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现实背景、理论逻辑、时代价值

2023-07-17 09:32王丽君和晓强
理论导刊 2023年7期

王丽君 和晓强

摘 要: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安全挑战和全球安全治理困境,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全球安全倡议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国际安全理论、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为全球安全倡议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理论来源和理论滋养。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安全观的集中表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安全认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扬弃超越了西方传统安全观,有助于纾解全球安全困境,推动和引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同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治理;全球安全观;国际安全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7-0004-06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巴经济走廊问题研究”( 2020A00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2022A04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丽君(1975—),女,陕西宝鸡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外交、国际政治与安全;和晓强(1987—),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外交、国家安全。

2022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全球安全治理理念。黨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这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明确了方向[1]62。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2]。全球安全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球安全观的集中表达,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一系列理念的集大成,不仅明确了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全球安全观,而且对确保全球安全的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和路径选择等进行了凝练概括[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外部安全的理解由国际安全向更为全面、系统的全球安全的跃升,有助于纾解全球安全困境,变革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全球安全治理效能,推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现实背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20。全球安全倡议正是中国在面对近年来全球安全挑战日趋复杂严峻、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困境的背景下,以负责任大国的有力担当为世界提供的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中国倡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全球安全挑战复杂严峻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60。其中,全球安全挑战日趋复杂严峻,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一,传统安全挑战增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西方大国出于护持其既有霸权的狭隘目的,固守零和博弈及冷战思维,推动大国博弈、煽动阵营对抗,尤其是新一届美国政府不断强化盟友关系,进一步升级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推进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强化“五眼联盟”功能,企图构筑对华包围圈,这些举措严重动摇了安全互信基础,导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美双边关系持续恶化,对全球安全形势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全感。与此同时,区域冲突与动荡交替频发,传统地区热点问题如巴以、印巴冲突延宕多年无解,新的地区冲突又接踵而至。特别是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有余,充分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亚欧大陆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和俄欧之间的“安全困境”愈发凸显。美国极力纠集西方国家对俄实行集体制裁,竭力推进、整合其欧洲盟友及亚太盟友体系向大国竞争转型,加剧了大国关系的紧张和世界局势的动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4],引发了全球对传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其二,非传统安全威胁复杂多样。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安全问题也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共同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和严峻。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美国撤军引发阿富汗及周边地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强势反弹,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成为加剧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非洲、中东,还是在中亚、南亚,恐袭活动回潮,国际恐怖主义有卷土重来之势。与此同时,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持续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以粮食安全为例,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俄乌等地区冲突导致供应链断裂致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3.45亿人处于危机级别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自2020年初以来,这一人数增加了近2亿,其中,4300万人距离饥荒只有一步之遥[5]。此外,重大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相继来袭,人类面临重大生物安全挑战。

(二)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困境

其一,安全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及其联动性对既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形成极大冲击。近年来,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有所增加,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致使现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大幅过载[6]。此外,安全风险的联动性更加突出。比如,俄乌冲突这种传统安全威胁引发了粮食安全、资源和能源安全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亦对现有全球安全治理方式形成巨大威胁。

其二,既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既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是在二战后逐步建立的以联合国体系为基本架构、以覆盖不同问题领域的多边条约为主要机制的一整套治理体系,其在以往的全球安全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该体系主要受西方大国主导,西方国家以其所定义的多边主义和基于自由的国际秩序巧妙替换《联合国宪章》基本规范,其本质是服务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所构建的“霸权秩序”。权力追求与规范制约之间的协调与冲突构成了既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隨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提供全球安全公共产品的意愿逐渐减弱,特别是美国国内政治转向撤销了对原有一系列规范制约的支持,维持权力地位的诉求成为霸权国家的主导行为逻辑,这必然导致美国在现有安全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发生改变,即从秩序的提供者蜕变为怀疑者甚至破坏者[7]。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以“美国优先”为由,频频“退群毁约”,严重影响了全球安全治理效能的发挥。

其三,大国博弈冲击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大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国的通力合作。十多年来,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抗击埃博拉疫情、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等行动中,中美等大国相互协作,全球安全治理呈现出安全共治的局面。但是,随着美国对外战略全面转向大国竞争,引致全球安全治理困难重重。美国围绕对华战略竞争这一中心任务,在全球事务方面同中国对抗。比如,2020年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溯源问题大肆污蔑中国,并拒绝在抗疫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严重影响既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削弱了国际社会合作抗疫的努力。当前,随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进一步加剧,世界正走向分裂和对抗的危险边缘。

二、全球安全倡议形成的理论逻辑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安全领域的集中呈现,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国际安全理论、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为全球安全倡议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理论来源和理论滋养。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全球安全倡议生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共产党人观察、研判和思考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这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来源。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安全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安全的广泛性、转化性、外溢性等特点,蕴含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全面、系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安全倡议生成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针对全球安全问题作过专门论述,但是却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战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比如,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高度重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为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8]。全球安全倡议遵循这一逻辑,强调解决全球安全问题应综合施策,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全的可持续。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坚持非国家中心论,善于从世界历史和全球视角思考和分析包括战争在内的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以整体视野审视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国际安全理论是全球安全倡议生成的主要理论来源

一直以来,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遭到来自国内外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国际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安全理论,成为全球安全倡议生成的主要理论来源。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对以往党的领导人国际安全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与江泽民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9]中蕴含的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思想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全球安全倡议与习近平先后提出的亚洲安全观[10]和全球安全观[11]一脉相通,都蕴含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

全球安全倡议不仅对树立什么样的全球安全观作了深入思考,而且对如何确保国际安全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这“六个坚持”集成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安全问题的深邃思考,包括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发展保安全”[1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非传统领域安全、建设和谐世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重大思想理念。

