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栾奕:践行ESG投资向高质量发展

2023-07-17 14:13蒋忻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诺亚管理机构财富

蒋忻

对中国财富人群来说,面对乌卡时代复杂多变的黑天鹅事件,应该怎样配置自己的资产?或许甄选一家专业的、有实力的财富管理机构是必选项。

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美储加息、房地产转型……乌卡时代的特征愈发凸显。对于财富人群来说,自己的财富管理究竟怎样配置才能穿越更多的不确定性?

“2022年诺亚CIO办公室在年度战略资产配置建议中,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检视家庭和家族的资产配置情况,做好资产保障和资产隔离。我们认为2022年或与2008年有类似之处,因为流动性环境的逆转,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投资是在逆风中航行,如果没能在‘晴天时修屋顶,那么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需要尽早完成资产保护与风险隔离,做好国内和海外资产配置。”诺亚财富华北大区CEO栾奕如是向《中国保险家》说道。

那么,这些财富人群怎样在市场上甄选可信赖的财富管理机构呢?一家抗击打能力强的财富管理机构具备什么特征?

“虚假繁荣”后的变革

首先,投资人需要对整个资管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整体来看,近几年,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2019年之前,财富管理行业蓬勃发展,但也鱼龙混杂。栾奕表示:“其实从2012年到2019年,财富管理行业经历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大规模发展,P2P也好,财富管理公司也好,谁都能够做,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种公司,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虚假的繁荣,进入到2022年后,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开启了一个大的范式转 型。”

这场转型根本系由一份指導意见引发。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于2022年1月正式落地实施。资管新规对当时财富管理行业的最直接影响是,非标产品退出历史舞台,净值型的组合型产品被力推上市。

净值型的组合型产品替代非标成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主流,客户的新增需求也超过了行业的预期,整个行业都必须反思和转型。栾奕语重心长道,诺亚财富在这样的大洗牌中,并非一帆风顺,但诺亚有壮士断腕的决心,2019年全面启动非标转标,快速选择正确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具体来看,诺亚财富的举措包括:

产品变革。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通过八个季度的转型,全面完成了产品端的非标转标,从零投放到零存量;

组织变革。引入了岗位称重,完成了任职资格的评估和关键岗位的轮岗,新的组织架构设计围绕“客户为中心”来重构业务流程;

流程变革。从“产品驱动”到“以客户为中心”,启动了3R“铁三角”模式服务核心客户。

“非标清零,范式转型成功”,也成为诺亚财富2021年的里程碑。自2010年以来,诺亚财富金融产品配置规模连续12年逐级增长,2019年后虽增速放缓但仍在向上增长,2021年累计配置规模高达8631亿元,同比增长12.69%。

正是如此果断决绝,诺亚财富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全面转向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机构。栾奕表示,得益于转型的坚决,2021年以来,诺亚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驱动,所以我们就能够活下来,还能够活得比较好。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头部,诺亚始终坚守受托责任,力图通过智慧与专业,为客户不断变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保驾护航。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长期看是认知的变现。诺亚财富能够迅速完成转型,正是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认知,对自身实力有着清晰的判断,对客户真实需求精准的洞察。栾奕认为,投资人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方法和原则之一也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资产体量、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未来财富增长的预期等,来选择相适配的财富管理机构。比如保守型投资人更偏向银行,而风险偏好型更偏爱诺亚财富等独立财富管理机构。

诺亚财富北京总经理刘嘉也补充道,对所选择的机构也要全面、客观的了解。一是优先有公信力的持牌机构,完善的风控体系,标准的作业流程,展业合规等等都是基础标准;二是要选择穿越过经济周期的机构,其抗风险能力得到了锤炼;三是尽量选择有品牌知名度,居于头部的机构,对其底层资产要有清晰认知;四是要自己去体验,不能人云亦云,投资人要有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和成熟判断。

诺亚也将持续深耕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制定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加速布局全球投资市场,打好地基,在新格局下继续为客户资产保驾护航。

ESG理念的实践者

正是拥有一批如栾奕、刘嘉这样的专业人士,诺亚财富历经18年的发展,已经茁壮成长为一家根植中国、服务全球华人和机构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已在全国76个城市开设分支机构,集团旗下拥有超1200名理财师,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62亿元;并已进驻中国香港、台湾,美国硅谷、纽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自上市以来累计配置资产规模超9000亿元。

