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带教,以教促学:以学生科创为纽带的科研与教学的协调与融合研究

2023-07-17 02:11谭娜,潘瑞姣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维一体

谭娜,潘瑞姣

摘  要:文章基于协调科研与教学关系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与科研探索过程中,不断思考用何种途径有效衔接科研与教学,以实现以研带教,以教促学。实践发现,将学生科创作为纽带,是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并融合互促的有效手段。另外,文章也进一步探讨了以学生科创为纽带链接科研与教学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并对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的融合互动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学生科创;科研与教学;三维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165-04

大学教育中,教学是大学老师的天职,科研是其本职。在这一职业身份中,如果能将教学与科研进行有机融合,对教师而言,便可望达到“学以致用”的舒适状态。对学生而言,大学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习与科创双管齐下,学生则更容易“学有所成”。因此,以学生科创为纽带做好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互动工作,是在做好一门学问的同时,上好一门课,教好一届学生,实现“以研带教,以教促学”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教育中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意义

《大学》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因此,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更应具有“修己治人”的觉醒,即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塑造科学研究与探索的精神,进而形成创新与创造。

对大学生而言,有效链接课堂学习和科研探索能使其获得更快速的成长。当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希望其能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其具有主动解决问题,创新思考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来自课堂及自我学习,而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的能力则更多来自科学研究和实践。因此,如果能在专业课程中以相关科研项目为引导和补充,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也是其展开自我思考与发现的成长过程。因此,探寻合适的路径有效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对培养具有自我思考与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至关重要。

对大学教师而言,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其實现教学相长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对于大多数从博士毕业进入大学任教的“青椒”而言,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常令青年教师们陷入时间相互挤压、互为阻碍的困境当中[2]。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擅长的研究领域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单纯的“研究者”的身份,或者一个“教学者”的状态,那么两者必然无法互为裨益,甚至是相互挤压排斥的。这可能也是“青椒”们普遍认为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恰当的途径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不仅是教师与科研工作者两大职业身份合理转换的重要保障,长期来说,更决定着大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水平以及大学整体科研水平[3]。

二、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三维一体模型

实践发现,学生科创能较好地衔接教学与科研关系。现以“文化经济学”课程为例,说明教学、科研与学生科创三维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型。

(一)以教促学:以课程教学带动学生科研创新,以学生科创反哺课程学习

2014年笔者依托博士期间就已开始进行的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科研经历,开设了“文化与创意经济”课程。在课程开设三轮之后,笔者根据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思考如何重新整合课程框架,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知识点的单一灌输。同时,还有两个原因触动了这一想法的加速实现,一是自身的研究领域亟待深化拓展,需要在文化经济学的大框架下找到更有趣,更广阔的研究主题;二在历年的毕业论文带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在即将大学毕业之时,还无法提出自己的思考,并准确地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同样对确定研究内容这一难点感同身受。一个好的想法,能发现问题的思考,对于好的科研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实践工作的创新发展也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围绕课程内容,并结合本身科研实际,对“文化与创意经济学”课程做出了以下改变:第一,课程更名为“文化经济学”,教学团队在更广阔的主题框架中,重新系统学习并制作了全部课程的PPT。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新的课程框架中,课程目标不再强调知识点的输入,而是更加强调对问题的思考,即在每个主题、每个有趣的现象背后,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去研究?第二,结合以上的一些思考,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科研论文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去归纳问题,拟定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去建立初步的研究框架并进行演讲。通过这个过程,一些积极思考的学生和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主题就涌现了出来,在课堂讨论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加强。教学团队将这些题目进一步打造,鼓励学生去申报各类科创项目。

在此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了多项文化经济学相关的学生科创项目,并取得了多项成果。例如,《特色小镇与地区旅游发展》获得第16届挑战杯校内二等奖,《海派文化沉浸式体验展演策划平台》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上海市立项支持,《守正创新:红色文化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大学思政教育之“困”与“破”——以红色影视为视角》两项通过第17届挑战杯上海市级选拔入围国赛等等。这些成绩的产生均是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科创项目的思考与创作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了文化经济学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助力学生以更深刻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将文化经济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

(二)以研带教:以学生科创助力教师科研,以教师科研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科创

在这一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科研者”,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基于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化背景,大学生在科创项目的方向思考与申报中常能呈现出新颖话题,这也将给予教师非常好的科研“idea”。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科研主题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深化与拓展。同时,想要学生科创项目取得更高级别的奖项,也需要教师在科研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分析与数据处理基础,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提出一个新颖但可能并不成熟的“idea”时,根据本身相对完善的科研基础,为学生科创的完成指引正确的方向,并予以技术的指导和思想的匡正。因此,好的学生科创可以助力教师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产出,而教师科研基础也将是促进学生形成高层次科创成果的重要基石。仍以“文化经济学”课程为例,笔者所撰写并发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吸引与地区经济发展》一文就是与学生科创项目《守正创新:红色文化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完成的一篇科研成果[4]。

