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人工智能议程设置演变与发展

2023-07-18 01:22周慎汤欣雯于汶生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智库人工智能

周慎 汤欣雯 于汶生

摘要:[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正在引发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有关人工智能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离不开全球智库对“人工智能”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方法/过程]构建“全球智库人工智能出版物数据库”,对出版物进行“关键词–议题–議程”三阶段编码,深入分析全球智库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呈现的主体、主题与历时性特点。[结果/结论]归纳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六大议程聚类及其出现、爆发与发展的演进趋势,以期为增强我国智库人工智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提供支撑。

关键词:智库 人工智能 议程设置 智库报告

分类号:G32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3.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治理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AAA0105300)、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国际科学传播智库运行机制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0615ZZ07110127)、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国际合作专项课题“全球治理的国际比较研究:议题、机制与成效——以人工智能为例”(项目编号:2022Z02DKX002)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正在引发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各国纷纷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期占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高点。显然,这离不开智库在有关人工智能科技政策上的议程设置与专家参与决策[1]。

智库通过其产品(研究报告等)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进而影响政策制定者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以达到影响政府决策和改进政策制定的目标[2]。自1962年最早由美国兰德公司编写的《人工智能基准》报告发布以来,全球智库围绕人工智能议题出版了众多研究报告,这些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及国际格局演变之间相互交织形塑。截至2021年,60年间,全球哪些智库主要参与了人工智能议程设置,设置了哪些人工智能议程,这些议程如何被讨论,又有着怎样的阶段性特征?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全球智库人工智能出版物数据库”,深入分析全球智库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呈现的主体、主题与历时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智库人工智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的建议,为我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规则制定提供支撑,以提升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水平。

2 数据与研究设计

2.1 出版物数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在《全球智库报告2019》《全球智库报告2020》上分别发布“2019最佳人工智能智库”与“2020年最佳人工智能政策和战略智库”榜单,其中2019年49家[3],2020年54家[4]。本文将这两年的榜单合并去重后,获取人工智能智库 54家。借助网络爬虫技术,以2021年12月31日为发布时间节点,在各大智库官方网站的出版物①(publications)页面下共抓取到52家智库的2,187条出版物数据,并进一步以“AI”或“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关键词,最终筛选出有效人工智能报告795条,涉及智库47家。最终形成具有主体(智库名称、智库所属国家、智库类型、智库成立时间、智库介绍、智库网址)和主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物内容摘要)类目的“全球智库人工智能出版物数据库”,构成了本文智库人工智能议程设置研究的数据和实证基础。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见图1。

2.2 研究设计

基于47家智库的795条人工智能出版物数据,本文通过“关键词–议题–议程”三阶段提炼编码,发现与分析全球智库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呈现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关键词识别。以出版物名称及执行摘要为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归纳整理高频词汇,并以此为依据提取确定有效且贴切的议题标签。

(2)标签提取与议题编码。对关键词进行筛选、合并处理后,获得88个议题标签,再由两位编码员对每篇出版物进行人工标注,给每条出版物赋上1~3个标签。为了对研究可信度进行确认,在正式编码开始之前,研究者抽取80个样本进行主题编码前测。在计算两位编码员之间的信度时,以霍斯提(Holsti)公式为基准:霍斯提信度=2M/(m1+m2)。其中,M是指两位编码员编码结果中一致的条目数量;m1与m2是指每个编码员所编辑的条目数量。结果显示,两位编码者之间信度为0.93,呈现较高的信度,具有可靠性。对出版物条目的标签化处理后,将其转化成为定量数据,生成议题共词网络以显现“议程聚类”。出版物议题共词(标签)网络见图2。

(3)议程聚类。对这88个议题的共词网络和聚类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AI ethics and governance)、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AI peace and security)、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AI perception and awareness)、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AI policy and strategy)、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AI supremac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和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AI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application)六大聚类议程。

人工智能出版物议程与议题类目表见表1。

3 主体分析

为把握全球智库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的整体情况,本文对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智库所在国与类型及智库发布的出版物数量进行了分析。

