(2学时)。课程内容经模块化整合后,在模块之间增加相应的实践专题讨论,鼓励学生通过生产和监管过程中的实际“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其中违反的食品法律法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

2.3创新教学模式

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的特点,并且标准和法规内容发展变化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不能充分实践应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体系

以学生自身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利用“学习通”“慕课”等教学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体系不断更新、完善;通过实施线上课堂测试和线上课后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有效进行线上学习;通过搜集整理线上教学平台中学生行为数据,对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学习偏好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互补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联线在岗人员开展线上实践专题讨论

针对特定教学模块的理论知识,结合食品生产、分析检验和监督管理等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邀请学院实践基地的外聘老师现场联线,开展结合实际的实践专题讨论。比如,针对农产品有机认证章节的理论内容,可以联线本单位合作的科技院校科技人员实地讲解有机认证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章节内容,可以联线具备学院实践基地资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就特定添加剂使用抽检情况进行讲解和分享。

(3)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日常教学注重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有效实施和课后反思提升。针对特定教学内容模块,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食品安全案例,完成对法律条款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任务点实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逻辑锻炼,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在线下课堂中,通过开展师生互动式专题讨论,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4完善考核体系

改进现有的课程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课前、课中、课后评价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增加同学互评和自评等评价形式。对学生线上学习进度、学习时长、课堂活动参与度等线上学习行为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时结合线上作业完成情況、测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过程线上考核成绩。线下学习过程重点关注课堂表现(包括提问、互动等环节的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同学互评及期末考核等成绩。最终从期末考试、线上学习、课内讨论、项目汇报、专题讨论等多个维度,探索全面、公平、公正的学生考核体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结语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本身的特点,针对传统教学中本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专业对于毕业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深入思考,并进行改革实践。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大大提升,切实改善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帮助本专业学生系统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基本知识,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食品工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管理中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23XJGLX109,2023XJGLX112,2023XJGLX124,2022XZJGL100),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教高〔2021〕174号),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农大教〔2019〕20号)。

作者简介:

程永霞(1987-),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农产品加工。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法规食品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