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7-14 23:26徐引田朱慧珍
食品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课程民办高校

徐引田 朱慧珍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物質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专业课程应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因此,本文以食品类专业课程为切入点,分别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师团队、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指明方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书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形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方法。为持续推进民办高校食品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学校须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宏观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民办高校教师要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为核心载体,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站在生命至上的角度,看待食品行业的发展,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须解决。

1.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中国食品工业已经实现了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消费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工艺、新材料的诞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得食品工业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在经济市场中。作为我国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值自2019年以来一直稳居行业首位,但也正是这种飞跃式的发展导致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出现这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市场和行业需求,培养出理论扎实、技能熟练和素质过硬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程不仅要向学生输出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理论运用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成课程的育人目的。换言之,高校专业课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备内在联系,因此,在高校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然而,现阶段民办高校食品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却存在以下问题。

1.1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比较薄弱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各学科之间具备知识的交叉与联系,但是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还是存在明显区别。专业课程要求教师能灵活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及体系,但是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操作却没有严格的要求。换言之,专业课程教师只要具备本专业良好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就符合专业课程的岗位要求。但是课程思政教育却不一样,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需要教师能将这种信仰、道德品质、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等融入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诚然,能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人员原则上其综合素质和政治信仰是值得信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课程教师的政治理论也同样丰富、扎实。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大都停留在学生时代,因为日常工作中主要精力都用于一线教学及专业研究方面,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汲取政治养分。高校在对本校教师进行的业务培养也基本仅与各专业有关。国培项目中倒是有不少关于师德师风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因为培训名额有限,因此一般会将培训名额优先分配给思想政治教育部的教师。此外,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非常明确,专业课程主要由专业教师传授,由他们向学生传递知识、经验和技能,而思想政治课程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部的教师或学生辅导员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活动。学校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考核。因此,专业课程教师上课很少主动挖掘思政元素并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尽管民办高校积极响应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由于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及思政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对思政教育的职责、内容、目的、要求等认识不到位,因此无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

1.2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比较稀缺

日常课堂中首先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教,课程思政教学也不例外。尽管专业课程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的内容了然于胸,但是如何挖掘其中的思政因素以及具体围绕哪些思政内容展开教学,让专业课程教师非常困惑。一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试图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但是事实上大部分教材的编写主要也是由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完成,内容大多是对学科知识的剖析和经验的分享。换言之,教材中更多的是对理性学科知识的呈现而缺乏人文思想和情感。教材无法同时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多数教材的编撰都是侧重理论而忽略实际应用。这无形中加大了专业课程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难度,勉强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也很难与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民办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师考核和奖励机制

不同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招生压力,因此学校会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学生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方面,因为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显著,对学生招生没有太大的助推作用,也不会影响学校的就业数据,所以一直高喊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很多,但是真正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见。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自然也不会为专业课程教师助力课程思政发展提供额外的奖励和考核机制。

2.民办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路径

2.1健全课程思政的教师团队

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民办高校就应该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健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邀请更多的专业教师进入教学思政的领域中,成立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部教师和学生会相结合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从而形成协同育人效果。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负责统筹全校的课程思政工作,重点协调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部教师之间的教学融合工作;专业课程教师要积极发挥专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通过隐性传播的方式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高校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今天,专业课程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关心呵护学生的教育情怀,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教学思维,以及品质过硬、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教师在从事课程思政活动中要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强国有我”。思想政治部的教师包括专业的思想政治任课老师和学院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其中专业思想政治任课教师要统筹协调部门的教育教学任务,确定不同教学单元的思政知识点;学院班主任或辅导员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增进师生情感,实现双向交流。学生会学生要及时收集学生思想、情感、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自行解决的尽量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由学院组织相关力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

2.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改革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我国领先发展的行业,食品行业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场所,应该紧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食品类专业的教师要根据行业和学科的研究进展,通过改革教学大纲,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课程内容和价值引领要素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同时要满足行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的发展体系和知识结构,在梳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将食品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还要考虑有利于教学的思政元素。由于食品类专业每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都不同,因此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的框架和模式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应该尝试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入多种教学模式,使得专业内容和思政教育形成映射的对应关系。

教师可以以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主导,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食品问题引入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关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关心社会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如何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食品化学中的食用油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为什么食用油的颜色会从黄色、清亮逐渐转变为深褐色,甚至最后变得十分黏稠。当学生几经思考仍不得其解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可能引起食用油颜色改变的变量,通过多次实验最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求证的过程,更是科学研究和钻研的过程。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首先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围绕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接下来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期间学生不得相互讨论,也不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能力。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同时,教师会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跟踪,对学生集中反馈的学习问题进行汇总并解答。这种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二者之间的相互平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现课程思政考核从无到有的转变

食品类专业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课程思政考核则要求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以及思政教育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思政考核会对思政教育进行更多考量,包括学生的纪律情况、学习态度、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等。食品类专业思政考核应尽可能地贯穿教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学生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成绩,也应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出勤情况、课堂互动表现等等。学生的实验成绩应包含技能考核成绩和仪器维护程度、团队合作意识、职业安全意识等等。期末考试除考专业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主观题设计来考学生对安全事件、有毒食品危害、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看法,以此评价学生食品方面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环保意识等。当然,思政考核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考核指标、标准、权重等都需要慎重考量。如学生的学习态度、爱国情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等受学生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很难达到量化要求。为了使课程思政考核更加公正,学校应鼓励思政课程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学生的考核工作,积极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使得评价体系更加透明。民办高校应努力实现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从无到有的转变,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此外,课程思政考核不应该仅仅针对学生,还应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纳入教师职称考评和晋升体系。

结语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就是结合所有课程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全面、全方位的思政学习环境。食品类专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课程大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完善的课程考核模式跟进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情况,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食品类专业课程民办高校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