3.1 智库所在国与类型

本文涉及的智库可溯源于17个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具体包括:美国28家,英国5家,德国3家,巴西、韩国、加拿大和印度各2家,比利时、俄罗斯、法国、南非、葡萄牙、日本、瑞士、以色列、意大利和中国各1家。其中,中国上榜的人工智能智库是海国图智研究院。人工智能智库所在国与类型见表2。

在智库所属类型方面,46.3%为社会智库,25.9%为高校智库,12.96%为企业智库,11.1%为官方智库,3.7%为党派/军队及其他类型的智库。社会智库有布鲁金斯学会、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生命未来研究所等;高校智库有哈佛大学贝尔弗尔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长期网络安全中心、乔治城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下设的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等;企业智库,有谷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三星智能研究中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等国际知名企业下设的智库;官方智库有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等;党派/軍队智库有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等。

3.2 智库出版物数量

在人工智能研究出版物数量上,排名前五的智库的人工智能议题出版物数量分别是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140份)、斯坦福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117份)、生命未来研究所(88份)、兰德公司(78份)与布鲁金斯学会(49份)。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出版物数量长尾效应明显,排名前五的智库出版物数量总和占所有人工智能议题出版物数量的近60%。虽然高校智库仅占到所有智库类型的25.9%,但产出了49%的人工智能议题出版物。41%出版物来自社会智库,来自企业智库和官方智库的出版物篇数相当,各占比5%。人工智能议题出版物数量排名前五的智库见图3。

就人工智能出版物数量排名前五的智库而言,其对人工智能议程设置的倾向与各自传统特色与人们对其普遍认知较为相符。除均关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外,兰德公司与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对“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的重视带有较强的军事政治“零和博弈”思维;斯坦福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强技术性和强价值性,使其更关注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使能技术的赋能效应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应用;生命未来研究所关心本地化的各国人工智能政策与产业发展对全球的影响;而与兰德公司相比,同为传统老牌智库的布鲁金斯学会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显得更全面与更柔和,在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转型与可持续应用、感知与认识的议程上设置比重更高,这与其全球战略布局不无关联。

4 主题分析

将人工智能智库议程按出版物数量及议程设置侧重排序,如表3所示。

4.1 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聚焦危害与安全 探析偏见与替代

“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是全球智库讨论最多的人工智能议程。隐私侵犯、就业威胁、深度伪造等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伦理挑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一级标签下,被探讨最多的二级议题是“人工智能危害(大类)”,其次是“人工智能偏见”和“就业替代”。其中,“人工智能危害(大类)”主要是关于智库机构的人工智能总体报告,例如,纽约大学现代人工智能研究院(AI Now Institute),以年为单位,对人工智能治理现状进行总结,并发布现代人工智能报告,在对“人工智能偏见”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呈现偏见角度和偏见场景的多样性。在就业替代方面,出版物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类型、招聘方式、工资收入和职业技能的影响。“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4。

4.2 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结合赋能与转型 优化产业与决策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广泛交叉和前沿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高速且准确地发挥着作用。国际智库对人工智能在具体领域的业态赋能与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交通、金融、农业、教育及零售等几乎所有行业均有涉及。有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对智库自身转型和人文社科研究的范式转型的影响。在应用方面,可归纳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在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作用。健康与卫生话题是在该议程下最具智库关注度的议题,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抗疫成为热点话题。在决策优化相关议题中,报告主要聚焦经济决策、法律决策和外交决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5。

4.3 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关注研究与人才热议中美科技博弈

该议程主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科技博弈、科学与产业中心的形成与迁移。其中的关键词有人工智能教育与人才,人工智能研发、专利、投资、产业、出口管制等。在人工智能人才议题的讨论中,高频提到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移民政策、人才招聘和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美国智库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对美国的移民政策以及人才需求给予了更多关注,在人才移民政策途径、人才职业偏好等议题上进行了多次讨论,在18份人工智能人才相关的出版物中,12份来自该智库。智库专家普遍认为,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将决定该技术的未来,并大大地提高其经济地位,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格局,赋予领先者以权力,其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驱动力。中美人工智能博弈成为热点议题,相关报告多达32份,占据该议程出版物总数的17.5%。“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6。

