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策略设计研究

2023-07-17 21:41王育聪
科技风 2023年19期
关键词:移动教学美术教学策略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的重要教育组成,其中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话题,5G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增加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因此,移动教学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论文所研究的是在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以传统美术课堂为基础,阐述移动教学的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一种新的高职美术教学策略,并将传统教学与移动教学融合在高职美术课堂之中。主要从教师“教”、学生“学”两个方面,深度探究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与学策略,为高职美术教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移动教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概述

基于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其一,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学习,一方面促使教学更加便捷灵活,资源广阔,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提升了可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加強了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自发性学习思考,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其二,教师能更有效地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加强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保证和尊重个体差异性,极大地平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发性学习思考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自媒体发达的情况下,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时代缺乏同步性,高职美术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师更应该求新创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正向辅助美术教育,更加精细化地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不仅促进移动与传统教学的协同发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应用移动教学形成互补,将移动教学作为教和学的扩充渠道,并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促使其融合更有效、更灵活、更丰富。

二、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移动教学模式

(一)移动环境下教与交互模式

移动教学一般情况下以移动终端APP为基础。本文中指的是开发成熟的线上教育应用软件(教育APP),开发者搭建平台,选拔优秀教师,招收各个年龄段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向配备教师,分为一对一、一对多等教学方式,进行线上授课,教师通过线上提问、安排课堂作业,学生在移动终端作答并提交作业,教师后台改卷,结果迅速反馈给学生以及家长,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良性互动,凸显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一位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一类模式的优点是教师专业性强,教学针对性高,学生学习兴趣大,达到了教、学并进的目的,但是此类APP一般都由教育机构或者公司开发,并非公益性APP,要收取一定酬劳。

(二)移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目前,很多基于美术教育类所搭建的平台供美术爱好者学习、交流,其中不乏大量的名家讲座、名家书籍、名家示范等供学习者参考,这一类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很多初学者的入门,丰富自身知识面,甚至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选择性接受,增进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但是这类平台的不足之处是知识杂且有好有坏,对于学习者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较难分辨是非真假,此类APP有:“美院帮”“慕课”等。

(三)移动环境下教师灵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将美术知识讲解到位,况且学习美术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消化,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技法实践,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很多知识点是学生很难消化接收的,在移动环境下,教师可首先将自己课程录制成一段视频,再上传到固定的线上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在此基础之上,课堂中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接收。这种教学体系正在逐渐普及,这种授课方式更灵活,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策略设计

余胜泉教授提出:“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推进整体区域的规模质量效益,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实际提高,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1]移动环境下要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既取决于老师的“教”,更取决于学生的“学”。“教”既要从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教学策略,更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策略。基于上文对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拟提出关于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与学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一)教师教学整体素质的提升

余胜泉教授提出:“教育技术部门人员构成除了基本的技术性人才之外,既懂教学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是推动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2]意在表明教师是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教学方式革新的核心力量,是进行数字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教学整体素质的提升最为关键。

(1)革新教师移动教学理念。王竹立教授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中预测:“不会很久,我们的教师将不得不与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学生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甚至可以做到教学相长,纠正教师讲课时的一些错误等”。[3]当下,应对一线美术教师普及移动教学,进一步加强移动教学的理念,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给予硬件和软件支持,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加强教师移动教学技术的应用。蔡璐认为“移动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发展将有利于重新构建学校的教学生态圈”。[4]其表明移动教学的实际应用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一部分。当下,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存在一批传统型美术教师,多数由于年龄偏大,对于新事物的接收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技术的掌握也不甚熟练,这就导致了在移动教学过程中,出现技术掌握不够娴熟、影响课堂效率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于教师的资格审查标准应更全面,可增设资格证书,统一培训或自行学习,这种培训也可采用线上方式,不仅大大节约成本,还可以反复学习,针对不同基础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学习章节,从基础到稳固可挑选学习,既保证了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也在一定意义上加深了移动教学观念,并鼓励教师创新,结合每一位教师的经验,对比彼此优劣点,汲长补短,利用移动平台,革新教学技术的应用,加强教师教学的创新。移动教学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取代传统教学,两者相辅相成才是最佳教学方法。

(3)提升移动教学美术课堂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理论的附征和检验。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的教与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运用到高职美术课堂之上。国家应健全在线教师资格标准,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在线公共平台,鼓励各阶层教师在移动环境下线上公共教育空间交流创新,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多元化选择,督促教师主动进行线上教学实践,不断实践探索,使得移动终端设备起到在美术课堂上为教与学服务的辅助作用,发挥出它本身的优势。学校或教育部门可设置试点单位,依次铺排,不断在各个地区实践,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转换劣势,不断革新,取得阶段性告捷之后,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学校,与传统教学逐步拧合成一股强有力的绳索,为高职美术教与学添砖加瓦,促进其茁壮成长。

