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

2023-07-14 23:42胡盛辉
食品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质谱法过敏原串联

胡盛辉

针对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局限,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与未来展望。其目的在于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对食品行业来说,多元化发展虽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但却加大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难度。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应加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通过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高效、灵敏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市场环境。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阶段,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方式朝着更加健康、绿色的方向变化。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从经济的角度展开目前深入分析时,如果经济发展环境相对比较稳定,那么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但是现阶段由于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无形中对食品安全检测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结果不难看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开展时,其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检测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传统形势下的检测理念和技术手段很难满足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UPLC-MS/MS)的应用具有实质性意义。通过该方法的合理利用,可以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法形成密切的联系,将各自的优势特点一并发挥出来,促使分离效果得到提升。通过该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对食品中残留的各种农药等进行准确检测,而且在生物毒素辨识中也可以得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促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应用过程中诸多功能的实现,如柱串联、混合模式及分散固相萃取。然而,将该检测方法实际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过程复杂问题、操作難度大及偏差问题。为此,相关人员应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化控制的重点与方向。这是推动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需引起更多重视,进而使其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控制策略

2.1农药残留安全检测

采用先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能够有效地检验出食物中的杀虫剂含量,从而确保食物安全。通常来说,喷洒农药是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方式。如果杀虫剂残留物流入食品链,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些残渣通常是有毒的,但也可能是无毒的,它们可能会在食品中残留很长时间,并且会在人体内不断累积,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基于此,结合目前提出的诸多研究和理论依据,发现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该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检测多种样品,比如水果、蔬菜以及粮食等,而且整体检测效率和质量普遍比较高。在针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高强度硅胶T3柱等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色谱柱,对该类型的色谱柱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不仅可以实现快速的分离,而且化学稳定性相对比较高。因此,在设置质谱环境时,它是最佳的选择。

2.2兽药残留安全检测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正在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蓬勃发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现阶段在针对食品兽药残留问题进行检测时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为保证其产量效益得到提升,尽可能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对于养殖户来说,通常都可以借助兽药的使用来达到养殖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势下,很多兽药会直接残留在动物体内,久而久之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在设计和实施中,其动物性食品当中涉及到的各种兽药残留量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动物体内不能够含有的兽药提出明确要求。为对该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了解,本文将牛奶和肉蛋类食品作为分析对象,在牛奶当中的抗生素以及新陈代谢物等都是兽药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操作,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基质带来不良影响。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可以针对牛奶中的兽药残留问题进行检测,整个检测准确性普遍比较高,通量的检测能力也比较高。在畜禽类的饲养过程中,病毒以及激素类的兽药应用频率普遍比较高,通过该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对肉蛋类的兽药残留量进行检测,该技术的灵敏度普遍比较高。

为保证肉类以及蛋类食品当中的兽药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养禽、家禽等不同的养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养殖中使用的兽药类型进行客观合理的判断和分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结果,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等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兽药类型。而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逐渐与复合型固相萃取柱纯化等样品处理技术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筛选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兽药残留。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残留物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多数都具是痕量的。因此,对禽畜肉类产品可以残存的各种痕量兽药实施同时进行检测,不仅富有挑战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最高检测限可达到0.03?g/kg,以确保安全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出肉类中的兽药残余,这种方法不仅灵敏度极高,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多种类兽药残余同时筛查耗时长、工作量大等问题。

中国拥有大量的水产品种类,出口量很大,2019年,国内水产品产量达到6450万吨。但是,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民众的健康,兽药残留测试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残留物主要源于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滥用及生长环境中的药物污染。通过Saksit等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者发现虾肌肉中存在8种不同类别的55种抗菌药物残余,主要是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增效作用剂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氯霉素类等。