4.4 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制定政策与战略寻求优势与合作

“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议程主要探讨了中国、美国、日本、法国,以及欧盟等36个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关于繁荣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政策与战略部署,例如,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的《美国人工智能世纪:行动蓝图》,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俄罗斯人工智能研究2010—2018》等。生命未来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国别研究最为全面,还包括塞尔维亚、乌拉圭、肯尼亚、爱沙尼亚等国家的科技情报。除了产业发展政策外,也有报告研究欧盟等地区的数字立法。在塑造本国人工智能竞争力基础上,全球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7。

4.5 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提升认知与素养 夯实治理的社会基础

“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议程包括有关人工智能哲学、叙事、感知以及发展等的主题。例如,女权主义对算法公平性的批判、人工智能的修辞框架、对人工智能的最大误解等。研究认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感知與认识是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基础,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和叙事方式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这关系到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应用的接纳程度和创新扩散。特别是政策制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将极大地影响人工智能发展,因此,如何弥合利益相关方的人工智能知识差距,也是该议程的重点关注内容。提升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素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科学传播与教育,以确保每人都有机会帮助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增强型社会并参与其中,并使人人获益。此外,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中,文化差异作为不可忽视的变量,越来越受到智库的关注。“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8。

4.6 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规避战争与灾难 维护和平与安全

“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在议程讨论中占比较少,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该议程的主要观点是人工智能推动新一轮的武器装备变革,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需要规制自主武器技术研发,警惕人工智能的非和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32],需要进一步规范、约束以避免其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兰德公司讨论了人工智能与核稳定的问题,其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侵蚀地缘政治稳定,并危害核武器作为一种威慑手段的地位。英国查塔姆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预防恐怖袭击,但也有可能扩大人工智能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监视的能力。“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议程典型智库出版物见表9。

5 历时分析

下文对出版物年份分布及六大议程的出现、爆发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5.1 出版物年份分布

1962—2021年出版物出版时间与数量统计见图4。

通过对出版物的出版年份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最早的与人工智能议题有关的出版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均由兰德公司发布。1962年发布的《人工智能的基准》是关于当时一系列由人类正在执行的任务清单的,其推测其最终可能由计算机成功处理,而这些任务是否能由人工智能来完成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38]。除此之外,还有1963年发布的探讨人工智能语言机制的《人工智能与大脑机制》,以及1965年发布的探讨在计算机上模拟认知过程的困难的《炼金术与人工智能》。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智库人工智能报告,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相关报告间歇性发布。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起,智库中的人工智能议题出版物开始呈现每年皆有产出的现象;从2016年起人工智能议题相关的出版物发表量呈现近乎指数级的增长态势;2020年是出版物发表数量变化的转折点,智库报告总数达到峰值243篇;2021年降为199篇,这可能意味着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转入发展平台期。

5.2 议程变迁情况

统计与观察智库人工智能出版物在六个议程上的历时变化,有助于掌握议程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趋势,并进一步洞悉变化背后的原因。出版物各类议程设置历时变化见图5。

从整体上来看,“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议程最先出现,21世纪之前,零星伴有“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的讨论。从2017年起,六个议程开始同时大量出现,并持续增长。2021年,除“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议程维持上升趋势之外,其他议程热度略显下降。智库议程设置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发展浪潮紧密联系。

5.2.1 出现 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概念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被提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被称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萌芽时期。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敏感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社会影响,于1962年、1963年、1965年发布了人工智能研究报告,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与可能的社会影响。

以专家系统和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二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阶段仍只有兰德公司发布了相关出版物,明确提出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观点[39],且在讨论维度上更加多元,涉及“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和“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3个一级议程,8个二级议题。该时期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如讨论人工智能用于系统管理、战略层面的博弈和模拟、教育行业等。特别是1984年,兰德公司介绍了其战略评估中心(RAND Strategy Assessment Center)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战略层面的政治–军事演习[40]。

