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性研究

2023-07-17 18:57张百俊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阅读思维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张百俊

摘 要:基于文本浏览、文本解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为初中语文教学寻找新的可能性。文章以文本解读为主要探究内容,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同时,文章从分析单元导读内容、平衡文本思想与技法内容、结合教情解读文本、基于文本提出问题以及解读评价五个层面提出文本解读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08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29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文本字面呈现的意思进行解读,还要深入挖掘文本之中蕴藏的内涵、情感等深层教学元素。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文本解读不深刻、文本过分解读、漠视文本的教學问题,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多元角度解读教学文本,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深度、拓宽初中语文教学广度奠定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现状分析

(一)浅层解读

初中语文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年级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认知、阅读接受能力,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板块。依据教学板块展开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认识不够深刻,未明确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性质,导致解读教学文本时出现了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解读问题[1]。具体表现为,教师注重对教学文本中的字词知识、写作技法、阅读方法、解题技巧进行解读,忽略了对文本中文化元素、情感元素的解读,导致文本解读深刻性不足。

(二)过分解读

文本解读的重点在于挖掘教学材料中值得教的元素,并围绕具体教学元素展开细致的、深刻的解读,以此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但是,部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陷入思想误区,将“深挖”作为解读文本的重点,最终造成过分解读的教学问题。比如,围绕文本中的关键词联想其他内容,随即过度地解读,导致文本作者的原意被曲解;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呈现出学生理解不了的解读内容。出现这种解读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漠视文本

教材是一课之本,只有以教材文本为基石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重教学活动、轻教材文本的教学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合不够深入,课堂热闹但学生却无法收获知识,形成技能。比如,部分教师存在“形式大于内涵”的错误教学观念,过分注重教学框架的搭建、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导致教学文本不能发挥其本来的教学功能,造成课堂表面“繁花似锦”、内在空洞的教学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有效策略分析

(一)提高任课教师素质,解决浅层解读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也是教材文本解读的第一人。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教学文本,并根据文本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有所依,学有所成[2]。针对目前存在的浅层解读教学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素质不过关,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不到位。对此,教师应从多元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提高文本解读质量做出准备。第一,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专业手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如多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读文本、读作者、读写作背景的方法,为独立、深入解读教学文本奠定能力基础。第二,教师应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通过研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加深对初中语文课程的认识,为多元解读、深入解读教学文本奠定思想基础。第三,教师应注意反思文本解读情况,通过课前反思、课后反思挖掘文本解读的不足之处,使教师由浅入深地认识文本解读这一工作,在反思、改正的过程中提升文本解读的综合素质。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教师在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足,这需要教师主动寻求其他优秀教师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浅层解读教学文本的问题。

(二)辩证处理教学文本,解读教学文本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蕴含两种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一是可以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基础知识,二是可以提升学生人文水平的思想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辩证地看待两部分教学内容,并做好解读、处理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一, 教师分析文本导读内容,解读文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将主题相似的教学文本归类到具体的教学单元中,并在单元内容前呈现导读文本。导读文本可能是编者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解读,也可能是与单元教学主题相契合的诗词、名言等等。教师在教学前应就单元导读文本对单元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分析导读内容的主题、导读内容的内涵等等,通过解读导读文本明确单元教学文本的思想内容与文化传承内容,从而突出教学文本的主题思想。为了更好地发挥单元文本导入内容的作用,教师还可结合单元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多元解读,增强文本解读的人文性。另外,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文本,在课文后设置阅读问题,教师可综合课前提示、课后习题解读文本传达的情感以及蕴藏的思想,为学生呈现富有内涵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第二, 分析文本教学重点,提炼技法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初中语文教材中呈现的教学文本蕴藏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只有提前解读文本基础知识,并将其以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使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丰富知识储备,形成基本技能。首先,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结构进行解读,通读文本,分析文本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关联,从中提炼作者行文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延伸讲解文本布局知识,通过呈现文本结构安排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其次,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应用专业知识解读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类型文本的表达方式,如景物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通过解读文本表达方式介绍习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最后,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语言特色进行解读,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抓住教学文本的关键语句、关键词汇、关键字眼,从中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基于教情解读文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结合散文教学实情解读文本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情感体验[3]。通过观察初中教材中收录的散文教学文本,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作家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感悟、对社会的感悟等等类型。散文具有“形散神凝”的特征,解读散文教学文本时,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本进行艺术性解析,将散文蕴藏的真知灼见剖析给学生。首先,结合散文的相关知识明确散文阅读方向,降低散文解读难度。比如,呈现散文的概念、特点,并按照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议论描写对教学文本进行分类,明确散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形”的,哪些语句是写“神”的,以免陷入散文阅读的误区。其次,挖掘散文行文线索,根据行文思路解读文本。散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蕴藏在散杂的文本当中。解读散文时,需要经过初读、细读、品读等步骤,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总结散文的主题。最后,解读散文的意境。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准分析文本中关键字词、关键语句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以小见大感受散文的意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语言基础存在差异,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层指导,如详细指导、简略指导、问题引导等等,通过分类指导增强学生在散文文本解读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解读散文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

