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学生家校共育问题调查研究

2023-07-18 23:58甄建荣
甘肃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甄建荣

【摘要】家校共育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优化教育要素,疏通教育环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在养育和教育上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优势互补。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四所中学、331名教师、421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城镇学生家校共育工作的现状、问题、需求和期盼。同时,借鉴国内外家校共育工作实践,参考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家校共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张掖市家校共育工作整体向好,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认识到位,参与积极性高;同时笔者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家长期望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希望有更加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家庭结构影响下的子女教育模式成为家校共育的新课题,学校缺乏系统规划制约了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张掖市实际,提出了邀请父亲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成立家长学校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镇学生;家校共育;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47—03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学校教育是孩子未来的延长线。学生的发展既需要家庭的养育,也需要学校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殿堂,学校是第二殿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应是单一的、孤立的、封闭的,而应该通过家校共育实现多元的、合作的、开放的一种良性循环。本文旨在诊断张掖市家校共育目前的工作现状,并结合本市近年来外来人口涌入,本地人口外流,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家庭教养模式的变化以及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缺乏系统规划等实际,思考更加积极有效的优化对策,以期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家校共育工作做一些个性的研究和分析。

一、国内外关于家校共育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近些年,各省各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如,山东省平度市于本世纪初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及此后探索实施的“双进双促”家校共育模式[1];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在2017年研究的课题——“‘成达e学堂家校共育平台的构建”,通过“课见”直播间微信实时语音直播项目、“名师慕课”微讲座活动、“点点计划”“月评嘉年华”等形式,立足学生,别出心裁,不断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2];廖素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实施的“日进日新,成长100分”活动,通过布置共读作业,培育共读理念,唤醒学生潜在的生命力量,实现家校共育目的[3];江苏徐州市青年路小学针对父亲淡出家校共育视野,通过“爸爸开放日”“爸爸亲子课”“寻找更美星爸”等活动,搭建“我的父教经验”交流平台,组织“让家庭更像家庭”“是爸爸更是朋友”等主题活动,另辟蹊径,推进家校共育工作[4]。

以上研究和探索,有些着眼于家长,有些着眼于学校;有些侧重于对效果的评估,有些则是对实践的指导;有些旨在理念引导,有些旨在方法培训。但这些研究均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城鎮学生家校共育调查与分析

教师、家长、学校对家校共育的观念和认识是家校共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为了了解当前家校共育现状、问题和需求,笔者在张掖市进行了调查研究。

笔者借助问卷星软件编制了“家校共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家校共育现状调查(家长问卷)”两种问卷,由教体局科研室负责向各学校解释并邀请教师、家长参与问卷填写。收回教师问卷331份,家长问卷4218份。此外还运用访谈法,有针对性地与几位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和家长进行访谈,以期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得到以下信息和认识。

1.教师和家长关于家校共育的认识很到位,参与度高。就教师而言,78.85%的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超过75%的教师认为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应该倾听家长意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工作、营造亲和的共育环境。就家长而言,86.98%的家长认为家校共育很有必要;78.12%的家长认为在学习上父母与教师均要承担主要责任;82.48%的家长非常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家校共育的活动;90.16%的家长认为应该经常和教师保持联系;在对家长学历与家校共育理念认知度相关性的交叉分析中笔者发现家长学历越高对家校共育理念越认可[5]。

2.家长需要更多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技能的指导。47.43%的教师认为家长希望支持学校教育但没有好的方法;47.84%的教师认为家长需要孩子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就家长而言,在家庭教育的知识方面,家长所得到的儿童身体健康知识占72%、心理健康知识占70%、行为习惯培养占76%、学习促进方法占68%,而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技能都低于前者,占比分别为54%和44%。此外,在教师访谈中,教师也普遍提到要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提升教育理念。

3.家校共育开展形式单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家校共育形式的单一。家长通过微信、钉钉、手机等方式与学校沟通占比分别为64.13%、82.29%、52.44%,而通过校园开放日、个别约谈、家长培训等形式沟通的占比分别为11.43%、10.74%、3.84%。就教师问卷来看,69.49%的教师认为本校家校共育形式单一;教师更希望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联欢会、运动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4.家庭结构影响下的子女教养模式成为家校共育的新课题。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较典型的有核心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庭、二孩家庭,此外还有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以及由于父亲缺位或父母缺位形成的隔代教养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不同家庭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家庭养育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养育模式对孩子心智培养、人格养成、情绪状态、焦虑水平、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都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都已成为当前家校共育的新课题[6]。

5.学校缺乏系统规划制约了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校共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家校共育实践,有些学校工作跟进较好,从制度保障到落地实施及时有效,有些学校虽然也展开了一些实践探索,但总体效果欠佳;有些学校无论是在学校规划还是在班主任执行上作用发挥还比较有限[7]。有些学校共育制度、共育组织还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工作规划。32.33%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家校共育的渠道和途径,44.11%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完善的家校共育机制和体制,34.74%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系统的家校共育实施方法。

三、解决策略

1.邀请父亲参与家校共育。针对父亲日益淡出家庭教育领域的现象,家校和家庭要努力探索重建家庭教育共同体,通过“爸爸是我好朋友”“我的家庭图谱”“我和爸爸的特殊时光”“家庭会议”“亲子共读”“集体父亲节”“爸爸开放日”等活动重新定位父亲角色,引导父亲回归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场域,发挥父亲不可替代的作用,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校共育生态。

2.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创新家校共育形式。学校和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智育环境,还要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离异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学校应借助网络家庭教育指导、校外专家、校内家庭教育导师、优秀家长资源等多元化资源,针对家庭教育的热点、焦点、盲点,回应家长关注,解决家庭教育难题,助力家校合作共育。此外,学校应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校联欢会、校园美食节等形式创新家校沟通方式。

3.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构建家校合作云平台,发挥新媒体的工具作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头条、班级微信群、家校联系钉钉群等新模式,促进信息传递,使家校双方在学生成绩、校内外活动、课程资源、作业安排、心理辅导、学校大事等方面更加及时、高效、准确地共享信息;有计划地推送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名师讲课视频、学科知识解析、优秀课外读物、教育政策解读、国内外教育理念等内容,家校双方通过互联网保持积极的互动交流。

4.成立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的主导权和推动力主要在学校,学校在优化智育环境的同时,还要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借助优秀家长资源、网络家庭教育指导、校外专家、校内家庭教育导师等多元化资源,针对家庭教育的焦点、热点,解决家庭教育难题,助力家校共育。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导向上要给予引领,学校在工作计划中给予落实,专家学者在活动实践中给予指导。同時,要加强家长学校在理论内涵、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以保障家长学校的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80-86.

[2]王淑清.《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22(01):46-49.

[3]苏宏伟.造成城市和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分析[J].学术研究,2015(11):196.

[4]张水玲.嵌入视角下家校共育效能提升的实践机理——基于平度模式的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9(11):87-90.

[5]翟汉荣.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校本实践[J].教育与管理,2019(12):04-05.

[6]廖素健.巧用联系手册,促进协同育人[J].中小学教育,2021(09):67-69.

[7]宋梅.家校共育背景下激发“父亲在场”的路径[J].教育与管理,2019(04):13-15.

编辑:赵玉梅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