21世纪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发展浪潮。该时期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议程开始出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受到了人们的关注。2012—2016年,人类未来研究所和生命未来研究所在“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和“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两个议程设置上的表现较为突出。此时,“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主题下的讨论逐渐从对感知、叙事方面的当下问题延伸到了对技术发展的未来思考。“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议程设置极具爆发力,相关出版物从2012年开始被智库相继发布,2012—2016年仅四年时间就已经成为所有议程中被讨论最多的议程,这也显示出智库开始从对人工智能认知的研究转移到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研究。“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及“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相关出版物于2017年前后才首次出现。

5.2.2 爆发 2016年3月,谷歌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这使2017年前后成为人工智能智库研究的爆发点,六个议程开始同时大量出现并持续增长,讨论层次和视角异常丰富多元。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经济社会影响,着手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期占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高点。智库人工智能出版物数据来看也能证实2017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人工智能政策与国家战略”相关出版物于2017年后数量陡增。仅生命未来研究所就对29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进行了人工智能政策方面的报告总结。

2017—2020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出版物数量占到1962—2021年60年所有出版物数量的67.6%。六大议程中“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出版物数量增幅最大,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使能技术对各个领域的赋能都被寄予厚望,处于技术“期望膨胀期”。技术乐观伴随着谨慎的审视,“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依旧是这段时间内积累出版物数量最多的议程,对伦理的讨论从系统安全性转移到人工智能存在的系统性偏见与歧视问题上。例如,2017年,兰德公司在《我们想象中的智能:人工智能中的偏见和错误的风险》[41]中确定了围绕算法错误和偏差问题的关键主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风险与治理挑战被较全面系统地讨论,包括人工智能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及算法黑箱、隐私侵犯、就业替代等各种问题。更多的对人工智能治理的讨论也上升到全球治理的维度。

5.2.3 趋势 在1962—2021年60年时间里,智库人工智能研究于2020年达到峰值,仅1年发布的出版物数量占所有年份出版物数量的30.6%。2021年,除“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议程维持上升趋势,及“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议程讨论处于平台期之外,其他议程热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中人工智能研发、人工智能人才、专利与投资等仍然受到关注。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塑造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优先事项,在《美国人工智能夏令营》报告中,研究发现2021年5月到8月,在美国48个州,大约有450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夏令营项目,该报告建议加大在美国K-12青少年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可及性,以保持美国劳动力竞争优势[42]。在“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议程上,有研究关注中东和北非地区可能成为自主武器的试验场。

据研究在数据清洗阶段的初步发现,2021年有关“Web3.0”及“元宇宙”的人工智能延伸领域研究开始出现,部分稀释了人工智能议题的热度。预计未来智库人工智能议程设置将持续在上述六大议程上发力,总体将逐渐进入研究平台期,部分议程将随国际格局及产业发展状况呈现起伏与波动。

6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全球智库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呈现的主体、主题与历时性特点,但在数据筛选上的直接性标准难免遗漏间接性关键信息,且尚未深入研究主题与主体的交互关系,未来可以根据已有六大议程在不同主体分类上有何特征等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并获得新知。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关于提升我国智库人工智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的5点建议,为我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规则制定提供支撑,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水平。

6.1 主动设置人工智能议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最佳人工智能智库”中仅只有一家中国智库,即海国图智研究院上榜,这反映我国智库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国际影响力不足。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官网支持日语、西语等多种语言浏览,创建中英文刊物《人工智能资讯周报》定期发布成果,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其国际传播意识与国际议程设置能力较强。建议我国智库更加主动地向全球发声,当然,议程设置离不开在研究议题上的深耕细作,以及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6.2 打造高端人工智能智库

我国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并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对高端智库提出“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要求。目前共有两批29家高端智库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国内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智库偏少,高端智库建设尚有努力空间,但打造人工智能專门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应当成为努力方向。当前,我国一些智库,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有着较好的基础,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等活动,汇集了各地思想领袖,共同探讨构建适合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治理体系。

6.3 增强议程协同设置效应

国内已有的三十余所高校智能研究院,虽然倚靠大学多学科、宽领域的文化基础以及高端人才和雄厚的理论积淀,能够快速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国际显示度较低、调研报告和著作质量不高等问题[43]。国内人工智能智库建设起步快速,研究主题多元,但在传播渠道方面依旧存在短板[44]。我国各人工智能智库应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建立人工智能智库联盟等方式打通交流渠道,汇聚各家优势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人工智能国际议程设置效应。