(三)以学生科创为纽带的科研与教学的协调与融合

以学生科创为纽带,是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并融合互促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学生科创与课程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以教促学”,即课程教学将为学生科创项目提供项目灵感和理论基础,而学生科创的进行将加深相关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思考。其次,在学生科创和教师科研的互动中实现“以研带教”,即教师科研为学生产出优秀科创成果提供坚实的基石,而学生科创项目的创作过程也将为教师科研提供创新助力。从而最终在以研带教,以教促学的互动影响下,促使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协调与融合。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三维一体,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助力,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三、以学生科创为纽带链接科研与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科创为纽带协调融合科研和教学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学生科创实践要求与课程要求的匹配性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学生科创实践方向与课程要求脱节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科创项目众多,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三大科创比赛,各类赛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5]。科创项目参赛的要求与具体课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从知识点掌握要求到考核形式,均可能与科创项目不完全匹配。

仍以“文化经济学”为例,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们在掌握文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文化经济影响的思考。课程考核的两个重点为专题展示(分组按照六大专题进行研究并作主题演讲)和课程论文(根据课堂所学理论与知识论述案例题目形成课程论文)。但学生科创一般需要根据所研究主题形成一个较为详尽的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或者创新创业计划书等。显然课程考核和科创在考核要求以及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上,存在部分不匹配的情况。并且,在一个教学班级中,最终能够完成科创项目申报的团队数量有限。因此,如何在满足课程全面考核要求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科创项目的申报,并设置合理公平的课程与科创融合的考核机制,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学生科创方向与教师科研方向的契合性问题

教师科研方向一般是基于其博士研究方向形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多元化的转换与发展。但一般来说,大学教师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已相对聚焦,多数教师选择在某一具体方向或问题上进行不断深耕。而大学生,特别是本科阶段的学生,通常还未形成其具体的研究兴趣,或者在其感兴趣的领域还未有文献积累和科学认识。因此,尽管在教学中,教师常鼓励学生基于教师课程进行科创项目选题,但学生的科创选题往往过于广阔,需要进一步聚焦。特别是在科创项目比赛进入更高级别后,项目水平的提升和凝练需要多学科的支撑与配合。但一个专注某一领域研究的教师可能会无法完全满足这样的要求,由此产生学生科创方向与教师科研方向契合性不足的问题。

(三)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的综合协调问题

一个好的学生科创项目从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调研与实践,再到最后形成作品,以及后续多轮修改与答辩,学生团队和指导老师都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时间与精力分配已属不易,而学生科创项目的指导一般会占用额外的课余时间进行,因此对教师来说,综合协调自身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科创指导等各类事务常面临实际困难。对于学生而言,科创项目的申报与撰写,完全不同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需要更多地自主思考与探索,在自我探索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合作,并分工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因此对于科创学生团队来讲,课业与项目工作、个人发展与团队合作等关系的综合协调都将是其面临的挑战。

四、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融合互动的措施与建议

(一)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

为了配合以学生科创为纽带协调融合科研和教学的模式,解决学生科创实践方向与课程要求脱节的问题,笔者在课程教学考核上进行了多样化改革,设置合理公平的课程与科创融合的考核机制。

以“文化经济学”为例,首先,笔者引入了案例教学与考核。在文化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中,预计开展4 ~ 6次案例讨论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发言,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解说,案例演讲表现将列入考核范围。在这一案例梳理与演讲过程中,学生团队会初步研究和探索其感兴趣的主题,在经过课堂演讲与讨论后,常常能发掘到一个甚至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idea”,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创项目;其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项目,课程另一项论文考核任务可由科创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抵扣,即小组研究立项为市级及以上科创项目,则课程论文部分分数可以由项目成绩折合直接抵扣。这样将大大激发学生团队进行科创项目申报的热情,并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与指导教师在一次次的课堂讨论中深化项目架构和内容。

(二)鼓励以教学团队形式指导学生科研创新

为了解决科创项目水平的提升和凝练需要多学科的支撑与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来应更多鼓励,以教学团队形式指导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事实上,当前很多课程都已建立了教学团队。同一教学团队成员往往专业领域相近,且各有所长。因此,学生科创项目的指导如能以教学团队的指导作为科研基础,将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水平提升,以及各项科创项目任务的分解与减轻。这就要求学生科创项目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有相应改革。

(三)提升教师本身科研实力,加强对教师指导学生科创的政策倾斜

高水平学生科创项目的指导不仅要求指导教师自身有深厚的科研基础与实力,更要求教师有积极性与创新性。因此,对当前常面临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的教师来说,不仅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提升教师本身科研实力,更应加强对教师指导学生科创的政策倾斜。具体而言,举办高水平科创项目指导经验交流会,形成较好的学生科创指导氛围,建设相对稳定的科创项目指导主题团队,加强对科创项目指导的经费支持等,均是有效的实践措施。

总之,如果科研、教学与学生科创能够真正融合协调,相辅相成,那么不仅可以实现“以研带教,以教促学”,对教师来说还能够“以学助研”,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欣. 论《大学·中庸》的精细化思想政治教育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63-165.

[2] 宋英超,郝建,郑玉洁. 高校科研与教学失衡问题探究[J]. 教育探索,2022(07):72-75.

[3] 张德高. 科研教学结合 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7):44-45+54.

[4] 谭娜,万金城,程振强. 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吸引与地区经济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22(01):76-86.

[5] 郑澳雪. 論科创比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37-39.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三维一体
“三维一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CBL、PBL及TBL三维一体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灵活引用
南宁市机构、社区、家庭三维一体养老模式构建探索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减肥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构建“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和谐健康的“育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