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太平经开区战国及东汉墓葬发掘简报

2023-07-14 12:41徐秀妹陈小春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战国生活习惯

徐秀妹 陈小春

摘要:官山遗址位于黄山区甘棠镇张家埂村白屋组东南2公里处,山体由西向东,由高至低向浦溪河延伸,西邻容成路,南邻合溪路,北面为山区,东距浦溪河约1公里。为配合太平经开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黄山区文物事务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因建设取土,在官山遗址西南约1公里处的八宝山上,也抢救性发掘了汉代墓葬1座。本次考古发掘为该地区首次系统科学性发掘,通过对黄山区地区战国及东汉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形制的深入研究,了解该地战国及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获取了研究该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考古发掘;战国;东汉;社会生产;生活习惯;实物资料

黄山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北部有九华山余脉,南部为黄山山脉。地貌属皖南山区低山丘陵与山间盆谷区,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主要河流浦溪河,源自黄山光明顶和北海诸峰,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湖,经青弋江,汇入长江。官山遗址位于黄山区甘棠镇张家埂村白屋组东南2公里处,山体由西向东,由高至低向浦溪河延伸,西邻容成路,南邻合溪路,北面为山区,东距浦溪河约1公里,中心位置坐标N30°1543.3,E118°0756.9,海拔183米,总面积约1 800平方米。遗址保存较好,植被茂密。2021年5月至10月,为配合太平经开区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黄山区文物事务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除遗址主体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外,另清理墓葬3座,其中1座为战国时期,2座为汉代,分别编号GM1、GM2、GM3。

同时因建设取土,在官山遗址西南约1公里处的八宝山上,也抢救性发掘了汉代墓葬1座,编号BM1(图一)。四座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GM1

(一)墓葬形制

GM1位于官山西部,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砖室墓。墓道方向20度,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南北总长9.5米,墓底距地表2.5米。

墓道位于墓室东部,为斜坡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同长,口底同大,东西同宽,底部较平整。开口于表土层下,斜坡状,坡度17°,残长2.1米、上口宽1.06米、下底宽1.08米、深1.5米。墓道内填黄红色夹白色沙土,土质疏松,未经夯打。

墓门位于墓室北端,残存墓门底砖,长1.54米,宽0.36米。

墓室位于墓道西部,平面近梯形,墓室紧贴墓圹,墓室内受人为侵扰严重,四壁无存,墓室内填土夹杂大量碎砖。砖为青砖,墓砖形制、尺寸基本一致,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砖上纹饰有布纹、菱形纹。墓葬填土红土夹黄褐色黏土形成的五花土,结构疏松,质地较硬,包含大量碎砖。在清理过程中,未发现葬具及人骨痕迹(图二)。

(二)出土器物

GM1被盗扰严重,未见器物出土。

二、GM2

(一)墓葬形制

GM2位于官山遗址西南部。墓葬形制为竖穴墓道券顶砖室墓,坐北朝南,直壁,平底,现存开口距地表深度北部为0.4米,南部为1.6米。墓道方向193度。由墓道、甬道、墓门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南北总长7.6米,墓底距地表2.36米。

墓道位于墓室南部,为斜坡状,平面呈长方形,北侧宽于南侧,墓底略宽于墓口,底部平整。开口于表土层下,斜坡状,坡度16°,残长3.3米,上口宽1.06米,下底宽1.08米,深1.8米。墓道内填黄红色夹白色沙土,土质疏松,未经夯打。

墓门位于墓室南。券顶,西侧壁底部为一块砖丁砌,东侧为一块砖顺砌,墓门向西侧偏。高1.36米,宽1.1米。起券砖均用黄泥粘接,券高0.6米,宽1.02米。

甬道位于墓门南,上两层砖竖立砖累券,起券砖均用黄泥粘接。长0.72米,宽1.1米,高0.34米,东部塌陷。

墓室位于墓道北部,平面呈长方形,砖券拱顶,北部较宽于南部,北部较深于南部。方形土圹内砖砌墓室,墓圹宽1.8米,砖室壁北宽1.7米,南宽1.62米。墓室壁贴合墓圹。墓室平面长方形,南北长3~3.1米,北侧东西宽1.7米,高1.96米,南部东西宽1.6米,高1.5米,北侧墓顶自墓底1.6米后起券,南侧墓顶自1.1米后起券。墓底铺砖基本为“两横两顺”平铺,砖为青砖,北部宽于南部。墓壁砌法错缝平铺,东西壁皆以平砖叠涩内收成券顶。墓室北壁由砖错缝平砌,东西出券,呈梯子形,顶部高出券一块砖的厚度,长0.74米,高出一块砖的厚度,起到加固作用。顶券只剩北部,西部长约0.53米,东部长约1米。由于严重扰乱,葬具与人骨架均无存,葬式不明(图三)。

(二)出土器物

在墓室东北部发现陶双耳罐1件。

GM2:1为泥质红陶,侈口,短颈,鼓肩,斜腹,平底。肩部一对桥形耳,耳面有叶脉纹。肩颈交界处饰一组凹弦纹,下腹数组凹弦纹。口径11.2厘米,最大腹径13.8厘米,底径8厘米,高12.2厘米。