6.4 议程突显中国价值导向

在涉及的六大议程中,人工智能霸权与国际政治、人工智能政策與国家战略可被感知为对抗性的“硬”议程,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和平与安全、人工智能感知与认识、人工智能转型与可持续应用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软”议程。中国智库应在人工智能议程设置上突显中国价值观,不在“硬”议程上助推人工智能方面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观念,而是打造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合作的良善生态,与国际伙伴共同朝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6.5 设置AIGC+Web3.0议程

我国智库对国外议程设置的观察与跟踪尚待加强。应了解国外动态,实现博采众长,同时加大对前沿议题的议程设置。譬如,在本文的数据收集中发现部分人工智能智库已经开始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Web3.0”相关的研究报告。我国智库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延长链及前沿发展上,可加大对“AIGC+Web3.0”的感知、伦理、政策、产业、转型、应用等维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魏丽. 政策过程理论框架下国际知名智库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研究: 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例[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3): 116-124. WEI 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think tanks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olicy process theory: Taking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s an example[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3): 116-124.

[2] 柏必成. 智库如何介入政策制定过程: 可能的路径[J].理论与改革, 2020(6): 119-131. BAI B C. How think tanks involve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Possible paths[J]. Theory and Reform, 2020(6): 119-131.

[3] MCGANN J G. 2019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 Philadelphia: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20.

[4]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 Philadelphia: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21: 358-361.

[5] Osoba O A, Welser IV W. An intelligence in our image: The risks of bias and erro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 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2017.

[6] Campolo A, Sanfilippo M R, Whittaker M, et al. AI now 2017 report[M]. New York: AI Now Institute at New York University, 2017.

[7] Whittaker M, Crawford K, Dobbe R, et al. AI now report 2018[M]. New York: AI Now Institute at New York University, 2018.

[8] Crawford K, Dobbe R, Dryer T, et al. AI now 2019 report[M]. New York: AI Now Institute at New York University, 2019.

[9] Brundage M, Avin S, Clark J, et al. The malicious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ecast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J].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2018.

[10] Lawrence C, Cordey S, Zabierek L, et al. The case for increased transatlantic coopera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rvard Kennedy School, 2020.

[11] Yeung L A.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I risk and impact assessments[M]. Center for Long-Term Cybersecur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21.

[12] McArthur D, Lewis M W, Bishay M. The Ro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R].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3.

[13] Tomer 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mericas digital city[J].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20.

[14] K. Maher. Environment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of AI to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EB/OL]. [2022-09-01]. https://hai.stanford.edu/ news/environmental-intelligence-applications-ai-climatechange-sustainability-and-environmental.

[15] Kunihiko MIYAKE.In the age of AI, think tanks must evolve[EB/OL]. [2022-08-30] https://cigs.canon/en/ article/20190305_5616.html.

[16] Weinstein E. Chinas Use of AI in its COVID-19 Response[M].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ency Technology, 2020.

[17] Aiken C, Dunham J, Zwetsloot R. Immigration pathways and plans of AI talent[J].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20.

[18] Hass R, Balin Z.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9.

[19] Stanton C, Lung V, Zhang N, et al. What the Machine Learning Value Chain Means for Geopolitics[J]. Training, 2019.

[20] Dewey Murdick, Patrick Thomas. Paten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Primer[R].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20.

[21] Flynn C. Recommendations on export control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Centre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20.

[22] Ding J. Deciphering Chinas AI dream[R].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Technical Report, 2018.

[23] Heumann S, Zahn N. Benchmarking national AI strategies: Why and how indicators and monitoring can support agile implementation[J]. Available at SSRN 3502283, 2018.

[24] Rasser M. The American AI century: A blueprint for action[M].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New American Media, 2019.

[25] Konaev M, Dunham J. Russian AI Research 2010 to 2018[M].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20.