作为首家实现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的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①,诺亚财富拥有一套成熟的财富投资、管理体系。比如其积极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两端推动社会责任发展,将ESG因素纳入到投资流程和决策中。自2014年起至今,诺亚财富连续8年主动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年4月,诺亚与歌斐双双签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多角度深度投注ESG,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投资。2020年起,诺亚逐步把ESG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在公司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引领下,在公司治理、负责任投资、生态环境投入等方向,落实企业可持续发展。

栾奕表示,国际上,从1970年到1990年ESG投资理念逐步主流化,而当前中国市场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ESG投资、绿色投资作为有力工具实现减缓气候变暖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趋势。

针对目前A股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报告的企业不超过总量的30%,而披露的企业中也多以“自我祝贺”式为主的现状,她认为,ESG行动的落实一定是从上到下的,企业家应当重视并着力推进,与战略结合。披露上也要“能做会说”,边做边学。大家应视ESG发展为机遇,而非障碍,要用资本力量帮助转型。最后要关注供应链的建设,引导上下游共同减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共建ESG生态。

以诺亚财富为例,集团旗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歌斐,自加入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组织PRI后,即开展了系列ESG的理念推广和投资实践。作为一家以母基金为发展核心的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资产管理公司,歌斐希望借助诺亚财富在投资圈的影响力来让被投基金管理人和企业理解ESG投资的价值。2021年,歌斐针对合作的200家证券和股权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了ESG绿色投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有96%的机构已关注绿色/ESG投资,其中有60%已采取一定实践。

栾奕表示:“在2021年,我们看到了全球大量的资金流入ESG投资,也看到了中国ESG投资在政策引领下的规模增长和生态建设。在未来,歌斐资产也希望与过往合作的100多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和3000多家中国公、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一起,通过践行ESG投资,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盡管与时俱进地引入、丰富着自己的财富管理、投资标准,但在经年沉淀中,诺亚财富已经形成鲜明的服务特色:1)以创一代及新一代的创业者为主,广泛分布于45~65岁之间的民营企业家。2)集中于外贸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客户。“这与中国的传统经济增长过去的结构性也有关系,比如房地产的客群在公司的业务占比中就比较高。”3)女性客群居多。“我国家庭内部的传统分工,大多系由女性掌管财富,男性以企业经营为主,因此,诺亚内部的女性客群占比较高。”

作为一家老牌的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的发展呈现与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同步的明显特征。基于目前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复杂等宏观背景,刘嘉认为财富管理机构的未来竞争点将集中在:

第一,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在“双循环”经济格局和中国民营企业全球化3.0(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再到融入海外产业链)的背景下,中国财富家庭会开启新一轮的资产配置全球化征程,这就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具备全球化资产配置服务的能力。

第二,伴随中国财富人群财富目标的变迁,从关注投资收益到关注投资风险,从创富到守富、传富,要求财富管理机构拓宽服务的广度和做深服务的深度,包括财富规划、资产配置、法税咨询等在内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竞争焦点之一。

第三,围绕价值客户的竞争。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普通投资者将会逐步成为公募基金的“战场”,基于人与人沟通的线下作业场景将逐步被线上化和数字化能力所替代;而专业投资者将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价值客户群体,与之匹配的服务场景打造、解决方案设计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

第四,专业化人才的竞争。结合前面三点的分析,均指向财富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升级,背后必然离不开人才的升级。围绕专业化人才的争夺,将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未来竞争的核心焦点之一,具备服务专业投资者综合需求和拥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的平台,将会成为专业人才“吸铁石”。

基于此研判,“我们2023年的核心战略方向还是做高质量发展,摒弃原来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加大核心的有市场潜力的重点城市的发展。”栾奕表示,以华北大区为例,它作为总部全国管辖范围最大,也是机构网点最多的区,北京等城市将会成为重点发展和布局的堡垒。作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从业者,诺亚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保护好客户的财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是诺亚应该发挥专业能力的地方,以客户为中心,用专业成就关爱之心。

①诺亚财富2010 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7月13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二次上市。

猜你喜欢
诺亚管理机构财富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生日惊喜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