(二)提高学生移动教学环境下学习素养

移动环境下,学生知识获取的多样化转变导致了学生在移动环境下的学习素养仍需进一步完善。余胜泉教授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一文中提到:“未来学校将是社会性的成长空间,学校的宿舍、教室、运动场、音乐厅、美术馆等,都是重要的学习和社交空间。其次,在知识获取体验上,未来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虚实融合的泛在学习空间,将会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随时可获得的教育体验。”[5]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移动教学环境下的学习素养包括学生自身对于移动教育APP使用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自身准确的学习需要,掌握有效的且正确的资源检索能力以及沟通技巧与方法等成为重中之重。

(1)提升学生检索信息能力。当下,虽说学生对于移动设备的操作大多都很娴熟,但是如何从正规渠道检索收集学习材料,选择性地接受媒体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在这一问题上,尤其是高职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更要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秉持批判性的精神接受信息,通过筛选有价值的内容,作为创作素材,提升其创意思维,激发灵感迸发,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2)加强学生辨别信息能力。新媒体有制造舆论热点的特点,取得各群体的关注。“网络的开放型、线上教师的不熟识、相对缺乏约束力等也更易滋生学习者某些负面言行的出现”。[6]教师应时刻关注媒体信息,要具备强大的热点是非意识,利用正面激励体制激励和培养学生避免错误信息混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一旦出现有争议的事件,我们应正向干预学生对社会舆论热点的理解,避免学生的错误判断。学生自己也要自学、自省,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科学地看待网络资源、关注时事、关注网络热点的意识,辩证地看待热点舆论,从网络纷繁复杂的言论中辨出真伪。

(3)促进学生信息化实践操作能力。当代,由于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大相径庭,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化实践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课堂同步不顺畅、学生接收程度不一致等问题,所以,对于学生信息化实践操作能力的普及也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于上课软件使用的普及,建议增设一门有关课程(例如:信息化操作指导),统一训练学生对其掌握能力,适应新型上课方式,可选择录制与面授相结合,做到温故知新,随时复习,做到人人都学,人人都会,这也是推进移动环境下高职美术课堂实现移动学习和传统学习联动的重要一环。

(三)开拓移动教学环境下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美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更要注意发现、积累和使用素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本和网络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恰当地选用素材,借用移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1)整合资源,拓宽学生视野。高职美术课本上虽说涉猎题材丰富,对古今中外的国画、油画、雕塑等都有涉及,但是过于千篇一律,不够深入,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去挖掘教材资源,间接导致了文本资源的消耗浪费。对于美术教育而言,素材的积累和美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就美术而言,学生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书本素材的积累,另一种是生活中素材的积累,第三种是网络上素材的积累。就当下而言,大部分高职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带来的素材积累,少数学生在其生活以及生长环境中或多或少会接收美术类知识,极少数喜爱美术的学生会去网络上搜寻自己喜爱的素材,导致在美术领域每一个高职生个体资源不整,参差不齐。因此,整合高职美术资源势在必行。“在线教育更大的优势是其智能化、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服务”。[7]解决这个问题这就不得不依靠移动教学,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共享大量的各类资源,使用各类软件,查找自己喜爱的素材类型收藏或下载,与教材中有限的题材相比,移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可估量的助力,积极通过移动教与学,整合美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助力于学生创作。

(2)拓展交流渠道。不论是参加在线学习辅导,还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学生都处于微观的学习伦理关系与宏观的社会文化关系中。[6]在移动环境的特殊优势下,实时评论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评论方式,不仅仅要引经据典,更要贴合时代的标签,将两者糅合在一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使高职学生在交流渠道拓展的情况下辨别知识的准确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当代高职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加强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协同发展。

(3)网上在线评改交流互动。人作为理性的动物,除了在行为之初设定行为的目标之外,还会在完成之后思考完成的质量和效果,这就是所谓评价。[7]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后,评改完全由任课美术老师进行,这种评改方式受教师主观性极强,较为单一,不够全面。在移动教学环境下,美術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评阅方式,尝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画作的评改之中,更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塑造更直观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以及老师理性评价,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移动设备辅助画作评改,让这种方式成为创作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营造一种共同进步、共同改进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与时俱进,还可以通过一些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网上评价体系特征是表达直观、方式简捷、丰富多样、受众群广等,这些特征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也较为客观全面,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学生若有不解之处可以随时继续探讨交流。

四、总结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应用移动教学形成互补,将移动教学作为教和学的扩充渠道,并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促使其融合更有效、更灵活、更丰富。因此,移动教育会极大促进当今的高职美术教育,加强美术教育的教育逻辑和教育效果,使得美术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需求,在移动环境下的高职美术教育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革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而言,美术教育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学生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个性化的发展得到了保证,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更是为这一项事业如虎添翼,移动学习在硬件上得到了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3340.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514.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4):1421.

[4]蔡璐.移动互联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9.

[5]余胜泉.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J].大数据时代,2020(08):611.

[6]陈玲,刘静,余胜泉.个性化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思考——对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的实践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8090

[7]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6.

[8]龚飞.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21.

[9]马碧峰.“互联网+”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1,30(10):400.

[10]崔軍林,刘韬,李菁菁.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5):144145.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移动环境下高职美育中美术鉴赏教与学策略设计研究,项目编号:KY202250

作者简介:王育聪(1996— ),男,汉族,山西长治人,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移动教学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摄像录播移动车研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