三、GM3

(一)墓葬形制

GM3位于官山遗址东南部。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東西长2.6米,宽1.48~1.6米,东部略宽于西部,方向8度。直壁,平底。墓底距地表1.14米,墓口距地表0.14米(图四)。

(二)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2件,分别为铜印章1枚、铜镜1件。

铜印章(GM3:1):方形,边长2厘米,高2.1厘米,桥形纽,印面篆刻四字“会曾□□”(图五) 。

铜镜(GM3:2):圆形。方形钮座,桥形钮,钮背三条凸弦纹。钮座外为主纹饰区,由钮座四角向外延伸四组草叶纹,两两排列,将镜背分为四个区间,其内各分布“山”字纹一个,顺时针方向倾斜。羽状地纹。镜缘窄卷。直径11.7厘米,镜缘厚0.2厘米(图六)。

四、BM1

(一)墓葬形制

BM1为带墓道的券顶砖室墓,平面长方形。墓葬西部及西北部被取土破坏,墓道方向95度。由墓道、甬道、墓门和墓室四部分组成,东西总长6.1米,墓底距地表2.3米。

墓道位于墓室东部,为竖井式,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同长,口底同大,东西同宽,底部较平整。开口于表土层下,斜坡状,坡度4°,残长1.4米、上口宽1.04米、下底宽1.08米、深1.5米。墓道内填黄红色夹白色沙土,土质疏松,未经夯打。

墓门位于墓室东部。现存平顶,西侧壁底部为一块砖丁砌,东侧为一块砖顺砌,墓门向西侧偏。高0.52米,宽0.74米。起券砖均用黄泥粘接,券已塌。

甬道位于墓门东,用砖平砌,长0.8米,宽1.18米,高0.5米。

墓室位于墓道西部,平面呈長方形,砖券拱顶。方形土圹内砖砌墓室,墓圹宽1.9米,砖室壁宽1.58米。墓室壁贴合墓圹。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8米 。墓底铺砖基本为“一横一顺”平铺,其中东部墓底砖保存好,砖为青石砖。墓壁砌法错缝平铺,北壁以平砖叠涩内收成券顶。墓室东壁由砖错缝平砌,东西出券,呈梯子形,顶部高出券一块砖的厚度。葬具与人骨架均无存,葬式不明。(图七)

(二)出土器物

BM1器物破损严重,修复器物3件,均为陶罐。

BM1:1,灰色硬陶,无釉,器做圆筒状,深直腹,大平底,口略大于底,口沿下附双耳,耳上饰叶脉纹,口沿往下饰弦纹,腹部饰排列整齐的正方形纹,正方形内饰斜方格纹。口径26.2厘米,最大腹径30.7厘米,底径20厘米,高38厘米。(图八)

BM1:2,红胎,火候小,质地松软。侈口,束颈,圆肩,球形腹,平底,腹部饰弦纹,耳饰叶脉纹。口径19.6厘米,最大腹径28.3厘米,底径14.2厘米,高24厘米。

BM1:3,红色夹砂,口及底部完整,腹部缺失。圆唇,侈口,圆肩,平底,颈部以下饰凹弦纹。

五、结语

黄山区官山遗址墓葬及八宝山墓葬未见明确纪年,墓葬形制可分为两型。A型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砖室墓,包括官山GM1、GM2和八宝山BM1,B型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包括官山GM3。

A型墓形制与浙江嘉兴九里汇东汉墓[1],浙江奉化市南岙山东汉墓[2],安徽歙县西村东汉墓相似,带短甬道的砖石券顶砖室墓。出土器物中,GM2出土陶罐与浙江象山县东汉墓出土的双耳瓷罐M2:2形制相似。

B型墓BM1的墓葬形制常见于战国及西汉,其出土四山纹铜镜与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3]M566:11四山纹镜“钮座的四角及四边中部分列八个草叶形纹,羽状地纹”及安徽潜山公山岗战国墓M43:1四山镜“方钮座,主体四山纹,羽状叶脉纹地”相似。印章上铭文有战国文字特征。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初步推断官山GM1、GM2,八宝山BM1年代为东汉晚期。官山GM3年代为战国晚期。

本次发掘为黄山地区首次系统性发掘,经过科学发掘了解黄山区地区战国及东汉墓葬形制,通过出土器物研究黄山地区战国及东汉时期的社会生产及生活习惯,为研究该地区历史及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附记:本次发掘领队为陈小春,参加发掘有刘汪童、牛淑源、武思瑜、胡松年等,文中插图由胡钰琦绘制,照片由刘汪童拍摄。

作者简介

徐秀妹,女,汉族,安徽宣城人,文博助理,研究方向为地方文物及博物馆馆藏。

参考文献

[1]陆耀华.浙江嘉兴九里汇东汉墓[J].考古,1987(7):666-668.

[2]毛迪凯,张牵牛,林朝静,等.浙江奉化市南岙山东汉墓抢救清理简报[J].南方文物,2014(1):11.

[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66的发掘[J].考古,2012(11):23-32.

猜你喜欢
战国生活习惯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初中生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11个最佳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