[26] Luong N, Arnold Z.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Alliance: Understanding Chinas AI Strategy Through Industry Alliances[J].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21.

[27] Dreyfus H L. Alchem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 RAND,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65.

[28] Müller V C.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AI (Minds and Machines, 22/2-Special volume)[J].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2012.

[29] Horowitz M C, Kahn L. The AI literacy gap hobbling American officialdom[J]. War on the Rocks, 2020.

[30] McKee K, Bai X, Fiske S. Understanding human impress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PsyArXiv, 2021.

[31] West S M. Redistribution and Rekognition: A Feminist Critique of Algorithmic Fairness[J]. Catalyst: Feminism, Theory, Technoscience, 2020, 6(2).

[32] 傅莹. 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初析[J]. 国际政治科学, 2019, 4(1): 1-18. FU Y.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19, 4(1): 1-18.

[33] Firchow P, Martin-Shields C, Omer A, et al. PeaceTech: The liminal spac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eacebuilding[J].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2017, 18(1): 4-42.

[34] Michael E, OHanlon. The role of AI in future warfar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8.

[35] Irving D.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nuclear war[J]. The RAND, 2018.

[36] Gronlund K. State of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Military and Increasingly Autonomous Weapons[J]. Narberth: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2019.

[37] McKendrick 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ediction and counterterrorism[J]. London: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Chatham House, 2019.

[38] Benchmark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 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 1962.

[39] KLAHR P, WATERMAN D 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rand perspective[J]. AI Magazine, 1986, 7(2): 54-64.

[40] DAVIS P K. RANDs Experience in Apply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to Strategic-Level MilitaryPolitical War Gaming[EB/OL]. [2022-07-22]. https:// www.rand.org/pubs/papers/P6977.html.

[41] OSOBA O A, WELSER IV W. An intelligence in our image: The risks of bias and erro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 [2022-07-24]. https://www.rand.org/ pubs/research_reports/RR1744.html.

[42] PERKINS C, GOODE K. U.S. AI summer camps[EB/ OL]. [2022-07-25]. https://cset.georgetown.edu/ publication/u-s-ai-summer-camps/.

[43] 歐阳剑, 周裕浩, 张鹏. 中国智库的国际社交媒体影响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6): 28-38. OUYANG J, ZHOU Y H, ZHANG P.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media influence of China think tank and its promotion path[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1, 6(6): 28-38.

[44] 袁嘉莲, 徐峰, 李芳. 国内人工智能智库发展现状研究[J]. 情报工程, 2021, 7(6): 101-111. YUAN J L, XU F, LI 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AI think tanks[J].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21, 7(6): 101-111.

作者贡献说明:

周 慎:选确立题,提纲编写,观点提炼,论文撰写、修改及审定;

汤欣雯:数据爬取,内容编码,图表制作,初稿撰写;

于汶生:数据爬取,内容编码,初稿撰写。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enda Setting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Global Think Tanks

——Based on 60 Years (1962-2021) of Think Tank Publication Data

Zhou Shen1,2 Tang Xinwen1 Yu Wensheng1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2 Scien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2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triggering a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policies on AI technology, the agenda setting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global think tanks on AI are indispensable. [Method/process] By constructing the “Global Think Tanks AI Publications Database” and coding the publications in three stages of keyword-issue-agenda, we analyze in depth the main, thematic and ephem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I agenda setting by global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The six agendas of AI ethics and governance, AI peace and security, AI perception and awareness, AI policy and national strategy, AI Supremac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AI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application and their evolutionary trends of emergence, outbreak and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 support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setting ability of AI in Chinas think tanks and better mastering the discourse of AI international rule-making.

Keywords: think tank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da setting think tank report

①智庫出版物数据收集的主要依据:第一,大部分智库主页目录索引中出版物(publication)子页面内包含的出版物数据;第二,部分主页无目录索引功能,则以关键词搜索功能获得人工智能相关信息,剔除分类为简报(newsletter)、博客(blog)、访谈(interview)、问答(Q&A)等的内容,提取分类为文章(article)、论文(paper)、报告(report)等的内容。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智库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微智库
下一幕,人工智能!
微智库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