(三)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为全球安全倡议生成提供丰厚理论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为全球安全倡议的生成提供了丰厚理论滋养。全球安全倡议倡导的共同安全、普遍安全理念蕴含传统文化“推己及人”的思想成分。例如,《论语》中强调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形成观照他国安全、倡导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全球安全倡议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色。全球安全倡议不同于从西方个人主义出发形成的零和博弈的绝对安全观,而是从中国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倡导一种相互尊重、公平合理、共建共享、协商谈判的安全实现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实现了从国际安全到全球安全的飞跃,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理念,主张以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的陈旧逻辑,体现了中国传统“和为贵”的思想。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的不可分割性,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思想不谋而合。全球安全倡议高度重视统筹安全与发展,蕴含中国古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的安全思想。总之,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是全球安全倡议生成的源头活水和内在基因。

三、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价值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在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基础上,为世界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这一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安全观的集中表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的全球安全认知,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有助于纾解全球安全困境。全球安全倡议在理论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而且扬弃超越了西方传统安全观,在实践上有助于推动和引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同时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3]48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把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结合[14]。总体国家安全观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内安全构建而提出,但其现实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导价值上,其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安全治理思想[15],《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就明确将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国担当[13]135。

作为中国全球安全治理理念的最新成果,全球安全倡议科学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既明确了树立什么样的全球安全理念,又鲜明地提出确保全球安全的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和路径选择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推进国际共同安全的理论内涵。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安全观”一道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呈现和“世界篇”[16]。

(二)扬弃超越了西方传统安全观

西方传统安全观基于西方世界普遍推崇的人性恶理念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产生,重点强调安全困境,推崇零和博弈的绝对安全观。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各种国际战争与西方各国普遍秉持的绝对安全观密切相关。在全球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日益增多,安全跨国性、联动性特征更为突出的背景下,继续秉持绝对安全观,不仅不能有效确保自身安全,反而容易导致自身更加不安全。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一种和合共生的共同安全观,它基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产生,因应了全球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的现实,符合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全球安全倡议坚持从整体和系统的视角审视全球安全问题,倡导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联系起来,致力于实现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机遇,是对“国强必霸”历史逻辑和西方传统安全观的超越,为各国实现什么样的安全以及如何实现安全提供了全新思维,为大国规避“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石,为人类社会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推动和引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

全球安全倡议为如何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如何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其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为如何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其实质上是一种和合共生的相对安全观,超越了西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旧安全思维,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全新理念指导。

其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西方国家所谓的全球安全治理实践充斥着对他国主权、领土完整的侵犯以及内政的肆意干涉,严重违背了全球安全治理的初衷,反而使世界更加不安全。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这一原则,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即必须在确保国家自主性、独立性的前提下推动全球安全治理。

其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全球安全倡议明确了全球安全治理必须发挥联合国多边机制的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避免全球安全治理被部分大国煽动的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所裹挟。

其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这一主张,深刻揭示并牢牢把握了全球安全问题的本质,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命运休戚与共,超越了西方国家旨在追求绝对安全的全球安全治理路径。

其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全球安全倡议突出维护和平的价值指引,摒弃以冲突和对抗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式,明确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对话协商的基本路径,其实质在于倡导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治理观。

其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冷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显现,时至今日,非传统安全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发展、前途命运构成重大挑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互相转化成为当代世界的显著特征。既有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主要应对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物,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关注不够,全球安全倡议鲜明地提出了统筹“两个安全”的问题,推动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國外交的总目标[17],旨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涵盖全球体系、制度、规则、实践的重塑和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18]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表明了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坚定决心,既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更为明晰的原则指导和更为具体的实践路径,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支撑。

结语

当前,全球安全治理陷入重重困境,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发生进一步对全球安全治理提出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陈旧的安全观念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严重缺陷,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世界战争与冲突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有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深刻考察及对当前全球重大安全事件的深切关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继承以往党的国际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汲取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是对西方传统安全观的扬弃和超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引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实践来看,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截至2023年初,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此表示赞赏和支持。2023年2月,《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正式公布。该文件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并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各国加入。同时,其明确了安全合作的重点方向以及合作平台和机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务实可行的举措,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将全球安全倡议落到实处提供了实践路径。作为中国贡献的全球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因应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现实,为不安全的世界提供了实现安全的理念和路径,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3]刘卿.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J]. 东北亚论坛,2022(5):3-14+127.

[4]王林聪.从俄乌冲突看全球安全治理困境及出路[J]. 西亚非洲,2022(4):22-31+155-156.

[5]在全球粮食危机的关键时刻 辛迪·麦凯恩大使接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EB/OL].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网,(2023-04-05)[2023-4-20]. https://zh.wfp.org/news/ambassador-cindy-mccain-takes-helm-wfp-critical-moment-global-food-security.

[6]肖晞.全球安全倡議的中国贡献[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13(03).

[7]黄海涛,李莉.“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治理失灵难题[EB/OL].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06-23)[2022-12-12].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206/t202206235413781.shtml.

[8]鞠香远.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思想论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3):28-32.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7.

[10]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1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33.

[1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85.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13]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22.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6.

[15]李志斐.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向[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2):124-133.

[16]陈向阳. 讲好以全球安全观推进新时代国际共同安全的中国故事[J]. 对外传播,2022(5): 13-17+46.

[17]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8.

[18]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文)[EB/OL].中国政府网,(2023-02-21)[2023-03-03].http://www.gov.cn/xinwen/2023-02/21/content_5742481.htm.

【责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