相关学者通过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成功测定了鲤鱼和小龙虾中的毒氟磷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基质的平均回收率在74.3%-113.3%之间,RSD值均低于15.0%,检出限和定量分析限依次为1.0-5.0μg/kg和3.0-10.0μg/kg。其中,鲤鱼和小龙虾的检出限依次为0.4μg/kg、0.8μg/kg,定量分析限依次为2μg/kg、3μg/kg,这些结果为研究者带来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快速、高灵敏和高通量地检测水生产中的痕量兽药残留,其回收率可达88%-103%,RSD值也在1.2%-5.4%之间,为大型水产品兽药残留危害的监控提出了有力支持。

2.3加工危害物安全检测

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加工食物方式日趋多样化。如,油炸、熏烤和烘焙等,是经常采用的加工食物方法。这些食品加工方式,虽然会增加食品口味的丰富度,但如果生产加工环境卫生不达标,容易使食物上出现丙烯酰胺或是杂环胺类等有危害副产物。在此生产加工背景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对肉制品加工产物进行检测,以确定危害物是否超出既定标准。经检测,发现肉制品副产物包括十几种的杂环芳香胺,检测合格需要控制在9%以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加工中的危害物质,从而更准确地控制其含量,保证食品加工的安全性。

2.4生物毒素安全检测

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时,需将动植物病毒作为安全检测工作重点。其中动植物病毒,是动植物与细菌组成的危害性产物,一旦食品或是加工食品环境被污染,就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里的安全问题是指,急性中毒、致人残疾、致癌等。如生物毒素為真菌毒素,其会在菌类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毒性较强。但在加工或是储存植物类食物过程中,容易受到真菌类速度的污染影响。为此,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技术,对真菌毒素的样品进行预先处理。具体检测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或者是复合柱净化手段。对于色谱条件的设置,分离多采用C18色谱柱的方式。而电喷雾离子扫描模式则是质谱检查的主要方式。这种检验技术具备检测限低、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可以同时检测各种真菌毒素,而海洋生物毒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此类毒素主要存在于蜉蝣或是海洋微生物中,经常附着于软体贝类上。对于海洋生物毒素来讲,其具有来源范围广、有效测定难度大等特点。因而,技术人员可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提高来源差异较大海洋生物毒素检测的准确性。如此,在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毒素污染,从而提升海洋生物保护水平。

2.5过敏原安全检测

食物过敏原主要集中在各类食品中,比如,花生、坚果、奶类、鱼类、贝类等,当这些食品被过敏体质的人服用后,它们或许会引发过敏原反应。长期食用这些食物或许会引发过敏原病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通过精确测定食品中的过敏性原种类和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中的过敏性原背景水平,并且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性或未标明的过敏性原,这对降低食品过敏性有着重大意义。通过超高效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李丽芳等人对十一种重要过敏原蛋白(G1、G2、G3、G4和G5亚基、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α和β亚基、P34、P28和KTI)开展了检测,并检测出29条反应值高、再现性较好的重要特性肽段。最终,研究人员运用24个具有标志性的大豆种类,对这些重要特性肽段的特殊性予以验证。利用先进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乳制品中的三种主要牛奶过敏原实行了全面检测,其中,β-乳球蛋白、αs1-Cs和αs2-Cs的检出定量限分别为50mg/kg、3.2mg/kg、40mg/kg。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试能够获得更高的敏感度和多样性。而且能对多个过敏原蛋白或其亚基进行同步检出,为食品安全检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精准的手段。

3.食品安全检测中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展望

在未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创新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现代样品制备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发展,其不仅减少了食品复杂基质组分的干扰影响,还强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特殊性;其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与串联质谱法质量分析器检测系统的进步,将进一步提高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其三,将会有更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写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使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大力促进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总体来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能够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出灵敏、快速与高效等一系列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针对食品药物残留、生物毒素、过敏原以及加工危害物的检测,能够大幅提升检测技术运用的质量效果。

结语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应放在食品药物残留、生物毒素、过敏原以及食品加工危害物上。这是使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能以更多样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与精准度。

猜你喜欢
质谱法过敏原串联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PM2.5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红树林沉积物中蒲公英萜醇
质谱法测定西安脉冲反应堆99Tc嬗变率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