2.结合小说教学实情解读文本

小说教学为初中语文教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解读小说文本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4]。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内涵,感受小说揭露现实生活的本质是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教师在解读小说文本时存在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态度解读小说文本,不仅要整体把握文本中的生字词语、主要问题,还要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刻解读,从“本事”“故事”“审美价值”等角度出发解读小说文本,确保文本解读全面。为了充分发挥小说文本解读的价值,教师还要对小说中的具象内容、抽象内容进行解读。鉴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教师应采取先具象、后抽象的解读方式。先解读小说中描述环境、人物的具象内容,如景观描写、天气描写,人物形象描写、动作描写等等,让学生对小说含义形成初步认知,为其深入解读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再对小说中象征内容、反讽内容等抽象内容进行解读,先指出小说文本中具有象征意味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再联系上下文对词语、句子进行深入解读,实现对文本中词语、句式象征意义的解读。由于小说解读的难度比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怀有耐心,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为其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解读效率。

3.结合寓言教学实情解读文本

寓言故事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不小,具有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积极教学作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寓言教学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部分教师忽略对寓言寓意的解读,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了分歧。鉴于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特征,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读寓言文本,以免影响寓言主题的揭露。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解读寓言类文本的核心价值。寓言以讽刺性、劝解性的故事为主,通常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当中。教师可先概括故事内容,再挖掘故事中蕴藏的人生道理,使寓言文本的核心价值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教学《邯郸学步》时,教师可进行故事梗概:“古人学习他人走路的姿势,不仅学得不像,还把原来的走法忘了,最终只能爬回去。”之后挖掘寓言的核心内容——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内容。教学前,教师可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实际调查,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并设想学生在寓言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明确寓言教学重点,依次解读文本,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理想的寓言学习体验,加强学生对寓言的理解。

(四)基于文本合理提问,提升文本理解水平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而,部分初中学生欠缺质疑、思考的意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影响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发挥自身的指导教学功能,以提问的方式呈现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文本前,教师可根据文本的主要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并将其呈现在PPT上,组织学生对照问题阅读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通读文本后,教师可结合文本蕴藏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内容布置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进行讨论学习,在分析问题、综合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问题内容过于匮乏,很难发挥问题引思的教学功能,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应从文本出发,提出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的教学问题,通过不同问题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五)注意解读评价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对于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存在评价模糊、评价片面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文本解读学习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全面评价,通过全面点评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交互学习情况、练习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基于初中语文教学文本内容深刻、形式丰富的特点,教师还要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情况、学生是否能发现文本中的意象、学生是否能感受文本传达的态度等等。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由单一解读向多元解读发展,使学生在讀语言、读结构、读写法、读思想、读情感的过程中形成阅读理解、阅读鉴赏、阅读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详细解读教学文本的表层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对文本的思想、内涵的解读。为充分发挥文本解读的教学作用,教师还要综合分析文本教学重难点,并基于教学发展情况解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教学文本,确保语文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 谭维河.错位结构视角下的初中小说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1(46):57.

[2] 钟演.关注学生立场的文本解读与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34):1.

[3] 杨姗.立足学生视角  探寻文本解读之路[J].山西教育(教学),2021(11):43.

[4] 韩安娜.品味语言,探寻文本解读新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0):86.

[5] 张爱枝.初中语文文本教学的“补白”艺术——以统编版《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解读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1(9):152.

猜你喜欢
阅读思维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采取“三级训练”发展学生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